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回顾与展望

2010-02-09

中国糖料 2010年1期
关键词:糖业蔗区甘蔗

罗 凯

(广东省徐闻县农业局,徐闻 524100)

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值此之际,回顾我国甘蔗糖业6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展望未来态势,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1 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发展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足足60周年。在这60年的历程中,我国甘蔗糖业走过了怎样的一段道路?笔者将其归纳为如下6个时期:

(1)恢复时期。这一时期从1949年到1958年。建国前,由于政府腐败和无能,各行各业百孔千疮,甘蔗糖业也不例外。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经济,甘蔗糖业得到迅速的恢复、发展。甘蔗区域由主要集中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扩展到海南、湛江、元江、左江和右江等地,初步形成南部、西南和长江中下游3个蔗区,面积由1949年的10.8万hm2扩大到1958年的30.5万hm2,单产由公顷24.45t提高到41.10t,总产由264.2万t增加到1255.8万t。

(2)滑落时期。1959年至1964年为这一时期。这一时期在甜菜南下、甘蔗北上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甘蔗区域盲目北移,跨过甘蔗适宜的北界,从北纬27°扩至北纬33°,从而导致面积滑落至1963年的最低点18.39万hm2,单产跌至1961年的最低点22.65t/hm2,比1949年的24.45t/hm2还低7.4%,总产也跌至1961年的最低点 426.8t。

(3)波动时期。这一时期始于1965年,终于1975年。这一时期则在肥田种粮、瘦地种蔗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盲目开荒种蔗,导致甘蔗单产低而不稳,产量的增加主要靠面积的扩大来实现。甘蔗面积由1965年的35.04万hm2扩大到1975年的52.36万hm2,扩大了49.4%,单产却由公顷38.25t跌至31.80t,跌了16.9%,总产由1339.1万t增加到1666.7万t,只增加24.5%,比面积增长指数少了24.9个百分点,即少了一倍还多一点。

(4)计划经济发展时期。1976年至1990年,甘蔗糖业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发展到极致。这一时期甘蔗糖业的发展极好地遵循了农业自然资源区域分异规律,纷纷在农业自然资源适宜区域建起了一批甘蔗生产基地。甘蔗区域逐渐“南归”,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得到巩固、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向粤西、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区发展,特别是在雷州半岛发展得尤为迅猛,面积由期初的50.67万hm2发展到期末的约93.33万hm2,单产由公顷35.10t提高到64.35t,总产由1775万t增加到约6000万t,分别增长了84.2%、83.3%和238%。

(5)机制探索时期。这一时期为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即为计划经济框架下的甘蔗糖业向市场经济框架下的甘蔗糖业的转轨时期,时间应为1991年至2001年。在此期间,甘蔗糖业同时并存着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成分,甘蔗糖厂逐渐由国营企业转轨成私营企业,蔗糖收购价先逐渐放开,到后完全放开,即由政府制定逐渐变成由市场调节。由于机制不稳定,甘蔗糖业起伏波动较大,甘蔗区域由广东、海南和福建3个沿海蔗糖生产省份逐渐向广西和云南等内地蔗糖生产省(区)份转移,广西和云南则先后分别跃居全国产糖第一、二大省(区);面积由期初的约100万hm2扩大到期末的约113万hm2;单产变化不大,64.5t/hm2左右;总产由约6260万t增加到约7300万t。

(6)市场经济发展时期。从2002年起,甘蔗糖业进入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有3个主要特点:一是甘蔗糖业根据市场需要,遵循资源规律和经济规律发展;二是甘蔗糖厂由国营企业转制为私营企业,责、权、利统一于经营主体;三是糖价、蔗价完全放开,由政府制定变为市场调节。由此,极大地促进了甘蔗糖业的理性发展,甘蔗区域基本稳定在原来的范围;甘蔗面积却由2002年的109.24万hm2发展到现在的149.67万hm2,但相对更集中在广西和云南两大优势区域,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单产却大幅度提高,达75t/hm2左右,总产也大幅度增加,由11401万t增加到12621.74万t,增加10.7%,特别是产糖量增加幅度更大,由1196万t增加到1367.91万 t,增加 14.4%。

2 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主要特点

建国以来,我国甘蔗糖业在这60年中所经历的事情是很多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6个方面:

