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的成因及调整

2010-02-15潘雪梅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练员运动员状态

潘雪梅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浙江温州325006)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的成因及调整

潘雪梅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浙江温州325006)

在阐述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意识丧失”内涵及基本表现特征的基础上,对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意识丧失”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青少年投掷运动员自身的气质是决定参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状态产生的关键;日常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对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参赛“意识丧失”状态会产生影响;比赛过程中影响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意识丧失”有内外两种因素。针对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比赛中的“意识丧失”,提出了日常训练过程中对赛时“意识丧失”的预防以及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参赛过程中“意识丧失”唤醒的基本策略与方法。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意识丧失;成因与调整

0 前 言

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投掷项目比赛时,决不是单纯的拼体力,它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息息相关的。实践已经证明,投掷比赛要求运动员不光有很高水平的技战术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1]。

“意识丧失”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由于自身信心不足,赛场紧张的气氛,天气的突然变化,以及日常训练时间与实际参赛时间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的暂时思维迟钝,肢体僵硬,技术动作不协调甚至遗忘的现象,导致运动员难以接受教练员的指挥,而按照自我本能进行投掷的现象。这是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尤其当运动员参加高级别的比赛时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状态的外在表现分为两种:第一,运动员在赛前少做或不做准备活动,静坐在远离人群的位置,全身发冷,身体反应迟钝,在进入投掷场地后出现很多多余动作(如:反复擦拭器械,多次调整手持器械的位置),投掷技术动作不协调,对教练传达的意图感到茫然,不采取回应。第二,运动员盲目亢奋,不断地做着与比赛项目不相关的准备活动,往往即使大汗淋漓也不停止,距投掷还有相当长时间就开始脱去外衣裤,投掷过程中全身参与程度低,技术动作僵硬变形,用力顺序严重错误,对教练员的指挥持有对抗态度。这两种状态的运动员其内在心理都表现为:丧失自信,过度紧张焦虑,茫然不知所措,急切盼望尽快结束比赛,逃避比赛结果带来的压力。为此,对比赛中运动员意识丧失的现象的成因及调整的方法要进行探索

1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参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状态产生的原因

1.1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自身的气质是决定参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状态产生的关键

这种状态的产生与运动员自身的气质特征有关,巴甫洛夫指出:“气质是每一个人的最一般的特征,是他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特征。而这种特征在每一个人的一切活动上都打上一定的烙印[2]。”

从心理学角度对人的气质进行分类主要有: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通常一个人具备两种以上的混合气质特征,但有其中一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多血质、胆汁质为主导的人表现为外向型,这种人一般在比赛过程中敢打敢拼,属于临赛发挥型选手,具备这样气质的运动员一般不容易在赛场出现意识丧失的状态。反之,粘液质、抑郁质为主导的人比较内向,喜欢思辨,但做事情容易犹豫不决,具备此类特质的投掷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容易出现意识丧失现象,需要重点关注,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对其气质要进行完善。

1.2 日常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对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参赛“意识丧失”状态产生的影响

所谓“艺高人胆大”,良好的体能和技术作为基础是运动员在赛场正常发挥的必要保证,也是克服比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状态的重要因素,通常运动员的实力在参赛者中处于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出现意识丧失状态的概率比较小,由此可见投掷者在日常训练中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巩固和完善自身的技术动作十分必要。

教练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些教练员只注重单纯的技术训练,忽略了身体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原则[2]。首先,训练过程中不注重与比赛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比赛中出现的突发事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没有将应对措施在训练过程中加以体现。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观众很少,竞争气氛较弱,但在比赛时场外观众的喝彩,参赛者的互相竞争,投掷场地及器械变化,气候的变化等都会使投掷运动员心理产生变化。其次,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没能很好地贯彻区别对待训练个体的原则,特别是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具备不同气质的投掷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尤其对粘液质和抑郁质的运动员应该在技术训练的同时加强心理辅导,修饰和弥补其气质上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避免“意识丧失”状态的发生。

