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与大学生体育创造力促进

2010-02-15严军锋

浙江体育科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创造力动机效能

严军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0 前 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推动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要使命。几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以“以人(学生)为本、健康第一”为目标,通过改革取得了一些进步,如增加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等。但高校体育的教学方法还是基于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的目标,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还是以测试成绩为准,忽视了大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导致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不高,制约了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发展。

Sternberg[1]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就是把自己的心理资源投入到那些新颖的、高质量的主意(ideas)上;用于向创造力投资的心理资源包括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特征和动机,这五种心理资源与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共同决定着创造力。在当前创造力研究中,动机作为个体行为的主要动力源泉,其与创造力的关系日益成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2]。动机分成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的主要特征为对活动本身的注意和兴趣,而外部动机的主要特征为关注外在的奖励、外在认同和外在的指导。以往研究发现:内部动机能够促进创造性,如果被试喜欢所干的工作,会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3];薛贵[2]等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内部动机在被试完成简单创造任务时主效应明显。在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上,Eisenberger与 Cameron基于元分析指出:外部动机可以促进个体的创造性行为[4];另外,Deci和 Ryan的有机辩证元理论[5]认为:个体的创造行为是由其胜任(感觉到有效能)、关系(归属和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和自主认为支持(认为行为是自主的)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所推动的,若个体所处的环境能够满足这三种需要,那么内部动机将得到促进,同时将促进个体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从而促进创造力。

目前,国内有关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研究较少,有若干研究通过自编的调查问卷,调查了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如柳明义[6]研究表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结构不合理,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意识不明确,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不足,缺乏科学指导等原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并建议教师应通过培训掌握营造创造情境的方法。然而,根据创造力投资理论,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因素远不止上文这些;另外,已有的研究只笼统的提出了要求教师应该掌握营造和谐创造情境的方法,但需要掌握哪些方法却未详细涉及。

根据以上理论及研究成果,文章认为,体育学习内部动机是影响体育创造力的主要因素,它与外部因素共同决定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从体育学习内部动机研究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问题将更具有现实意义;而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影响与体育创造力有关的体育学习内部动机,将更具有操作性。

文章基于以上理论推断,结合自主学习理论,提出体育自主学习的概念;结合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通过比较分析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从实践的角度探讨高校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后续的研究内容,尤其是教学方法的问题,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实现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目标提供参考。

1 关于体育创造力、体育自主学习的定义

1.1 体育创造力

根据Sternberg[1]创造力投资理论,文章将体育创造力定义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把自己的心理资源投入到那些新颖的、高质量的主意(ideas)上。体育创造力的发挥要以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为基础[1]。研究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就最终目的而言,就是发展大学生进行创造性体育活动的能力。

前人的研究[2-5]提示我们,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内部动机可以促进大学生体育创造力。通过具体途径,培养或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内部动机是促进大学生体育创造力发展极其重要的方面。

1.2 体育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Zimmerman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提出了比较完善的自主学习理论,Zimmerman认为[7]:自主学习包括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何时何地学、与谁学等六个方面,并将这六个方面划分为内在的自主、行为的自主、环境的自主等三个部分;学习动机的自主是内在自主的主要特征;通过学习目标设置、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等等手段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上述六个方面完全自主或完全不自主的情况较少,多数学习是介于这两极之间。

借鉴自主学习的概念,文章将体育自主学习定义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体育学习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主评价的过程。

关于体育自主学习的研究还不是很多,一些研究[12-15]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体育自主学习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和途径;也有研究[16,17]依据实验研究,认为体育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尽管这些研究从理论或实验的角度分析了有关体育自主学习的内容,明确了学生进行体育自主学习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概念,但未见关于体育自主学习与体育学习动机或与体育创造力的相关研究。

自主学习[8]的学什么、怎样学、与谁学等方面可以满足个体“关系”与“自主认为支持”等需要;而通过教师的引导,个体的“胜任”的需要也将得到满足[5]。也就是说,体育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而且可以将体育学习外部动机内化为内部动机。

1.3 体育自主学习与体育创造力的关系

根据上述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认为:体育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体育学习内部动机是体育自主学习促进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中介因素。

2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2.1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内研究者大多引用毛振明[9]提出的研究概念,即体育教学模式由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研究者基于以上概念,发展了十余种[9]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其中有部分体育教学模式涉及到了体育自主学习的概念,如杨桦[18]从教学目标、教学要素、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了“自主学习”教学的理论构想;赵华[19]论述了学校体育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总结了“教师导学—确定学习目标—探索性活动—评价反馈”的“自主学习”体育教学程序;另外,王林[20]提出了“三联互动”的体育教学模式,认为自主学习是该模式的基本内涵之一;这些研究的指导思想还是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科目标为主,没有扩展到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创造力方面作用的研究上,未能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接轨。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大学实施创新教育,大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则在于教学的创新。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创新,依据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9],建立高校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现大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的促进,继而促进其体育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更有利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结构

2.2.1 教学指导思想。创造力投资理论[1]认为,相关领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个体在该领域发挥创造力的物质基础。所以,通过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促进大学生体育创造力,是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

