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通用设计的厨房产品及环境整合设计研究

2019-06-11陈聪

工业设计 2019年3期
关键词:障碍者

陈聪

摘要:障碍群体在生活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正常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障碍,成为隐性障碍者,这两种群体都未得到真正的关注。本文试图以通用设计的理念解决障碍群体及隐性障碍群体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其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关键词:通用设计;障碍者;厨房产品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3-0048-03

1 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

1.1 无障碍设计概述

1.1.1 无障碍设计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人性化社会,在以人为本的体系之中,加大了对残疾人的关怀,引起了设计师对其的焦点性设计,形成了无障碍设计理念。其目的是为了消除残疾人在生活中的障碍,让此群体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并希望其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但因有是为残疾人设计的标签,被指责为是带有歧视意昧的理念,现在已经被通用设计所取代。

1.1.2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使障碍群体回归主流社会,20世纪90年代,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朗·麦斯在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通用设计。其设计目的与无障碍设计一致,但在受众范围上不仅包合了障碍群体,同时也包合了正常人。这个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构建一个公平的社会,公平的对待社会上任何一个使用者,将障碍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屏障化于无形。不仅消除对障碍者歧视对待的同时,也为正常人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做出了保障。

1.2 通用设计的概述

1.2.1 通用设计概念界定

通用设计最初使用在城市建设和公共环境设施上,后来被人们熟知并大范围的使用。通用设计需要设计师不带有专用性的设计思维去思考的一种设计方法,這种方法是通用性的,不需要考虑是哪一种类型的使用者使用,而是最大限度的去包容所有人群,使其广泛适用,消除了障碍,使用者的潜在能力得以释放。

1.2.2 通用设计基本原则

通用设计能为设计师提供设计方法和思维的理念有七个基本原则。为设计方法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为设计师如何做出优化选择和调整提供了基本途径。这七个基本原则是:

1)公平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作为其他六个原则的前提,此项原则要求通用设计的受众人群是所有使用者,要求设计应具有广泛性,要让不同能力的人群都受用,在功能、安全、购买力、私密性等都要给予相同的对待。

2)灵活性原则。设计应是多变的,操作方法的多样性对不同人群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者可根据自身条件或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

3)简单直观原则。使用者因自身经验、知识、行动能力、注意力等因素的差异,使其在使用同一种产品时的思维和行为有所不同。产品也必须及时地向使用者提供有效地信息反馈。

4)信息明确原则。使用者身边的文字、图案、形状或者声音都可以视为一种信息,无论在任何环境,面对任何使用者,产品所呈现出来的信息必须是一个有效的、容易被理解和接受的。

5)容错性原则。设计需要将使用者因错误操作可能会带来的危险降到最低。减少使用存在危害性或不稳定性的部件;对有危险或易错的地方提供警示;设有安全保险装置,保证安全。

6)低能耗原则。使用者在操作的时候是以一个最轻松的状态去完成的,是有效率的、省力的过程,并尽可能的去重复其中的步骤,减少体力支出。

7)尺度空间可接近使用原则。需要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可以通畅的使用空间和一个合理的使用尺寸,以满足使用者可以顺畅的移动和变换姿势操作的需求。

1.2.3 通用设计意义

通用设计可以说是对无障碍设计反思后的产物,这不是完全否定无障碍设计,而是以无障碍设计的核心为基础,在此之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来指导设计师完成设计,使各种人群都可以进入这个包容的世界。尽管“通用”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但它仍提醒着设计师:设计要以人为本,使设计的适用性最大化,从另一方面说,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提高的表现。

1.3 通用设计受众群体分类

1)障碍群体。障碍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功能的丧失,而导致无法以正常的方式去进行某将活动的人群。

2)隐性障碍群体。隐性障碍群体主要是指存在着一些不具有明显视觉表现的症状或缺陷,却时刻被这些问题影响着的人。我们不能以是否有健全的外表、是否使用了某种残障设备去衡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是否存在着障碍。

本章通过无障碍设计向通用设计的发展,引出并明确了通用设计,强调通用设计理念引入的意义及积极影响,并将受众群体分为障碍群体及隐性障碍群体,以此加强对通用设计的全方位认识。

