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体育及其文化思考

2010-02-15王景贤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马球蹴鞠体育

王景贤

(浙江财经学院体军部,浙江杭州310018)

体育运动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早在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先民就以杰出的智慧领悟到“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创造出多种体育运动形式。在现代体育运动的许多门类与项目中,都可以找到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影子。在此,我们可以将这些项目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起源于中国的项目;另一类是包含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元素的项目。

1 源自中国的项目

1.1 足球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由于蹴鞠运动的兴盛,汉代出现了研究这项运动的专著,《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在汉代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从战国时期到汉代,蹴鞠已很普及,形式分两种。一种是自娱自乐,带点儿表演性质,以博喝彩,如“白打”相当于现在足球当中的颠球。大家所熟知的《宋太祖蹴鞠图》,表现了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还有大臣赵普等人“白打”蹴鞠的情景。另一种形式是对抗,与今天的足球有些类似。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如,在汉代,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北征匈奴的时候,就训练士兵“穿越蹴鞠”,其“僻脱承便,盖象兵戎”这种激烈的对抗形式,在唐宋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球的变化,过去蹴鞠用球是实心的,在动物尿胞里面塞上毛发来踢。到了唐代,发明了充气的球,中间的芯是用动物的尿胞充上气,周围用8片皮子缝起来作为球,在《全唐诗话.卷五》载归日安诗:“八片尖斜砌作球,火中燖了水中揉,一包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气球”之结构和制作过程。第二是有了球门,就是在场地中央竖一个球门,在竹竿上扎网子以后留一个球门洞,只要把这个球踢进了球门洞里,落入对方场地,这就算胜了。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宋代,踢球的艺人们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为“圆社”,专门推广蹴鞠活动和比赛。这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也可以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北宋时期的高俅就出身于圆社,王明清的《挥尘后录》记载,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在唐宋时期蹴鞠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由于球体轻,有无激烈的奔跑和争夺,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蹴鞠。由于古代足球娱乐性增强了,竞技性缺乏,到了明清时期这项运动走向了衰落。到1863年,现代足球运动在英国诞生,从此揭开了足球发展的又一历史篇章。

1.2 马球

马球被誉为当今马术运动皇冠上的“明珠”,因为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参与者气质受到许多人士的推崇。随着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越来越多的马球俱乐部在中国开办,马球在当代中国开始了飞速发展。但追溯马球的根源,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名都篇》中有诗云:“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就是对当时马球运动的一种描写。

马球运动从汉代一直到整个隋唐都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唐代曾经风行一时,十分普及,极具特色。这种繁荣景象可在1972年于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出土的《马球图》壁画、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彩绘打马球泥俑以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妇女打球图铜镜等文物资料中得到鲜明的体现。马球已经成为唐代帝王和贵族阶层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受到皇族的推崇。正如罗香林先生在《唐代波罗球戏考》中,“国君嗜好于上,武臣效尤于外,二佳人宠佞竞相讲习,以投时好,百业寝废,唯物击球”所论,唐代三百年间,历经十九位皇帝,史籍记载喜爱马球的就有十一位,马球技艺高超的有两位皇帝,死于马球事件的有两位皇帝。唐代皇帝喜爱马球,则由此可见一斑。马球还成为唐朝和其他国家交流的重要方式。史料记载,与中国相邻的渤海、高丽、日本等国都有与唐王朝进行马球竞技的描述。据《日本的游戏》记载,日本嵯峨天皇宴请渤海国使者王文矩,观看了渤海国马球队与日本国马球队的比赛,嵯峨天皇和东宫学士滋野分别写了《早春观打球》诗和《奉和早春观打球》诗,其句:“回杖飞空疑初月,奔球转地似流星。大呼伐鼓催筹急,观者犹嫌都易成”(《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八)。球杖是月形,形容球为流星,打球时击鼓,一都是一局,与唐代马球方法完全相同。《便桥会盟图》以唐太宗与突厥可汗颉利在长安会盟为背景,描绘了唐、辽两国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最后,唐代还出现了专门的马球场,1956年,西安市唐都长安大明宫含光殿遗址出土的一块刻有“含光殿及球场等大唐太和辛亥岁乙末月建”字样的石志,表明了马球场已成为当时宫殿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宋、辽、金时期,马球运动成为隆重的“军礼”之一,并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于规则。明清时期,马球运动逐渐走向衰落、消亡。

