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社团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宁波市高校为例

2010-02-15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宁波市社团大学生

任 峰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高校体育社团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宁波市高校为例

任 峰

(宁波大学体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学校体育中具有一定影响作用。目前,宁波市高校体育社团面临的问题:活动经费不足,场地缺乏,组织松散,社团活动内容单调,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不大等问题,阻碍了体育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体育社团;高校;管理;发展

Abstract:Sport commun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t’s function in mass spo rt.The p res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 school sport community,such as lack of capital,lack of fields,loose organization,irregular training w hich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members, monotonous activities,the affects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e and the featuresof instructo rs.

Key words:sports corporation;university;management;development

0 前 言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中一种常见的学生组织,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也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自发成立,自愿参与,是大学生社团的特点之一。与高校体育课的内容的“多”、“散”比较,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则更突出“专”,既具有健身性,也具有文化性和娱乐性,可以满足大学生发展个性,进行专项技能的学习的要求。从终身体育的角度看,在校期间大学生掌握一到两项适合自身需要的娱乐健身项目,保持运动健身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大学生个体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于推动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高校全面扩招的背景下,宁波市各高校在校生不断增多,各大学生体育社团也快速增长,在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多数大学生体育社团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如组织松散,常规训练不正常,不能满足会员锻炼、提高的需要;社团活动内容单调,对会员的吸引力不大;体育类社团在促进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不大等等。本文通过对宁波市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现状描述、主要困难与问题、社团问题分析与解决、社团新模式的构想的研究。探究影响大学生体育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的因素,解决大学生体育社团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促使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社团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服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宁波市各高等院校参加体育社团的学生共200人,社团负责人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检索等途径,查询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社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特别是被抽样高校的有关法规条例、发展规划等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为保证问卷调查的客观真实性,所有问卷要求被调查对象的第一、二负责人亲自填答,并进行调查问卷的抽样复查。

1.2.3 访谈法。本文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的需要,在采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社团的主要负责人和学校团委负责人等进行了面访调查,获得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课题研究使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与问题

2.1 社团管理

2.1.1 社团日常管理机构。宁波市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由校团委审批的有占95.3%,由校团委实施日常管理的占33%,由校团委和体育部共同管理的占27%,由社团自行管理的占40%。

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存在过“严”或过“松”的极端化特征。认为管理过严的社团成员占35%,主要认为对社团活动审批繁琐;认为管理太松的社团成员占55%,主要因为有关部门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认为管理适合的占10%。

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对体育社团的管理体系不清晰,或多头管理,或缺乏管理,严重影响社团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学校团委与体育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各行其事,工作不协调;②学校对社团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度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③体育职能部门对体育社团重视不够,缺乏分管领导专门机构。

2.1.2 社团干部。宁波高校体育社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呈现不平衡状态,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社团干部,推进了社团的发展,同时也发现了由于干部不得力而严重影响社团发展的情况。在对社团干部的任用调查中,80%是由上届会长推荐并被任命,7%通过其它方式产生,而只有13%的社团是通过选举产生的。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①选拔机制不完善,缺乏严格的审查和考核制度;②选拔标准不严密,干部自身素质不高;③缺乏岗位培训,不能使他们具备责任意识和工作思想;④缺乏激励机制,难以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2 社团活动

2.2.1 活动项目。活动项目是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平台,体现了各社团的特色。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社团成员最喜爱的10个项目依次是:篮球、羽毛球、足球、网球、乒乓球、跆拳道、野外生存、自行车、排球、棋牌。

统计数据有五点值得注意:①所有项目没有一项得到20%以上人数的喜爱,排位第一的篮球也仅有19.2%,大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呈现广泛性特征;②排前5位的全是球类项目,反映了球类项目在大学生中有很大的群众基础;③跆拳道、野外生存、自行车等分别名列6~8位,表现出大学生对新型项目兴趣的上升趋势;④田径、武术等传统项目被大学生冷落。⑤由于体育社团男性占绝大部分,而女性较为喜欢的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没有被关注。

2.2.2 活动组织。活动组织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社团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各高校体育社团在活动组织方面表现很不平衡,不少社团的活动组织不但有声有色,而且持续不断,不过也有相当数量的社团活动少,而且枯燥乏味,更有甚者,社团招员是热火朝天,日常活动却无声无息,会员颇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团活动组织存在的问题除场地设施、经费等客观原因外,主要还有以下原因:①对活动缺乏精心的策划和组织,计划性不够,随意性太强;②学校职能部门审批手续复杂,挫伤了社团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2.3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承担着传授、顾问和管理的重要职责,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传递信息的纽带。调查显示,宁波市大学生体育社团中有指导教师的社团占67.6%,没有指导教师的占19.3%,正在联系的占13.1%。

指导教师由体育部指派的占30%,社团自找的占46.7%,双向选择的占23.3%。指导教师的身份是体育教师的占76.7%,是学生工作教师的占16.7%,而社会人员也占了6.6%。原因①缺乏激励机制,没能得到相应的工作报酬任用机制不规范导致社团缺乏指导老师;②缺乏双向选择的机制;③选用标准不严密,影响了工作效果导致社团活动质量不高。

专家对指导教师身份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应该是本校体育教师,另一种认为还应该包括社会专业人士。不管是体育教师还是社会专业人士,专家都认为除了专项能力强以外,还必须作风正派,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亲和力。