1.3 参赛过程中影响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意识丧失”的因素

1.3.1 内在因素。

1.3.1.1 参赛者的失败经历和过高的期望是造成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比赛意识丧失的重要因素。有些青少年运动员在过去的比赛中产生过紧张、焦虑的反应,建立了不良的条件反射,只要参加比赛就会心有余悸,担心自己会因紧张而得不到好成绩,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另外,这种状态的产生还与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过高有关,有的青少年运动员给自己定的目标很高,一定要夺取奖牌,于是比赛时总担心不能如愿以偿,结果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引发了比赛前的焦虑,反到制约了自己能力的发挥,同样会导致比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现象的发生。

1.3.1.2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比赛前未及时做好准备活动或者由于暂时的落后状态,使自己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后面的比赛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反复循环使运动员无法发挥自身的水平,严重者产生意识丧失的状态。

1.3.2 外在因素。

1.3.2.1 教练员不合理的临场指挥是导致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意识丧失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由于教练员对比赛形式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在赛场过度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对此不是及时进行调整,而是一味地用原定的技战术指挥运动员进行比赛;或者是发现投掷者存在不良心理状态,但对投掷者所处的状态没有合理的办法进行改善和调整,最终使参赛者陷入意识丧失的泥潭。

1.3.2.2 场地、器材、天气状况临时变化对于低、中级水平的运动员影响较大,如突然下雨或者起风,造成场地湿滑、气温下降,导致运动员需要延长热身时间;器械的新旧程度和外部结构的细微变化,都能引起运动员对比赛的不适,如果运动员对这种情况没有及时的适应就容易产生意识丧失现象。

2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比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状态的调整方法

2.1 日常训练过程中对赛时意识丧失的预防

2.1.1 从青少年运动员气质特点出发制定训练计划尤为关键。教练员对多血质的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应多安排训练任务,防止他们懈怠和见异思迁;对黏液质的学生训练时要耐心开导,不能简单急躁;对胆汁质的学生,传授方式要语气平和,设法培养自制力;而对待抑郁质学生训练时,则应更多地关怀和体贴他们,根据接受能力,提出适当要求,鼓励其努力上进。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气质特点和比赛状态。在模拟比赛和比赛过程中制定心理紧张程度和成绩发挥的量表,以便于教练员对投掷者在比赛中心理反应做出合理的控制,能很好地解决投掷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产生的意识丧失现象。

2.1.2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巩固的动力定型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的一切随意运动,都必须在大脑皮质的参与下方能实现,但是在大脑皮质参与下所实现的有机体活动,并不一定是有意识的。在大脑皮质参与下所实现的有机体的反应,有的可以是有意识的,有的可以是无意识的”[3]。所以无意识状态也可以进行行为动作,如果我们能在日常训练中注意对投掷选手的无意识训练,就可以使他们在无意识状态中仍然保持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动作自动化,增强其对器械的适应性,在本能条件下对青少年投掷运动员进行投掷训练,注重投掷的全身协调用力和出手时机,发力顺序。

2.1.3 教练员形成自己独特易于辨认的口令和动作便于在赛场上的战术实施。在训练过程中运用,使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在赛场嘈杂的环境中可以分辨出来。并用口令调动运动员已经在训练过程中形成的好的潜意识,使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在丧失意识的情况下能更好地运用潜意识进行投掷比赛。独特的口令使自己队员能了解教练意图的同时,也使其他运动员和教练员对其意图迷惑不解。同时这种训练方法教师要很好地建立自身的“权威效应”。要充分发挥心理暗示的作用,暗示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1.4 针对运动员产生不良心理状况,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解青少年投掷运动员的心理。

2.1.4.1 模拟训练法。是指针对比赛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其目的就是以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准备为依据,为消除平时训练身体负荷良好但因比赛时心理压力太大造成的差异;模拟训练常常比对运动员口头提醒更为有效。(包括抗干扰、气候环境、技战术、场地观众、裁判的模拟训练等)教练员必须使用逐渐增加和变换压力相结合的方法,以期获得比赛所需要的最佳心理。

2.1.4.2 心理诱导调节法。赛前转移运动员注意力,如:用读书、看录象、听音乐等来调节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也是心理训练比较流行的方法之一,对信心不足的运动员让其多听迪斯科、交响乐等节奏感强烈鼓舞士气的音乐,而对求胜心切的运动员多听缓慢的轻音乐,以缓和赛前激动的情绪。

2.1.4.3 轻松协调法。准备活动时赛前的心理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在做准备活动的过程中,动作力求舒展大方、轻松、动作协调有力,使整个运动过程中有一种轻松自然的活跃感,这样不但能提高运动员的参赛情绪,而且还给对手的心理增加一种无形的压力。