1.3 武术技击

我国古代的武术技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武器的运用,一为徒手的拳脚肢体的运用。从其起源来看,这两种形式都是伴随我们祖先在狩猎、生产以及战斗等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频繁的古代战争,无疑促进了它们的发展与完善;而另一方面,在漫长的冷兵器时代,系统的武术技击训练对于人们增强体质,训练意志,保家御敌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 包含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元素的项目

2.1 射箭

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据考古发现,在山西峙峪人文化遗址中,曾经出土了一件距今两万八千年前的石箭头,这表明当时人类已经在开始使用弓箭了,这是用石头磨制的箭头,绑在木杆上作为当时射箭的用具。从商周直到秦汉,随着青铜工具和铁器的出现,箭头的形制和质地也变得多样化了,同时射箭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如周代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中,射箭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以致形成了以竞赛为特色的礼仪形式——射礼,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射箭比赛了。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曾经提倡“胡服骑射”,把少数民族的射箭技术引入内地,同内地传统的射箭结合起来,把射箭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魏晋南北朝时期,射箭出现了专业的比赛。在《北史·魏诸宗室列传》里,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的北魏孝武帝在洛阳的华林园举行了一次射箭比赛,他把一个能容两升的酒杯,悬于百步之外,让十余人进行竞射,最后谁把这个酒杯射着了,谁就把这个酒杯据为己有,最终,一位叫王顺的人射中银杯,获得了胜利。这在当时叫“奖杯赛”。在中国体育史上,这可是最早的一次奖杯赛了。唐代射箭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到清代由于射箭活动比较普及,加上清代中后期西方的火器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射箭逐渐地从军事领域演变为一种纯粹的射箭比赛项目。

2.2 “捶丸”——现代高尔夫

中国古代“捶丸”这种球类运动,与西方的高尔夫球极为相似。西方的体育史学家认为高尔夫球起源于苏格兰,有的认为起源于荷兰。今天在高尔球场上乐而忘返的人们是否知道这项西方体育活动的真正源头却是在东方的中国。“捶丸”运动盛行于宋、元、明三朝。元代就有了介绍“捶丸”运动的专著《丸经》,详细记载了“捶丸”运动的场地、球具、技术要领、竞赛方式、比赛规则等。在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商喜画的《明宣宗行乐图》中,形象地描绘了明宣宗挥杆击球的场面。

根据《丸经》记载,捶丸游戏者互相尊重对方,还从对方的立场考虑如何击球,是一项十分绅士的运动。元朝时期的绘画“推丸图壁画”也证明了“捶丸”就是现在的高尔夫。明朝时期所绘的“宣宗行乐图”也印证了此观点。体魄健壮的宣宗手持杆正在凝视前方,好像在思索如何挥杆击球。树立欲求到中间的大树酷似一扇大窗户。达10m左右,宣宗准备一杆将球击过大树。此画一角还有手持球杆奔跑过来的球童。这正是早期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写照。中国到了清朝这项运动开始衰落,后来在苏格兰开始的现代高尔夫球,有人推论是在元朝由中国捶丸传入而出现的。

2.3 “步打球”——现代曲棍球

当欧洲人发明曲棍球运动时,中国早在唐代就流行着一种名为“步打球”的体育活动,唐代女诗人鱼玄机有一首描写步打球的诗:“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无滞碍时从拨弄,有遮拦处任钩留。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毕竟入门应始了,愿君争取最前筹。”从诗中我们就能看到典型的曲棍球技术动作。

2.4 弄潮游泳与跳水

弄潮游泳与跳水是从人类生活实践中转化出来的另一类体育活动形式。东周时候,南方各国都提倡水战、舟战,所以水上兵士训练成为一项重要内容。现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宴乐渔猎攻战纹铜壶》,壶壁上就有一幅雕刻兵卒在水中进行游泳的画面,其中人与鱼共游的情景是非常有特点的,有的像自由泳,有的像蝶泳,整个画面给人以清新的感觉。秦汉南北朝以后,游泳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北方以及西北地区都非常流行游泳活动,敦煌莫高窟257窟就有一幅很典型的壁画——《弄潮游泳图》,画面中四人游姿跟现在的游泳姿势基本一致。在南方,游泳主要集中在端午节举行,地点主要集中在钱塘江,而且规模很大,受到了众多民众的喜爱。宋代的弄潮游泳还是以南方的浙江之潮为主。当时钱塘江之潮,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南宋词人辛弃疾,曾经把当时在南方弄潮游泳的壮观景象用一首诗来表达:“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旗惊飞,跳鱼直上,蹴踏浪花舞。”游泳健儿在水上活动的场景跃然于纸上。到了明清,游泳在全国各地已比较普及。与游泳有关的活动形式还有跳水。跳水在古代也叫“扎猛子”,它主要是流行于民间。到隋唐时期,随着游泳技术的改进,跳水的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宋代曾经出现了一种叫做“水秋千”的跳水活动,就是在大海当中的船上竖两个很高的竹竿,竿上扎上秋千,当跳水者荡到跟秋千的横梁齐平的时候,突然一个跟斗从秋千上跳入水中。由于这种方式非常惊险,而且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它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耐力和勇气。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这种跳水毕竟是民间的一种活动,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现代西方跳水运动传入中国,竞技跳水运动才在我国缓慢地发展起来。

