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液氮冷冻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效果评价

2010-02-11徐保安崔小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31期
关键词:液氮疙瘩皮损

徐保安 崔小莉

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皮肤科(226001)

瘢痕疙瘩又叫瘢痕瘤,多见于青少年,与个人体质有明显关系,其病理特点是以瘢痕组织持续侵袭性生长为特征,并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局部充血、水肿,多伴有局部痒痛等临床症状,该病目前尚缺少有效的理想的治疗方法[1]。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自2007年开始采用采用液氮冷冻联合局部注射得宝松曲安奈德皮肤瘢痕疙瘩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治疗

均为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患者,经皮肤科确诊的瘢痕疙瘩110例。男性60例,平均年龄34.8岁;女性50例,平均年龄34.9岁。其中瘢痕疙瘩位于腹部50例,前胸部32例,手臂等处28例;65例为患者在手术切口部位长出高于皮肤的瘢痕疙瘩,发痒难忍45例,皮肤受伤后形成的瘢痕疙瘩;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所有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系统性真菌感染和结核病,也无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其他禁忌证。将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大小、瘢痕部位、瘢痕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得宝松注射液,用2%的利多卡因1∶2稀释,药液充分混匀,常规皮肤消毒,在皮损处进行封闭,较大瘢痕应分次,放射状刺入封闭,直至皮损隆起色泽变白为止。药量视瘢痕面积大小而定,2%利多卡因总量限制在400mg内,曲安奈德1周总量<75mg,药物全部注入皮损区,以免正常皮肤发生萎缩。每3周给药1次,拔针后用无菌敷料压迫针眼,以上应遵循无菌操作,连续3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时不外用任何其他药物。

1.2.2 观察组

瘢痕疙瘩常规消毒,用棉签蘸液氮,冷冻皮损约10s,使之呈苍白,自然复温后,再行第2次冷冻,按照皮损大小冻融2~3次,休息5~10min,待局部水肿呈粉红色时,再次消毒,采用对照组方法皮损内注射得宝松。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断标准[2]:痊愈为自觉症状消失,皮损完全变平变软,不高出皮面;显效为自觉症状消失,70%以上皮损变平变软;好转为自觉症状减轻,30%以上皮损变平变软;无效为皮损无明显变化或扁平软<30%。总有效=痊愈+显效+好转。②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31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49例(80.09%,49/55);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22例、8例、9例、16例,总有效70.91%(39/5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χ2=6.56,P<0.05)。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3例皮损出现疼痛、肿胀低于对照组的35例(χ2=7.34,P<0.05)。观察组出现局部萎缩、继发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发症10例与对照组的11例比较,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χ2=0.67,P>0.05),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3 讨 论

皮肤瘢痕疙瘩是瘢痕体质的患者在皮肤受损或手术后,伤口周围出现严重的纤维组织增生及玻璃样变性所致。增殖性皮肤瘢痕疙瘩是缺氧造成的结果,缺氧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凸出并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大量胶原合成,且纤维蛋白沉积,导致血管阻塞加重缺氧,引起增殖性皮肤瘢痕疙瘩形成。瘢痕疙瘩高出皮表,生长迅速,超过原有的病变位置向附近扩展为特点,多呈紫红色,常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奇痒难受症状,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休息[3]。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瘢痕挛缩还可导致表面器官或关节畸形,影响肢体的活动功能。

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确,所以临床上尚没有一种疗效可靠且安全的方法,主张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来提高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皮肤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为第一线治疗方法[4]。得宝松是由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一种强效、长效皮质激素,该药局部注射后,对纤维母细胞DNA有直接抑制作用,能抑制肉芽组织生长形成,减少胶原合成,使胶原酶抑制物水平降低,胶原酶降解增加;同时瘢痕内注射对真皮层内大量胶原纤维组织变性起到治疗作用[5]。本文对照组单纯应用后,取得一定的效果。观察组痊愈2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15例,总有效77.78%(35/55)。但治疗中由于单纯注射较多皮质类固醇激素进入硬质斑块较困难,并且患者疼痛明显,液氮冷冻通过温度的急剧变化,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导致细胞死亡;冷冻缓慢降温时,细胞外冰晶形成,快速溶解时细胞内冰晶形成细胞脱水,pH值降低,蛋白质变性,细胞代谢障碍,细胞中毒死亡,冷冻后缓慢复温,可使细胞内再结晶,造成机械性损伤,细胞膜破坏,导致细胞死亡,最终的结局是导致细胞死亡而坏死脱落,能有效的减轻推注药液时的疼痛,易于接受和配合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49例(80.09%,49/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70.91%(39/55)(χ2=6.56,P<0.05);观察组13例皮损出现疼痛、肿胀低于对照组的35例(χ2=7.34,P<0.05);观察组出现局部萎缩、继发毛细血管扩张等并发症10例与对照组的11例比较,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χ2=0.67,P>0.05),停药后均恢复正常。

总之,在目前对瘢痕疙瘩无特效治疗手段的情况下,对较小面积疤痕疙瘩采用液氮冷冻联合得宝松局部注射,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1]江沁,陕声国.瘢痕疙瘩形成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2(1):90-93.

[2]马骁,金增强,杨文峰等.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3):318-320.

[3]李荟元,鲁开化,郭树忠.新编瘢痕学[M].北京: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77.

[4]廖迎庆,郭力.瘢痕疙瘩治疗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9,l1(5):919-920.

[5]阎文煊,刘艳,杨蓉娅.得宝松局部封闭治疗瘢痕疙瘩571例分析

[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625-626.

猜你喜欢

液氮疙瘩皮损
木疙瘩山上的岩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液氮罐的使用
小红薯成为金疙瘩
安安琪琪的故事㉑咦?为什么我没有红疙瘩?
液氮冷冻加中药面膜治疗面部雀斑46例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液氮罐日常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