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增效的影响

2010-02-10张惠清

中国动物检疫 2010年1期
关键词:产业化农户农产品

张惠清

(唐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唐山 063000)

1 概念的引入

所谓农业或农村经济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服务系列化的原则,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对相关产业和环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和新的产业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型链式产业群体,以达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从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

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构造与原则上来考察,不外乎存在以下三类组织模式。即,公司企业模式、合作社模式和合同生产模式。

2.1 公司企业模式

从产权关系上分析公司组织形态,一般有个人所有制、合伙制、企业公司(股分制)和合作社四种类型。由于合作社具有与前三者相区别的独特运行机制,通常将其作为企业形态而独立出来加以研究。这样,我们研究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也将它从企业形态中分离出来,单独作为一种模式给予研究。因此,这里被我们称作公司企业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就是指以个人所有制、合伙制、企业公司制形态而出现的农工商综合体(企业)。

2.2 合作社模式

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是对个人所有制、合伙制、股分公司制的一种补充或可供选择的另一种形式,农民合作社又是产业化农业中的一种具体组织模式。农民合作社,属于非营利性的公司法人,是按罗虚戴尔原则来组织和管理的。

专业合作社是另一类发育较完备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在经营内容上,从事某种农产品生产资料供应、产品收购、运输、贮存和食品加工等一系列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经营,从而共同进入市场,寻求科技服务,开辟经济新增长点;在运行机制上,以共同的利益联结农民入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保本微利,盈余返还;内部管理凭四证――社员证、产品销售证、生资供应证和股金证进行;在对外关系上,合作社代表农户社员的利益,具有营利性,因而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交易地位。除由农民自我兴办的专业合作社之外,一些非实体性并具有合作社某些特征的农村专业协会也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表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以合作社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又一代表。例如,山东莱阳照旺庄镇蔬菜协会,是一个由镇政府指导成立,由政府领导、种植蔬菜专业村干部、蔬菜加工出口企业经理、蔬菜种植大户、蔬菜研究所技术员等方面人员组成。

2.3 合同生产模式

合同生产是指由独立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农户、农场、食品加工企业、生产资料的生产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和销售商等,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联需要,彼此间签订产销合同,规定农产品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规格、供货时间、价格水平,以及生产的技术服务等,以确立缔约方相应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将合同生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模式,在于它可将相关的各个组织载体要素联成一体,发挥出产业一体化的种种功效,而且从组织关系上也不同于上述公司企业模式和合作社模式。这种模式可清晰地说明,企业或公司是如何“+”农户的,专业协会或中介组织又是如何“+”农户的。

3 绩效评价

由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绩效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效益方面,它的许多综合效果又是给以用经济效益指标测度的。因此,我们主要仍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角度,在个案分析与总体评价相综合物层次上,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的影响,从而对绩效加以概括说明。

3.1 对效率的影响

一种经营方式的创新是否有价值,首要的是其对效率变化的影响。

3.1.1 提高了单位投入产出量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纵向产业一体化对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降低出栏成本的作用是明显的。其中,技术上的突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养鸡产业化形成多个环节一条龙的组织系统使技术效应在高效能的管理中得以充分发挥。比方,个体农户养鸡一般不具备对纯优种蛋鸡的鉴别技术,对鸡病的防止及治疗技术也有限,其它一些象饲料配方和饲养管理方面的技术,农户掌握得也不纯熟,与技术力量雄厚的“龙头”企业相比有较大距离;实施产业化养鸡后,在一条产业链上,串起了多个环节,它们依次可以是种鸡饲养、雏鸡孵化、农户养殖、饲料供应、疫病防治、收购加工,以至市场营销,就象一条完整的生产线,有着非常流畅的工艺流程,各个环节既有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与协作,专业分工必然带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势必提高单位投入产出量和劳动生产率。反映在养鸡业的主要技术指标,如成活率、产蛋率、饲养周期、人均饲养蛋鸡羽数等提到提高。

除了技术上的突破之外,纵向产业一体化避免了农产品多环节流通,减少了中间销售费用,这样,当内部运作成本低于所节约的外部市场交易成本时,农业产业化在流通环节上对效率的影响是积极的。现在,国内外研究还不能证实,没有一体化生产体系的发展,是否可能有肉鸡、新鲜食用菌、水果和蔬菜加工业的高效率。

3.1.2 农产品加工和运销显著增值,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实质性突破,是冲破了只搞种植、养殖业的传统格局,农业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大幅度提高了农业产值,使农业有了分享社会平均利润的机会。

3.2 对价格的影响

研究人员对于农业产业一体化对价格影响的关注,在国外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不断上升所引起的。使人们产生农业产业一体化有提高食品价格的看法,来自两个方面,其一考虑到产业一体化要加工增值,从而劳动成本提高,促使食品价格的升高;其二,农业产业一体化会引起部分农产品生产或营销的集中,而集中化程度的提高就有可能滋生垄断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不排除产生非竞争性垄断价格。基于这样的认识,将食品等农副产品(特指最终消费品)的价格提升,同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联系起来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这一看法尚未被证实。

农业产业化对价格的影响还可就初级农产品来讨论。对于初级农产品来说,其价格应当因实施一体化而有所提高,但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者会较多地获得这部分利益。因为一般而言在市场经济下农产品第一卖主(如初级农产品生产者农户)离最终消费者市场距离越远,出卖价格相对而言就越低,农民进入产业一体化所改变的就是缩短了这个卖者与买者之间的市场距离。所以,自然节约了交易费用,结果是应当以提高的收购价格来部分地反映流通效率的提高;但由于农产品的第一买主(加工或流通企业,亦即中间消费者)往往有够足的市场能力影响贸易条件,在一体化系统中常常处于支配地位,因而,初级农产品(或农场产品)价格水平的高低就取决于一体化组织的利益分配机制,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户的交涉能力。一般来说,农户的组织程度越高,其谈判能力就越大;而农户对“龙头”企业依赖程度越深,其谈判力量就越弱。这就是为何笔者主张必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达成平均利润的平衡力量。

3.3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本质在于,从产业规划与组织上对区域资源进行有效率的配置和利用,我们不能指望一乡一镇形成匹配、完备的产业结构与合理布局,但在区域农村经济层次上,则必需具备产业的相对完整性和聚敛性。农业产业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贡献就是从生产与市场的协调上,以支持主导产业发展来配置资源,进而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创造新的产业发展需求,不断把区域经济网扩大,经过主导产业扩张-相关产业聚合-再扩张-再聚合,达到优化区域农村结构的目的。各地的实践表明,凡是农业产业化上了路的地方,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此外,在绩效评价上,值得一提的是农业产业化的局限性问题。也就是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或良佳绩效的取得,是有条件的。这是由于采用农业一体化的经营形式,一个可能的结果是“龙头”企业的管理范围扩大了,在管理理论上,企业规模与效率之间并非必定是正相关的。如果企业在规模扩大、内部交易取代外部市场交易的同时,其组织管理职能没有相应的改进和提高,管理与动作成本可能会高于新经营方式预期效益,结果有可能不仅不能提高产业化参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反还有可能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因此,对于以大企业集团方式发展“一头连接国内外市场,一头连接生产基地和千家万户”的农业产业化时,管理要与规模同步发展才行。

猜你喜欢

产业化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