2.2.2 教学过程结构。有机辩证元理论[5]认为:个体的胜任、关系和自主认为支持等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内部动机将得到促进,同时将促进个体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Zimmerman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受其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在完成一项任务前对自己能力的评估[10],这与胜任即感觉到效能的意思是一致的,所以文章在下面的论述中将“胜任”一并称为自我效能感。

所以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结构既体现满足大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关系和自主认为支持”等心理需要的过程,也体现其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与掌握的过程。教学单元、课的设计将大学生体会自我效能感、归属感、自主认为支持作为主线,在知识与技能学习与掌握的过程中实现三个心理需要的满足,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9]的教学过程结构以某个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注重练习的次数和必要的运动量安排,虽然其教学过程也注意到学生心理上的需求,如快乐的、成功的情绪体验,但情绪的维持时间是短暂的,它不足以达到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的作用。

2.2.3 教学方法。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要求高校体育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进行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实施的目的就是使大学生体育学习自主的需求,增强其体育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归属感得到满足,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从而达到促进其体育创造力的目的。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主张精讲多练,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统一的规格、统一的标准,教学方法多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单一模式[21],大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不到“自我效能感、关系”,更体会不到“自主”的体验,体育学习的内部动机得不到促进,抑制了学生体育创造力的发展。

3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如何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

从理论角度看,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继而可以促进其体育创造力的发展,但如何通过教学的实施取得理论上的效果,文章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需要着重研究的。

3.1 教学方法

教师如何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在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大学生合理的设置体育学习目标,有效地利用学习策略对体育学习的过程与效果进行监控、评价、调整,实现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满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属感、自主认为支持”三个基本需要,促进大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是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1.1 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教学方法。根据自我效能感理论[10],直接经验(体验成功)、替代经验(观察与自身情况相似个体的成功,相信自己也能一样成功)、言语劝说(有说服力的建议、劝告、解释)等方法可以促进个体完成具体任务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从理论出发,研究培养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3.1.2 营造归属感的教学方法。有机辩证元理论[5]认为,个体进行活动的最初原因是榜样行为或他人的促进与重视,所以关系即感到归属和与其他人建立联系的需要是活动的最初动力;同时,当个体感觉到自我效能感的时候更容易采纳相关社会群体的价值,所以支持自我效能感的环境将进一步促进个体活动的内部动机。如何营造一个有归属感的体育学习环境,也是教学方法研究的一个部分。

3.1.3 自主认为支持的教学方法。Zimmerman的自主学习理论[7]认为学习没有完全意义上的自主,也不应该有完全意义上的他主,现实的自主学习往往介于两极之间。在大学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什么方法,既能完成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又能使大学生体会到体育学习是“自主”的体验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3.2 测量工具

大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是否得到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是否得到发展,是检验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否有效的指标。借鉴有关动机、创造力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编制适用于测量大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体育创造力的测量工具,是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研究后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有关创造力的测量,研究者普遍认为应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Feldhusen&Goh、Hunsaker&Callahan等建议至少从两个方面来测量个体的创造力[11]。参考有关创造力的测量,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量,才能较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的体育创造力,也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4 小 结

文章理论分析认为:体育学习内部动机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主要因素;通过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内部动机,继而促进其体育创造力的发展;建议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关于自我效能感理论、自主学习理论、有机辩证元理论的内容,以及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研究有利于满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属感、自主认为支持”三个基本需要,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继而促进大学生体育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同时,需要通过实验研究,对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测量、比较,从实践的角度验证文章理论的推断。

[1] Sternberg,R.J.&Lubart,T.I.,Def ying the Crowd:Cultivating Creativity in a Culture of Conformity[M].New York:Free Press,1995.

[2] 薛贵,等.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6-11.

[3] Collins,M.N.&Amabile,T.M..Motiveation and Creativity.In Stemberg,Robert J.(Ed),Handbook of Creativit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297-312.

[4] Eisenberger R,Cameron J.Detrimental Effects of Reward:Reality of Myth[M].American Psychologist,1996(51):1153-1166.

[5] 张剑,等.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45-550.

[6] 柳明义.大学生体育创造力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3):387-391.

[7]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8] Zimmerman,B.J&Risemberg R.Self-regulated Dimension of Academic Learning and Motivation.In Phye G(ed):Hand-book of Academic Learning.[M]Academic Press,1997.

[9] 毛振明.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12(4):41-48.

[10] 高春生.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0-63.

[11] 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1):168-172.

[12] 吴本连,等.论新体育课程中的自主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4(6):56-57.

[13] 陈显.浅谈体育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6):77-79.

[14] 王国林,祁玉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学校体育,2001(1):12.

[15] 陈应华.体育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与方法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55-58.

[16] 李泽群,等.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3):67.

[17] 房杰,等.自主学习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56-257.

[18] 杨桦.“自主学习”教学法的理论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4):72-78.

[19] 赵华.关于学校体育开展“自主学习”的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践,2001(2):11-12.

[20] 王林.“三联互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1):86-89.

[21] 姜迪.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法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3):85-87.

猜你喜欢

创造力动机效能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