2 手部障碍者使用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

2.1 以手部障碍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分析

2.1.1 手部障碍群体群体界定

手功能不全的类型、原因和程度因人而异。例如,老年人的手部分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是握力不足、手指柔韧性下降,以及颤抖、屈伸困难等症状等等;儿童的手部分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是握力不足,动作不准确,手小,认知不足。手功能不全的残疾人有多种类型的残疾,由于儿童在成长和发育,他们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手的大小和智力的发展是他们的障碍。

2.1.2 手部障碍者活动能力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手部障碍者都属于手部部分能力丧失,只是在手部操作上存在着障碍,完全丧失手部活动能力的人群占得比例很小。在使用产品时,手部障碍群体因手部功能的缺失或弱化而区别于一般使用者,但手部运动仍是此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活动表现之一。

1)屈伸障碍是指屈伸角度受限,正常人的手部关节的运动幅度为0°至90°,当屈曲角度为0°时,运动功能的损害达到最大。当手部的运动只能处于某一个角度时,手部的关节运动完全丧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手部的运动功能丧失,只要有一定力量,障碍者是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手部运动的。

2)腕关节的正常运动幅度为掌曲背曲各60°,偏侧0°至10°,手腕关节的运动功能丧失是指低于正常运动幅度。针对此类人群,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改变产品形态,来填补此类人群在腕部运动时无法触及的角度,使其以最省力最舒适的姿势去完成此动作,以此减轻障碍者的运动负荷。

3)手部的颤抖直接导致了障碍者无法精准的使用产品,握力不足。需要增设产品的固定部件,增加手握的稳定性。

2.1.3 手部障碍者使用厨房产品的现状

目前市场上现存的、可供手部障碍者独立使用的厨房产品少之甚少,厨房使用的日常用品对手部障碍者来说都成了障碍物。其在进行时会遇到很多障碍,如进行切菜等难度较高的动作,导致很多家中的厨房对此类人群来说就形同虚设。

从现状的表面上看,手部障碍者可使用的厨房产品的种类、数量十分匮乏,往深层次上说,此人群缺少人文的关怀,一直没有得到平等对待和相应的关注。共用厨房产品可以帮助手部障碍者参与其他人的厨房活动并独立完成,需要通用设计理念的指导,使厨房产品的受用范围扩大,让正常人更加便捷和安全地使用,同时也减轻了手部障碍群体的心理障碍,让此群体感到平等和愉悦。例如,改变锅铲的倾斜角度,减少力的使用和对肌肉的复合;增设锅铲的固定带,让手握的更加有力和稳定。

2.1 .4手部障碍者心理特征

手部障碍者因自身手部功能的缺失,而造成无法承担某种社会角色、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某种行为,这些后果会导致其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

1)渴望陪伴却身处孤独。手部障碍者因自身原因受到环境的限制,失去了很多于他人交流的机会,久而久之,沟通能力下降,与他人交流时产生距离感和恐惧感,恶性循环。

2)渴望得到尊重,却依旧自卑。手部障碍者在行动力上低于正常人,做起事情来不如正常人一般得心应手,这会让他们无法从社会生活、工作学习中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直接导致了对他人的帮助和语言十分敏感,容易引起情绪不稳定甚至自立独行,拒绝他人的帮助的心理。

3)渴望独立却有很强的依赖性。出于自尊心,他们都喜欢独立的解决自己的问题,独立思考和判断,以避免他人过多的干涉甚至指责和约束。但也由于自身的原因,有些事情不得不向他人求助,却不愿意让他人看到自己的依赖,内心是排斥和充满矛盾的。

2.2 以隐性障碍者为研究对象的分析

如前面章节所述,“障碍”是个相对的概念,不仅仅指的是残疾人,正常人也会在很多时候遇到障碍,被定义为“隐性障碍者”。顾名思义,隐形障碍者表面看起来和常人一样,但常人可以做到的某些事情,此人群却无力承担。隐性障碍者介于正常人和障碍者之间,是相比障碍者而言更加容易被忽略的群體,因此在设计上会出现很多漏洞。