2.1.4.4 表象重现法。运用技术和身体练习所产生的感知和运动觉有意识地在大脑中重现过去最佳状态的运动表现,来增强运动员的信心,加深对技战术的理解和运用。

2.2 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参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的唤醒

教练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次比赛合理的计划,依据现场情况灵活制定目标成绩,并用简洁的口令以及身体语言等及时与运动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参赛者时刻保持与教练员的密切联系。

2.2.1 呼吸调节法是运动员临场处理情绪波动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即通过深呼吸可以使运动员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当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以采用缓慢的呼气和吸气练习,则可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气练习,能提高情绪的兴奋水平。这种方法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情绪状态与呼吸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5]。情绪紧张时,呼吸快而浅,由于快呼吸,使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问题在于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血流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中枢神经便会迅速做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运动员可以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的方法来消除紧张。一段时间内,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会得到安静的效果。就会使呼吸功能重新获得控制,使运动员产生可靠感。这是消除运动员赛场意识丧失状态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2.2.2 通过念动训练促进投掷运动员技战术的发挥。念动训练法能有效地帮助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运动员从紧张和焦虑中解放出来,振奋精神,斗志昂扬地参加比赛[4]。如果运动员能在赛前的“一瞬间”想象出自己创造优异成绩的最佳情境,就越能激发运动员增力情绪的增长,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念动训练能使运动员在头脑里抹去心理障碍,提高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身体各器官的活动一致,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要使投掷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恢复常态。主要是在日常训练中注意融入心理学的训练方法,建立正确合理的反射动作,在比赛过程中一旦出现类似情况,教练员能做出适当的暗示和引导,使投掷运动员能有效地接受其指导,发挥正常的运动水平。

2.2.3 自身进行预备动作口令的暗示。投掷前的准备动作对比赛成绩的影响尤为重要,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应对投掷者进行条件反射的建立。这种方法能很好地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并被很多高水平运动队的教练运用于比赛中,如国家队的举重教练在运动员比赛过程中都对其准备动作进行口令暗示,让运动员建立合理的节奏,往往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心理暗示是在受暗示者无对抗、无批判、无抵制的基础上,通过讨论、表情、手势、服饰、环境、气氛等有利条件,从侧面间接地刺激受暗示者,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3 结束语

“意识丧失”是投掷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常见现象,投掷运动项目的比赛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充沛的体能和良好的技战术,还需要运动员具备适应比赛任务的心理素质。“意识丧失”是投掷运动员心理素质不良的表现,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技战术的发挥,从而影响比赛成绩。“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充分了解运动员参赛过程中“意识丧失”状态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调整和诊治,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取得比赛的好成绩。

[1] 赵红心.业余体校投掷运动员比赛期间情绪状态调节方法的探讨[J].体育科研,2003,24(6):40-41.

[2] 贾俊刚.探析赛前紧张与焦虑[J].搏击·武术科学2008(6):91-92.

[3] 张建光.体育教学训练中潜意识的培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17-118.

[4] 李北玉,毕强.谈克服田径全能运动员赛前紧张和焦虑心理的方法与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3):90-91.

[5] 杜刚.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训练上的应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4):71-73.

The Causes and the Adjustment of Loss of Consciousness of the Adolescent Throwers throughout the Competition

PAN Xue-mei
(Sports Department,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nzhou 325006,China)

At the basis of elaborating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ost consciousness of young throwing athletes,it will analyze the causes of loss of consciousness of young throwers.It is considered that young throwers their own characters and temperaments are the decisive factors for having the state of lost consciousness in the match.The disadvantages of daily training have the effects on the state of loss of consciousness of young thowers during the competition.There are two factors which are internal and external,affecting the lost consciousness of young throwers during the competition.In oder to slove the problem of lost consciousness of young throwers in the match,it is important to bring forword the prevention of loss of consciousness of young throwing athletes in daily training and the basically wake-up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loss of consciousness of young throwers throughout competition.

adolescent;thrower;loss of conscionsness;cause and adjustment

G804.86

A

1004-3624(2010)04-0097-03

2010-03-15

潘雪梅(1973-),女,浙江温州人,讲师,主要研究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教练员运动员状态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状态联想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