2.5 马术

奥运会马术比赛项目最引人注目的是盛装舞步骑术。其实这种马术形式在中国也早已出现,只是名称上有所不同而已。据文献记载,早在1600多年前,三国时陈思王曹植就曾向魏文帝曹丕进献了一匹舞马,在他写的奏章中说:“臣于武皇世得大宛紫騂马一匹……教令习拜,今辄已能;又能行与鼔节相应。”这是中国最早关于训练舞马的记载。舞马到唐代达到了一个空前高峰,至唐玄宗时,训练的舞马多达百匹,每到表演时,舞马佩以华丽的装饰,“衣以文绣,络以金铃;饰其鬛间,杂以珠玉”,可称得上是“盛装”,配合着优美的乐曲,舞马奋首鼓尾,纵横应节,舞步娴熟,姿态优美。唐朝名臣张说在《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舞马优美的舞姿:“腕足徐行拜两膝,繁骄不进踏千蹄。髬髵奋鬛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当时舞马除了在地面舞蹈之外,还有登高而舞等形式,“施三层板床,乘马而上,旋转如飞。或命壮士举一榻,马舞于榻上”。只可惜唐代以后舞马便销声匿迹,不复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遗憾。

2.6 马拉松

元代北京还有一项名为“贵由赤”的长跑运动,可与马拉松媲美。当时朝廷组建了一支名为“贵赤卫”的军队,负责元大都及上都(今内蒙正蓝旗境内)警卫。为了检验这支军队的身体素质及奔跑能力,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长跑竞赛。据《南村辍耕录》记载:“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走”。长跑路线有两条,一条从河西务(河北武清县东北)跑到大都皇宫,另一条是从泥河儿(河北宣化县东)跑到上都城。比赛时“齐其名数而约之以绳,使无后先参差之争,然后去绳放行”,“先至者赐银一饼,馀者赐段匹有差”。长跑距离为180里,为马拉松长跑距离的两倍。大家知道,现代马拉松是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设立的,而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时,最终确定为长度42.195km。元代的“贵由赤”比马拉松的距离长两倍多,而且时间上要早六百多年。所以说,中国古代“贵由赤”的长跑赛在体育史上比马拉松的意义还重大。

2.7 冰上项目

冰上运动,较早期的资料就是明清时代大量出现的冰嬉绘画作品和滑冰用具。根据金昆、程志道和福隆安合绘的《冰嬉图卷》上,主要表现了三个方面的滑冰形式:第一类是速度滑冰比赛,又名为“抢等”。速滑比赛的奖励,据《皇朝文献通考·乐考》记载:“头等三名,赏银十两,二等三名,赏银八两。三等三名,赏银六两。其余兵丁各赏银四两。”第二类是花样滑冰,又称“走队”。走队的人有执旗、执弓箭而滑,各有不同的走势动作 ,如“大蝎子”、“金鸡独立”、“双飞燕“、“千斤坠”等,可以说花样众多,表演精彩。第三类是冰上踢足球。这种冰上足球是分队式的竞赛,不是以踢进球门为胜,而是“以得者为胜”。

2.8 角抵

角抵又称角力、相扑,即今天的摔跤,它是我国古代体育起源最早且长盛不衰的体育项目之一。中国古代体育的角抵具有以下的特点:①起源早。从史料来看,角抵起源于原始社会人与兽的搏斗。《史记·乐书》中即记载有“蚩尤氏头有角,与皇帝斗,以角抵人”的传说。在《谷粱传》中也有鲁公子友与莒大夫角力、摔跤的明确记载。②有专业的运动员参与。角抵是我国最早有专业运动员参与的一个体育项目。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在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二世在甘泉方作角抵绯优之戏”,这里面的“绯优”就是专业艺人,角抵绯优就是摔跤专业表演的艺人。到了宋代,社会上还出现了专业的女相扑艺人,有名的如“赛关索”、“黑四姐”等。③规模大。角抵发展到唐代已经在社会上极为盛行,当时普遍的形式就是摆设擂台。到了宋代,擂台赛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了全国性的大赛。据《梦粱录》记载,南宋时常在护国寺举行全国性的摔跤比赛,夺冠者可以得到价值不菲的奖品,奖品名当时叫“利物”。