2.2.1 提出隐性障碍者的重要性

当下是一个包容的、多元的、追求以为人本的时代。同样,对于“障碍,,一词的态度,无疑也变得更加宽容。故提出“隐性障碍者”,提到正常人也属于障碍人群的一部分这一说法,并不是在告诫人们若不平等对待障碍者,终将有一天也会成为障碍者的一部分,而是希望通过构建一个大同的社会,看见并走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灰色地带,呼唤人们拉近群体之间文明的距离。同时也提醒设计师,这个理念对通用设计涉入产品及传播应用起到重要作用,它让产品更加富有生命力、充满人性。

2.2.2 隐性障碍者的三种界定及分析

以时间、状态、社会角色为划分标准,可以将隐性障碍者分为三类,分别是暂时障碍型、迟缓衰退型和对某种社会行为无力承担型,下面将对三类形态的人群进行具体地分析。

1)暂时障碍型人群是指因某种原因使自身的身体机能下降或是暂时丧失身体某部分的行动能力的人,此人群可以通过治疗、静养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当一个正常人意外创伤,活动能力的限制往往比已经习惯的障碍者来说,其受到的影响更大。以通用设计理念设计出的产品,让其不论是在健全的状态下使用,还是在存在障碍的状态下使用,都能达到最便捷最舒适的程度,将存在的障碍降到最低,缓和了此人群出现的不良的应激反应。

2)迟缓衰退型人群主要是以老人为主,随着岁数的增长人们身体机能逐步下降,行动力、智力和记忆力不断的弱化。与上一型相比,此类人群的特点和活动能力呈现出持续稳定的下降趋势,使用产品时出现障碍是一个长期的、必然的过程,而并非偶然发生。在设计上,可以将迟缓衰退型人群根据其自身机能衰弱的情况看成不同阶段,当一个阶段朝着下一个阶段过渡时,此人群使用的产品需得到更新,否则在其活动时便会遇到障碍。

3)对某种社会行为无力承担型,是指如果一个健全的正常人无法完成某种基本活动或无力承担某种社会角色时,那么就可以说他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障碍。除了自身能力相对较弱,不足以完成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事人对待事情的认知的欠缺或是更为直接的认知错误,而导致障碍的出现。针对这类人群,需要提高产品的容错性,尽可能减少产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危害。同时也要扩大通用设计理念的覆盖范围,使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被通用设计所适用。

2.3 通用设计方法导入现代厨房设计的必然性

上文试图让人们了解广泛推行通用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分析了当前厨房产品的现状,其产品的种类匮乏和设计上的缺陷,与障碍者的现状是成反比的。因此,仅仅在厨房产品上考虑如何减少使用障碍是远远不够的,在现代厨房设计中导入通用设计方法便成了当下设计的必然趋势。厨房设计以通用设计理念为基础,结合人机工程学和障碍者的心理特征,将厨房产品和厨房环境整合,消除障碍者进行厨房活动的障碍提高其公平性,合理布置和简化厨柜提高其易用性,减少危险隐患提高其安全性。以此尽量满足所有使用人群,填补使用者未被消除障碍白勺部分。

3 厨房产品与环境整合设计提案

3.1 厨房产品及环境整台设计的原则

以通用设计的七个原则为参考依据,提炼出厨房产品和环境整合的三个原则,即:公平性原则、方便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为设计师提供设计思路上的参考。

公平性原则是基于通用设计理念下最基本的原则,要求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服务。厨房产品的设计应是多样化的、无差别的设计,它面向的人群也应该包括障碍者。把障碍者当做厨房使用人群的一个平等的部分对待,是此设计提案的前提。

提高使用性原则是对通用设计原则的归纳,通过对厨房环境的改造,为使用者消除障碍,提高其使用能力是此提案的最终目的。在使用者更加便捷有效地进行厨房活动的同时,让其感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也是此原则的目的之一。

安全性原则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厨房时以使用者的安全为前提,保障使用者的使用、移动安全,提高厨房环境的容错性,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及心理需求。

3.2 单手操作的厨房案板案例分析

这是一款为手部残疾群体设计的单手操作的厨房案板,此设计通过将模块案板组合、拼接,并在隔板中加入一些细微的变化,使案板具备了更多的功能,且这些功能都可单手操作(图1)。此案版的功能有:

1)单手切丝、切片、压蒜等简单的食材处理,并储存处理好的食材。通过组合切丝、切片等系列模具,将模具嵌于案板中固定,进行单手操作。这些系列模具分为底座和操作板,可将处理好的食材放于底座部分,进行归类储藏。

2)固定并单手撕开料理盒、饮料盒。将料理盒、饮料盒放置弧形隔板部分,通过活动模块,改变相邻隔板间的距离,将其固定,便可单手撕开或拧开盖子。

3)单手切水果。案板其中一个活动模块上有三个针型固定支架,可将水果底部插入其中,起到固定作用,便可做到单手切片。

4)单手切面包、蔬菜等。移动活动模块缩小相邻隔板间的距离,使其将面包、蔬菜等需要切片的食物固定,在露出隔板外的食材部分进行切片。其优点是结合了通用设计的理念,在满足残疾群体的同时,隐性障碍者也可以使用。其缺点有二:一是虽然食物通过案板的设计得以固定,可以对食材进行单手的处理,但缺少固定案板的设计,当单手操作的动作幅度或力度过大时,有可能移动案板,造成安全隐患;二是案板的长大约为45cm,宽大约为30cm,其由几块可活动的模块以及木质隔板组合而成,可见,案板是具有一定的重量的,对手部障碍者而言,在使用前后拿出或收起案板是存在障礙的。

3.3 厨房产品与操作台面整合的尺度及方案

一般的操作台面的长为120~150cm,宽为45~55cm,面积约为5400~8250cm2,台面厚度约为5cm。当使用者在其工作,手臂和身体所成15度时为最轻松的操作方式,故操作台面的高为75cm。单手操作的厨房案板长约为45cm,宽为30cm,面积为1350cm2,约为十分之三的操作台面的面积,案板底板厚度约为1.5cm。综上数据表明,将此厨房产品嵌于厨房的操作台面的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且不影响在台面上放置其他物品。

设计方案:选择不靠近灶台的操作台面的一边,在其距离边缘8~10cm处加入凹陷的设计,凹陷部分的长约为80cm,宽约为12cm,将单手操作的案板嵌于凹陷部分内,并在凹陷部分内安装纵向和横向的轨道,使其在凹陷部分有足够的空间移动,通过适当的移动满足使用者站位的需求。凹陷的厚度为2cm,使案板的高度平行于操作台面,方便使用者放取食材。

4 结论

任何一种定义都不具有单向性,如同“障碍”是相对的,正常人可以被定义为“隐性障碍者”一样,“通用”也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对通用设计而言,一个产品不可能真正被所有人适用,但其目的是培养设计师养成尽可能使设计面向更多人群的设计观念,这才是“通用”的关键一步。为了减少手部障碍者操作的局限,为其厨房生活带来全方位的便捷和保障,笔者将单手操作的厨房案板整合与操作台面,提出设计方案。证明了产品和环境整合设计的可行性,为今后通用设计理念的使用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群.无障碍通用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2]李京擘.从无卜彰焉设计到通用设计[J].艺术评论(学苑),2014,(9).

[3]张东辉,李珂.通用设计与无障碍设计剪归析[J].建筑设计研究——有关设计专项技巧研究,2009(2).

[4]贾祝军,申黎明,潘天云.残疹人与无瞬黝焉设计[J].山西廷绮气,2011(8).

[5]杨艳清.手部障碍者生活辅具无障碍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2014,5.

[6]吉军.住宅厨房厨务功能综合效度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技术科学,2014,12

[7]高刘芳明.老年人移动辅具无障碍设计研究——以手杖为例[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2014,5.

[8]吴志军,肖文波.厨房家具系统的整合设计[J].家具,Furniture, 2014(6).

猜你喜欢

障碍者
老年心智障碍者保障信托的法律结构*
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近十年国外智力障碍者社会交往研究进展
——基于Wos数据的可视化分析
自灸 睡眠障碍者的自救
心智障碍者长期照料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广州市为例
听觉障碍者社会融合的现状与路径叩问
论精神障碍者监护人责任险的构建
谁来帮助身心障碍者家庭
精神障碍与刑事责任能力
美国“独立生活中心”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