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运六气时绪观对藏象理论的影响

2010-02-11威,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五运六气藏象厥阴

杨 威,于 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藏象理论是以人体五脏六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核心的中医基础理论,源于古代解剖知识积淀、人体现象的长期观察和不断成熟的医疗实践。藏象理论以五脏为中心的复杂广泛联系、形质与气化并重的独特理论模型构架等,难以简单地通过人体“有诸内必形诸外”研究方法建立,而是深受五运六气时绪观的影响。四时顺序运行,时间规律如丝纹交错纵横,绪归于五运六气,强调“五运所加,六气所临,迁移有位,应期变化”,主张顺应时绪规律以梳理藏府功能、指导健康生命活动、防治各种病证、规避灾眚变化。

1 依四时五运六气运行而立五藏生克次第

1.1 以四时立五运六气之运行次第而释五行生克之理

天人一理,故“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六气等概念密切联系于四时之气的规律运行。

四时有序,又具胜复之化。《素问·上古天真论》[1]注称:“春温、夏暑热、秋清凉、冬冰冽,为四时之气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总结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金匮真言论》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素问·气交变大论》言:“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等。黄元御《四圣心源》[2]解释:清气浮升为阳,浊气沉降为阳,清浊之间为阴阳升降枢轴,为土;清升化火,浊降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为木,木之气温而升;方其半降曰金,金之气凉而降。一年而周,“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天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五运即五行的运行,五行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四时顺化为五行相生,“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土寄宫于六月火令之后。五行相克是制其太过之气,故“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以成六气。《医宗金鉴》[3]注:“(六气)主气者,厥阴风木,主春初之气也;少阴君火,主夏二之气也;少阳相火,主盛夏三之气也;太阴湿土,主长夏四之气也;阳明燥金,主秋五之气也;太阳寒水,主冬六之气也。此是地以六为节,分六位主之。六气相生,同主运五气相生,四时之常令也。”

人与天地相参。人身之太极亦含抱阴阳,阴阳之间为中气,中气左旋,则为己土(脾),中气右转,则为戊土(胃)。“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因此,王冰注称:肝主春以应木,足厥阴肝、少阳胆主治等。又“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内经·藏气法时论》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1.2 四时五运六气为《内经》五藏总纲

《素问·经脉别论》云:“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民国时期,中医大家恽铁樵先生立足四时阐发医理,批驳余岩等断章取义非难《内经》之谬,认为“《内经》之五藏,非血肉之五藏,乃四时的五藏。”

在《群经见智录》[4]中,恽铁樵论言:“《内经》言五行配以五藏,其来源本于天之四时”,五行生克之理皆四时变化规律的反映,“气血运行以四时为法则”。“以故天元经以下七篇,皆以甲子为言,是好四时为全书总骨干之证据。”而病为奇,不病为恒,“揆度奇恒,道和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内经》认定人类生老病死皆四时寒暑之支配,故以四时为全书之骨干。四时有风寒暑湿之变化,则立六气说以属之于天;四时有生长化收藏之变化,是予五支(运)之说以属之于地。五行六气皆所以说明四时也。”

借助哲学的视角以理解藏象、五行等概念并无不可,还认识到中医学是实用医学知识体系,其概念的确立与体系化必然立足于对人体生命、疾病现象与规律的把握,而回溯远古、还原时间端绪的视角,也不失为良途之一。

2 按四时五运六气标本而明藏府功能盛衰

2.1 藏府功能不离四时五运六气之化生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的五藏功能不离四时五运六气之化生。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人体五藏气血亦应四时之气而变化。气原于胃,血本于脾;气统于肺,心火清降而化金,血统于肝,肾水温升而化木。黄元御《四圣心源》说:“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故由四时五运六气之特性可推知五藏功能及其偏盛偏虚。如肝木主升发而喜温暖,肺金主肃降而喜清凉,心火畏寒而得肺金以清降,肾水畏热而得肝木以温升等。

万物负阴而抱阳,六气以三阴三阳为标,以风、燥、火、湿、寒、热为本。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六气标本之阴阳属性并非完全一致,以中气济之,故阳明本燥,燥从湿化,而中见太阴湿;厥阴本风,木从火化,中见少阳相火;少阴本热为阳,其标为阴;太阳本寒,其标为阳。标本中气的从化不同,五藏功用的体用有别,因此疾病常见标本兼杂之象、内外寒热并见之证,需依六气从本从标从中气之异或五藏体用功能之别而变通论治。

2.2 藏府偏盛偏衰从于四时六气

天有六气,以生风、热、暑、湿、燥、寒;地有五行,以化木、火、土、金、水。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故天人同气,六气统焉。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少阳以相火主令,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以湿土主令,手阳明以燥金主令。

平人六气调和,病则六气不相交济而以一气独见,或风、或火、或湿、或燥、或寒、或热,如厥阴病则风盛,少阴病则热盛,少阳病则暑盛,太阴病则湿盛,阳明病则燥盛,太阳病则寒盛。其气之偏盛缘于本藏经气之虚,如厥阴阳气左升而木荣,其风盛者生意之不遂也;少阴君火显达而上清,其热盛者长气之不旺也;阳明阴气右降而金肃,其燥盛者收令之失政也;太阳相火闭蛰而下暖,其寒盛者藏气之不行也;土为四维之中气,太阴己土之阳升也,阳明戊土之阴降也。

六气相因,此气之偏盛定缘彼气之偏虚。如“厥阴风盛者,土金之虚也。少阴热盛、少阳暑盛者,金水之虚也。太阴湿盛者,水木之虚也。阳明燥盛者,木火之虚也。太阳寒盛者,火土之虚也。以六气之性,实则克其所胜而侮所不胜,虚则己所不胜者乘之,而己所能胜者亦来侮之也。”而土为升降之枢轴,中气旺则戊己转运而土和四维谐,中气衰则脾胃湿盛而不运,诸藏难安,故脾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又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湿为本气而燥为化气,故燥气不敌湿气之旺,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少、土湿为病者多见。

总之,在人与天地之气相应的观念下,从五运六气时绪观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解读藏府功能及其相互关联,或可开启藏象理论深刻理解之门径。

[1]唐·王冰撰注.黄帝内经素问[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

[2]清·黄元御.黄元御医书十一种(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6-45.

[3]清·吴谦,等.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2-753.

[4]余云岫,恽铁憔.灵素商兑与群经见智录合刊[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09.

猜你喜欢

五运六气藏象厥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藏象辨证体系的理论构建研究
厥阴病篇再论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将“肝系”一词纳入中医术语体系的建议
百乐眠治疗“丙申之岁三之气”失眠的体会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藏象学说本质研究概述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十)——词义解奥(一)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二)——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