3 由我国古代体育发展引发的思考

3.1 古体育运动的文化内涵分析

源自中国的总是能够从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时间和地域上的变迁可能会改变文化方式,赋予它新的外在表象,却改变不了它内在所包含的中华文明特有的逻辑推演过程。“体育与文化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体育的一大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特别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使中国古代的体育活动在追求外养的同时,更要达到与内修的统一。古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古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融汇了中国传统伦理精神。春秋战国以来,对上古巫术礼仪的宗教情感的限制,阻碍了人们展现自我力量活动的可能。即使中国上古宗教情感不受限制,也很难出现类似西方的体育规范。因为中国宗教观念在性质上是巫术的,内容上则是歌舞而无竞技。

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环境并不利于带有强烈对抗与刺激色彩的竞技运动的充分发展。因此,原始的朴素和谐的理想、中和融通的宽和精神决定了中国古代传统体育的竞技性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那种带有强烈刺激性的竞技。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是自古以来形成的一种群体趋向,也是中国贤哲们一向倡导的精神,体现在中国古代运动之中,便是其以适应战争需要的练武强兵为目的,与军事训练有着密切关系。然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价值走向阻碍了古代军事体育向现代竞技体育的结构性转换,它不仅灭没崇尚武力的文化精神,而且弱化了求竞求动的生命张力。

传统伦理观念对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演化影响更为深刻。几千年的体育观念是直接在每个时代的文化心理的影响下形成的,而作为典型农业文明特征的伦理观念贯穿于古代传统体育观念的每一个方面。在古代体育中,礼仪的方式制约着人们活动的项目,如此一来,虽然活动形式、竞赛方式更加规范了,但却冲淡了活动本身的娱乐性,使其变成为体现封建道德的一种形式。这是东方文明之道德观、伦理观与审美观之民族性在传统体育上的反映。也就是说,中国古代运动将德、信、礼、美熔为一炉,寓德于体育活动之中,寓礼于游戏、审美之内,其所显示的东方文明的民族特点与西方所突出的壮烈、惊险和寓强烈刺激性为美的审美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凸显出古代体育运动的中国传统伦理内涵。

3.2 古代体育运动发展流变的文化原因

古代体育运动的兴衰,与当时科学文化和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政治的稳定与否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受到政治的影响较多。我国传统文化十分看重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基本上是把体育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维护政权、加强民族团结的工具。稳定的政治环境不仅有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体育发展的社会大环境,而且还对充分调动人民大众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中国商周时期产生了“集权专制”的政治体系,在这种集权专制的背后必然伴随着宗法等级制度,有宗法等级就不可能有体育的平等竞争。因为既要竞争必须平等,而平等就会冲击古代封建等级专制制度。因此,古代中国一直缺乏支撑自身体育发展的民主政治,即使到了明清时期依然如此,因此竞技体育发展一片萧条。

体育文化是在社会大文化的环境中发展进步的,中国封建社会大文化,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宋明以后则是以儒家理学治世,两千年封建社会基本上是儒家思想统治,儒家思想的主张是崇尚仁爱,提倡和平,反对战争。而古代体育的许多项目都是军事训练手段,和军事战争密切相关,这是儒家所不提倡的,因此,儒家在体育领域的思想是,坚持体育场上的教育性,反对崇尚力量,反对竞技争夺。从总体上看,发源于汉代的马球运动就受到这种文化大背景的影响,从对抗竞技走向娱乐表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体育发展的正常轨迹,表现出与时代不相符合的诸多特征,日益表现出消亡的趋势。由于儒家文化、宗教文化吞没,就连古代足球发展的鼎盛时期的唐朝,也开始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开始由两队争一球踢两门转化为踢多门踢多球,到了宋代演变成了一人踢一球的纯技艺表演,到了明清,就连足球的影子也不多见了。