2.4 社团经费

活动是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关键,而活动经费是组织活动的重要保障。高校体育社团普遍经费不足,严重束缚了活动的策划,影响了活动的质量。宁波市高校体育社团普遍经费不足,在调查中认为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经费的占43.4%,排名第一。

而有限的经费主要来源:①占活动报名费32.7%;②会费占28.3%;③社会赞助占21.7%;④团委支持占10.3%;⑤其它8%。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会员对本社团的经费收入和支出等不是很了解,60%的会员从来不过问自己的会费是怎么被使用,25%知道但是具体的不是很清楚,只有15%的人了解社团的支出和收入。

从上面几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团经费缺乏主要原因是:①学校支持不够,使社团缺乏基本活动经费;②消费意识不强,会费难以保障,影响了社团经费的积累;③宣传策划不力,缺乏社会影响力,难以得到社会赞助;④经费管理不善,不能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

2.5 场地设施

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对于以球类和新型项目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更加显得重要,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宁波市各高校场地设施严重滞后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在对本校体育设施满意程度调查中,感到满意的同学占10%,感到一般的同学占25%,65%的同学对本校的体育设施感到不满意。在体育社团是否拥有自己场地的一项调查中10%的社团拥有自己的场地,15%的社团的场地正在筹建中,而75%的社团没有自己的专用场地,很多体育社团只能在学校的空地或在社团活动时临时租借场地。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学校投入不够,场地设施处于紧缺状态;②领导观念滞后,场地设施使用中忽视学生体育社团;③设施建造失调,重“标志性”高档建筑,轻“大众化”普及设施;④运行机制欠佳,不能发挥现有场地设施的最大使用效益。

3 宁波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对策

3.1 高校体育社团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载体

高校体育社团是大学体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乐园,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发展高校体育社团对周边群众的体育活动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3.2 建立由学校体委、团委、学生会负责人组成体育社团领导小组

选拔各部门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社团干部,共同组成体育社团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体育社团的组建审核,进行过程管理、结果考核等。制定有利推进社团发展的规章制度,以提供体育社团发展的组织和政策法规的保障。

3.3 推进发展社团建设中的相应机制

体育社团组织过程中,要完善体育社团发展机制,构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构建体育社团发展的激励机制;构建体育社团人力资源的整合机制。提出较完善的发展计划,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在调查中,各学校体育社团人员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5成,如宁波大学体育单项协会13个,体育社团人员达上千人,是目前宁波地区大学校园体育社团发展较好的之一。

3.4 推动发展社团必要的条件保障。

发展社团所必要的条件:聘请有一定经验的指导教师,对社团发展进行把关;社团经费的筹备,与企业相沟通,通过外部资源的投入,扩大社团规模;组织活动要遵循社团成员的癖好,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让更多人员加入其中。活动经费普遍不足,学校支持不够、经费管理不善等原因限制了社团的发展。⑤高校场地设施严重滞后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重“标志性”高档建筑,轻“大众化”普及设施。

4.1.3 宁波市高校社团发展对策是:①将体育社团组织纳入高校体育部和校团委的统一管理,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管理与发展。②建立较为完善的选拔制度并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定期对社团干部的工作进行考核。③加强社团的自身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社团的业务骨干、经营管理人才和热心体育社团的工作人员,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体育社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社团进行适当的营销,建立多渠道的活动经费的筹集④由学校和社区社团为基础并建立新型的体育俱乐部。

4.2 建议

4.2.1 学校团委、体育部和教务处等相关要明确职责,协调合作,加强对学校体育社团的管理与支持。

4.2.2 建立社团网站,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社团之间、兄弟院校之间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宣传和交流。

4.2.3 各高校体育部要把学生体育社团建设纳入学校体育和课程发展的整体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学校体育社团创造良好的环境。

4.2.4 体育社团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在符合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目标同时,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努力开发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商业化相接合的区域市场,形成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办校园体育的新局面。

4.2.5 完善内部组织机构并加强管理,提高社团内部的凝聚力。

[1]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 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北京体育大学,2003.

[3] 陆亨伯,王乔君.体育院校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

[4] 肖嵘,汤起宇,吕万刚.体育社团研究综述[J].辽宁体育科技,2005,27(2):1.

[5] 何怀勇,王花粉.四川省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5).

[6] 桂海荣.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1):1.

[7] 崔丽丽,叶加宝,苏连勇.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4).

[8] 陈梅,韦李.社区体育与高等体育院校教学改革[J].柳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12).

[9] 钱宏颖.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5,27(4):2-4.

[10] 李晓克.高校体育社团对学生的社会化影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4).

[11] 邵金英,楚继军,刘燕.广东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6 (4):2-4.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它的存在与发展对校园周边的群众体育活动也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高校社团管理体系不明确,社团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活动项目关注度低,指导教师匮乏,社团经费不足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4.1.2 宁波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①社团管理较为混乱如在社团日常管理、干部审核、管理体系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②体育社团的活动大部分是男性,且活动项目以球类为主,田径、武术和健美操等项目被冷落。同时在组织活动上各高校体育社团在活动组织方面表现很不平衡。③体育社团一半以上拥有指导老师,但是一些社团的指导老师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选用和激励方面没有很好的机制。④体育社团

Research on Status of Sports Associationsand Developmen t Coun termeasures——Taking Ningbo University as an examp le

REN Feng

(PE College,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G807.4

A

1004-3624(2010)04-0065-03

2010-04-15

任 峰(1976-),男,浙江舟山人,讲师,主要研究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宁波市社团大学生
缤纷社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K-BOT拼插社团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