APP下载

关于“多向交流”作文教学模式的一些探索

2010-02-17韩红鹰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班刊打印稿交流

■韩红鹰(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关于“多向交流”作文教学模式的一些探索

■韩红鹰(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这种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单边活动,学生作文的读者只有老师一人,老师评语的读者也仅有一个学生,这种信息交流的渠道只限于教师和某个学生个体之间,这实在是作文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定向思维。而教师在劳动强度非常大的情况下,不大可能详批详改,因此作文评语很难做到有针对性和个性化,难免雷同和套话,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写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针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上述弊病,我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是在作文信息来源的多元性和交流渠道的多向性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如果也能算作一种作文教学模式的话,我权且把它叫做“多向交流”作文教学模式。通俗地说,就是让学生的作文传起来。

一、作文写作电子化

我布置作文一般都在星期四或星期五,不要求当堂完成。让学生星期六和星期天放假回去根据话题或题目查找资料。星期天返校回来的那个语文晚修(40分钟)完成作文。同时鼓励学生星期天把作文打成电子稿发到我的邮箱里。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避免学生作文的低水平重复。如果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学生只能从自己掌握的少得可怜的素材中搜肠刮肚地去寻找,势必无法克服素材贫乏、语言干瘪的顽疾,不管写多少篇也都是低水平重复,很难有质的提高。不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去自己寻找素材,锤炼(哪怕是模仿)语言。至于快速成文的能力,对于已经经过中考打磨的高中生来说不成问题。况且绝大多数考场完不成作文的学生不是写不快,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写,或是没话说。第二个好处是减少教师打字的工作量,为讲评作文公开化创造了条件。把作文打成电子稿,对许多学生来说都是很新奇、很酷的一件事,尤其是对喜爱电脑的男生来说,因此积极性异常高。同时,为了鼓励学生作文交电子稿,我规定凡是电子稿,如果不是跑题之类的硬伤,一律在班刊上发表。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不少学生周日交给我的作文除了电子稿,还有一份设计精巧、装祯精美、用A4纸打印的彩色打印稿。我直接把这些打印稿交给语文科代表,她插到作为班刊的文件夹里,学生就可以传阅了。

当然,有老师担心在今天网络检索功能如此强大的时代,让学生交作文电子稿,学生很可能直接下载现成作文,利于抄袭。其实解决办法非常简单,就是布置的作文要有一定的原创性,让他“百度”不到现成作文,仅仅能找到素材。这恰恰是我所希望的,这些素材绝大多数是新鲜的,正好值得我向全班学生推广。

二、作文讲评公开化

每次作文讲评之前我都将学生作文中具有讲评价值(优秀或是差的)的题目、开头、独立观点段、材料、结尾等一一打出来,作文讲评课时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辨别,批评或鉴赏。凡是优秀的一律标明班级作者,以示表扬。对于差的,虽然并不注明作者,但是学生自己心中有数,所以下次写作文时一定会倍加小心,尽力杜绝错误再次发生,以免错误上榜。

采用此种方法,我在两年的作文教学中发现:对于优秀的,学生很难学会;但是对于错误的,却很容易纠正。即使是普通班级,要不了半学期就能消灭低分作文。其实对于作文来说,写好,拿高分,不容易;但是,写不差,拿个中等分,却不难。好像学生对展示出来的错误异常敏感,即便是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他也能准确清楚地说出错误之处。似乎人类对发现他人的错误都很有天赋。

实验结果证明,“作文讲评公开化”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消灭低分作文。

三、作文展出班刊化

我所教班级的班刊分两类:一类是电子打印稿;一类是学校统一印发的作文纸。打印稿规定一律用A4纸。有些是学生自己在家里排好版打印出来带给我的,有些是学生交了电子稿,经我修改后,统一排版去打印。然后交给语文科代表,由她插进文件夹里,以便大家翻阅。另有部分学生受条件所限,没办法交电子稿,用学校发的作文纸写的,也选出优秀的,加了封面,装订成册,也作为班刊。也就是说,每一期班刊都有两本,一本是打印稿,一本是手写稿。这两本都采用同样的刊名和期号。不论哪一种,后面都专门留有空白,便于本班阅读者写评语,很像网络上的帖子。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编辑和管理班刊的积极性,我一开始就在班级征集班刊的名称,然后选出十个候选名称,由全班同学投票决定。通过这种方式确实选出了类似“菊花台”“云端漫步”“花开的声音”等非常有诗意的刊名。

由于“班刊”是在班级中流通的、人人可以翻阅的刊物,又是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而创办的,因此每期一问世,人人竞相阅读,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他人作文的机会,同时他们也会在心中自然而然地对他人的文章予以评价,甚至直接在作文后面写上评语,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与自己的作比较,这样无疑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极有好处,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与此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把刊登在班刊上的作文投到校刊上去。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在校刊上发表,学生写作文的热情日渐高涨。进而又促进了班刊的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四、作文素材共享化

关于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中国古人早就有共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对于功课繁重的高中生(尤其是理科生)来说,“读书破万卷”简直是奢谈。更何况当今生活丰富多彩,诱惑颇多,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颇为不易。而积累又是一个时间长而见效慢的过程。所以,老师想要短时间内让学生作文全面提高,为学生提供优秀作文素材的半成品,甚至是成品,不失为一个简捷而有效的办法。所以,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为学生提供一些文质优美、有一定深度和新意的的作文材料。不管原文多长,我一律概括到一二百字左右,要求学生抄录下来。平时写作文时,鼓励学生在里面翻找资料;大小考试前,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背诵。很多平时储备少的学生背诵一些作文素材之后,作文成绩的提高立竿见影。因此学生抄背作文素材的积极性非常高。

因为学生写作之前有时间自由查阅资料,所以学生作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让我拍案叫绝的好素材。这样的素材我都会打印出来,作文讲评时大加赞扬,并让其他学生抄录下来。这样,一段好的作文素材很快就成为全班同学的共有财富。比如,有位同学在作文中使用下面这段材料:“苏东坡乐观、豁达,是因为他在历尽仕途坎坷之后还是那么天趣洋溢,超然无累,在苦难中他彰显出生命的活力。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河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可见苏轼本来是那样的乐观,确实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啊!”这段材料,我作为“母材料”让学生抄录下来。在仅隔几天的期中考试中,另外一名同学稍加改动,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使她的作文大大增色,获得了年级少有的高分。这件事情激发了更多的学生找素材、抄素材、背素材、用素材的积极性。

在两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既然当今信息社会、网络时代,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早已是多元的、多向的,那么,作文教学的信息交流也同样可以是多元的和多向的。在这种想法的指引下,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完善,我的“多向交流”作文教学模式基本形成,概括起来大体是这样的:“教师命题——学生查找资料,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公开作文——学生积累素材——班刊展示,学生传阅、评价作文。”

虽然这种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尝试时间短,范围小,再加上本人能力有限,所以还有许多待提高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班刊打印稿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新作换佳作
“班刊制作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调查报告
本 刊 稿 约
我们的班刊
我们的班刊
——《凌霄花蕊》
新班刊“出炉”啦!
本 刊 稿 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