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难以游离在世界体育文化的相互交流之外,一个完全不与外界交流的体育文化无法生存和发展,如中国的蹴鞠与马球运动,从产生到发展时期,与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与交流与融合过程中不断走向繁荣,满族的冰上足球就是他们冰上活动与中原足球活动融合的产物。由于缺少体育文化的对外交流,尤其是到了清朝末期,缺乏体育文化的交流的风气,导致一些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体育项目消失。这其中体育文化交流的动因不足是关键。体育文化交流的动因可以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动因有竞技性、娱乐性、健身性;外部动因有政治目的、经济意图、教育目的、宗教目的等。一种体育文化的产生,它就是有用的,交流的前提往往取决于交流的双方是否需要对方的这种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削弱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性。西方传统文化造就了西方体育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趣味性方向发展,而忽略了竞争中的道德教育。我国古代社会,这两种文化很少有机会进行交流,在清朝闭关锁国的年代更是如此,国弱民贫,大多数在死亡线上挣扎,哪有体育运动的社会要求,古代文化中的蹴鞠、捶丸、马球、摔跤、柔道之类完全剩了一点踢毽子和放风筝之类的纤细的游戏。这使得我们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体育项目,不得不在本国土壤上中途夭折,时过境迁,过了多年以后,由国外引入,成为了外来“船舶品”

4 结 语

纵观几千年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演变,兴盛衰落,与社会文化、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我们也看到封建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脉络,由刚健趋于文雅,由力量发展为技艺,由竞争演化为表演。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轨迹,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典型的东方体育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表明,当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混沌朦胧状态的时候,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体育已经从公元前五千年左右开始逐步向文明社会过渡,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而此时,以欧洲及地中海为代表的西方古代体育,才刚刚起步,经过公元前八至五世纪的发展,西方的体育才逐步形成。所以说,在早期还是东方体育占了主导的地位,并对世界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东方典型代表的中国古代体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有的项目虽然在风行一时以后消失了(如前文提到的蹴鞠、捶丸等),但许多充满生命力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如武术、射箭等),却更像深深扎根在大地上的古树,尽管岁月给它刻上了一圈又一圈的年轮,仍历尽沧桑而不衰,至今郁郁葱葱。可以说,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作为东方古代体育文化的代表,既是中华各民族体育文化汇集、融合的结晶,又是世界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体系。随着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交流,世界体育文化形成体系的趋势不可阻挡,各种体育文化将在互补中走向世界一体化。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的逐渐全球化,包括了由中国古代体育继承、演变而来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在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共存的基础上谋求发展。也就是说,多元体育文明不同程度的、不同层次的共存、交流或融合才是人类体育文明史的大趋势。中国古代的多样化体育内容,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与形式的综合表现,中国传统体育的习惯性、民俗性、健身性、娱乐以及群众性显示了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值此北京奥运会后时代,发掘、整理、光大我们的民族体育,梳理真正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这对于发展体育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乃至世界文化的繁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张兆才.唐代马球兴盛与衰落的社会原因[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

[2] 谭华.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0(4).

[3] 项红军,等.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9).

[4] 徐永昌.中国古代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83.

[5] 体育史教材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 王沂,等.拓展文化视域,弘扬体育文化——我国古代马球运动发展流变的文化学解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4).

[7] 李晶晶.体育着游戏着[J].三联生活周刊,2008(32).

[8]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6).

[9] 任海.中国古代体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0] 杨弢,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1] 刘秉果,赵明奇.中国古代足球[M].济南:齐鲁书社,2008.

[12] 卢元镇,著.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13]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及其特征:东方体育文化之魂[EB/OL].http://www.godpp.gov.cn/wmzh/2008-07/24/content_13915160.htm.

[14] 崔乐泉.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体育[J].科学之友,2008(6).

[15] 黄亚飞.我国古代体育活动内容和文化精神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

[16] 石江年.敦煌壁画和文书中古代体育文化的源流及其发展形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17] 周健生,蒋琛.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刍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

[18] 梁同福.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范成——以蹴鞠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08(4).

[19] 崔乐泉.体育文化与和谐世界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4).

[20] 崔乐泉.中国古代的射箭活动[J].中华文化画报,2008(5).

[21] 崔乐泉.古代高尔夫-捶丸[J].中华文化画报,2008(7).

[22] 崔乐泉.从角力到摔跤[J].中华文化画报,2008(8).

猜你喜欢

马球蹴鞠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浅谈中国古代蹴鞠的起源与兴盛
我国蹴鞠的起源与发展及消亡研究
知否,知否,马球运动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有一个大转折点是谁决定了古代足球的兴衰?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新疆发现中国最早马球实物
王室成员掀起马球热潮
马球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