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立哌唑联合天麻治疗抽动障碍

2010-02-10树鸣霞晁鹏一孟庆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哌啶障碍者阿立哌唑

树鸣霞,晁鹏一,孟庆军

(1.郑州市第十人民医院,2.郑州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抽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从单纯的短暂性抽动障碍到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联合障碍(Tourette Syndrome)。氟哌啶醇是治疗抽动障碍的常用药物,但副作用较多。阿立哌唑(aripipyuzole)是第三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部分激动D2和5-HT1A受体以及拮抗5-HT2A受体而产生抗精神病作用,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少,依从性较好[1]。天麻是我国名贵中草药之一,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天麻可治疗“语多恍惚,善惊失忘”等症。中医临床用于治疗惊风抽搐、肢体麻木、头痛眩晕等疾病,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麻有镇静安神,抗惊止痉,镇痛等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天麻能抑制中枢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重摄取和储存,降低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2-3]。我们自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应用阿立哌唑联合中药全天麻治疗抽动障碍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患儿,男62例,女1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发病年龄5~10岁30例,11~15岁10例,15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8.5岁,抽动障碍病史0.5年以下10例,0.5~1.5年25例,1.5年以上7例。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均正常,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22例,CT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符合短暂性抽动障碍者13例,占30.95%,慢性运动或发声运动障碍者17例,占40.48%,发声抽动联合障碍12例,占 28.57%。B组38例,其中男 30例,女 8例,发病年龄5~10岁 28例,11~15岁 10例,平均年龄8岁,抽动障碍病史半年以下8例,0.5年~1.5年23例,1.5年以上7例。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均正常,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18例,CT检查均未见异常。临床诊断符合短暂性抽动障碍者11例,占28.95%,慢性运动或发声运动障碍者17例,占44.74%,发声抽动联合障碍 10例,占26.32%。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史及辅助检查方面,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Ⅲ)将抽动障碍分为3种临床类型:①短暂性抽动障碍: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的、突发的、反复的、无目的单一或多部位抽动、或单一发声抽动,抽动可受意志暂时克制,睡眠时无任何症状。每天发作病程超过4周以上,经有关检查排除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癫痫性肌痉挛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②慢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短暂性抽动迁延,病程超过1年;③多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联合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多种运动抽动与1种或多种不自主发声,两者联合出现,但不一定同时存在。不自主抽动和发声。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4]。

本组80例符合短暂性抽动障碍者 24例,占30%;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者34例,占42.5%;发声抽动联合障碍22例,占27.5%。

1.3 治疗方法

1.3.1 A组治疗方法 应用阿立哌唑片(成都大西南制药有限公司)联合全天麻胶囊(贵州益康制药有限公司),疗程6周。5~10岁阿立哌唑2.5~5mg,1次/d,口服[5-6];全天麻胶囊2粒,3次/d,口服;11岁以上阿立哌唑5~10mg,1次/d,口服[5-6];全天麻胶囊3~4粒,3次/d,口服。每7~10 d复诊1次,6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1.3.2 B组治疗方法 给予氟哌啶醇、安坦,疗程6周。5~10岁氟哌啶醇1~2mg,3次/d,口服;11岁以上氟哌啶醇2~4mg,3次/d,口服;若有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时加服安坦1~4mg,2次/d,口服。每7~10 d复诊1次,6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消失,停药后随访观察两周无复发;显效: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大部分缓解,抽动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进步:运动抽动及发声抽动部分缓解,抽动发作频率减少不足30%;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

2 结 果

2.1 疗效

80例连续服药6周后进行疗效评估,A组42例中,痊愈12例(28.57%),显效24例(57.14%),进步4例(9.25%),无效 2例(4.76%),总显效率85.71%;B组痊愈 7例(18.42%),显效 18例(47.37%),进步6例(15.79%),无效7例(18.42%),总显效率65.79%;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显效率差异显著(P<0.05)。

2.2 不良反应

A组42例中发生胃部不适2例。B组38例中发生双手震颤3例、静坐不能2例、口干不适1例,共计6例。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5%和15.8%。

3 讨 论

抽动障碍是一组主要发生于儿童期、原因未明、表现为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的神经精神障碍。抽动特点为:突发、快速、重复、非节律和刻板的单一或多部位肌肉抽动。病因不清,与一系列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因素有关,如遗传、神经生化学、免疫因素、心理因素等,一般愈后良好,多在儿童期起病[7]。本组5~10岁儿童58例,约占本组病例72.5%。关于抽动障碍的治疗,循症医学资料提示,经典的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治疗抽动障碍的有效率约为70%~85%。然而当剂量较大时,易发生双手震颤、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急性肌扭转障碍等锥体外系副反应。利培酮治疗抽动障碍的研究已有多篇报告,其疗效颇具前景。但是,利培酮所致的头晕,静坐不能,肌张力障碍,软弱无力,抑郁、焦虑和激惹等不良反应,限制了14岁以下儿童的应用[7-8]。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阿立哌唑是继利培酮、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后的又一新型抗精神病药。其独特的D2和5-HT1A受体部分激动活性及对5-HT2A受体的拮抗作用,展示了与氟哌啶醇、利培酮相似的治疗作用。但其副作用较氟哌啶醇和利培酮少,极少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几乎不引起体重增加及代谢异常,低剂量时也无明显的心血管毒性和抗胆碱能的副作用,且服用方法简便[8-9]。我们应用天麻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抽动障碍42例,疗程6周,结果痊愈12例,显效24例,显效率达85.71%,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少。本组治疗结果显示,阿立哌唑联合中药天麻治疗抽动障碍安全有效。

[1]吴仁容,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2004,31(3):177-179.

[2]尚伟芬,于澍仁.天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7,28(10):629-632.

[3]任德成.天麻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江西医学院学报,1998,10(3):142-143.

[4]黄明生,刘协和.精神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90-203.

[5]Patel N C,Sierk P,Dorson PG,etal.Experiencewith ziprasidone[J].J Am Acad Chil Adolesc Psychiatry,2002,41(5):495-498.

[6]Armenteros J L,Whitaker A H,Welikson M,etal.Risperidone in adolescents with schizophrenia:an open pilot study[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97,36(5):694-700.

[7]郑瞻培,高哲石.精神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237-244.

[8]周振和,唐步春,袁国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临床评价[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33(4):234-237.

[9]张晓红,白延.简述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四川精神卫生,2006,19(4):附 2-附3.

猜你喜欢

哌啶障碍者阿立哌唑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氟哌啶醇对血清剥夺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心智障碍者长期照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广州市为例
基于通用设计的厨房产品及环境整合设计研究
谁来帮助身心障碍者家庭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分析
利培酮与阿立哌唑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