(1)布局向区域化、优势化方向发展。区域化、优势化指的是甘蔗糖业在布局上相对集中于一定的区域,特别是相对集中于农业自然资源具有优势的一定区域,即甘蔗糖业遵循农业资源区域分异规律,相对集中地分布于农业自然资源具有优势的一定区域。在60年的历程中,我国甘蔗糖业虽一度出现“北移”的现象,但总的来说,在布局上仍是向区域化、优势化方向发展,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力发展,再扩展到雷州半岛,然后在雷州半岛巩固的基础上,向广西、云南迅速发展,并将这一发展推向极致。的确,这一区域是我国甘蔗资源的优势区域,年均气温19.8~23.1℃,年均雨量612.6~2784.4mm,土壤有机质含量1.8%~2.5%。目前,广西、云南和广东3个省(区)的18个地市48个县,即甘蔗优势区域糖蔗种植面积93.40万hm2,占全国糖蔗种植面积的62.4%。

(2)品种向多样化、优良化方向发展。多样化、优良化指的则是甘蔗糖业在甘蔗品种上追求多种多样、高产高糖,如果说甘蔗品种的优良化是甘蔗糖业对甘蔗品种的一般要求和共性要求的话,那么,甘蔗品种的多样化则是甘蔗糖业对甘蔗品种的区域要求和个性要求。我国蔗区幅员广阔,地形复杂。南从海南岛,北至北纬33°的陕西省汉中地区南郑县,地跨纬度15°;东从台湾东部,一直到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跨越经度达30°。跨过热带和亚热带两大气候带。尽管大多分布于海拔20~180m的地区,但海拔最高的已达1600m。就广西、云南和雷州半岛三大蔗区来说,雷州半岛属热带,广西和云南属亚热带,雷州半岛的地力较高,广西次之,云南再次,广西和雷州半岛的海拔高度较低,云南则处于高原生态环境。这就无不要求甘蔗品种既高产高糖,又多种多样。正是基于此,我国甘蔗品种向着多样化、优良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50年代,广东在前中期甘蔗品种以爪哇2878为主,占甘蔗面积的73.69%,后期以台糖134为主,占75%,广西以竹蔗为主,占15%~30%;60~70年代,两省(区)均以台糖134为主,广东占53%~96.5%,广西占70%~80%;80年代,开始甘蔗品种多样化,广东推广粤糖63-237、64-396、71-210和桂糖11号等,最多的粤糖63-237也只占43.78%,广西推广桂糖11号、选二、粤糖63-237和桂糖1号,最多的桂糖11号也只占约50%;90年代后,甘蔗品种逐步实现多样,全国蔗区呈现新台糖系列、粤糖系列和桂糖系列三足鼎立的态势,并且凸现高原生态型品种,也就是以云蔗系列为主的品种,如云蔗64-24、云蔗84-FB5、云蔗71-388、云蔗81-173和云蔗73-159等,同时,单个品种所占面积比例均在35%以下。至于优良化问题,则从建国初期的甘蔗单产15t/hm2多、蔗糖含量11%分别提高到现在的105~150t/hm2、12%~15%以上,如新台糖16号、22号、26号和园林3号等品种。

(3)栽培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即甘蔗生产在栽培上强调规范、科学。栽培规范化指的是将成熟、先进的栽培技术统一地、标准地、规范地推广应用到甘蔗生产上。栽培科学化指的则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资源和不同品种,在甘蔗生产上采取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显然,通过栽培的规范化、科学化,就能实现在全国各地蔗区成功地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在实践上,全国各蔗区均结合当地的实际,先后研究和推广了一系列甘蔗栽培技术,如甘蔗合理密植技术、育苗移栽技术、旱栽技术、轮作技术、间套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深松耕技术、耐氨固氮菌施用技术、旱地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规范化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化学除草技术等。值得一提的是刘少春、张跃彬等总结、研究出来的高原甘蔗生态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植期安排到栽植方式、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都适合云南高原甘蔗生态区域的甘蔗栽培技术,使这一蔗区的甘蔗生产得以大幅度发展——范围拓展、面积扩大、产量提高。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各地更是大力推广“吨糖田”栽培技术,从田园建设到良种推广,再到技术应用,都采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全国蔗区大面积实现亩产吨糖。

(4)目标向高产化、高糖化方向发展。即将高产、高糖作为甘蔗生产的主要目标和努力方向,并将蔗产量和糖产量这一对矛盾解决于其统一之中,以实现用尽可能少的资源生产尽可能多的食糖的目的,生产能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食糖的目的。60年来,在这一发展历程中,尽管有起有落,但总的来说,仍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建国初,甘蔗单产24.45t/hm2,蔗糖分11%左右,公顷产蔗糖2.4t/hm2,现已分别发展到75t/hm2、14%、7.2t/hm2,分别增长207%、27.3%和200%。特别是“吨糖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并日益普及,日益成为甘蔗生产的主流。“吨糖田”公顷产甘蔗105~150t,蔗糖分12%~15%以上,公顷产蔗糖15t以上。

(5)机制向理性化、市场化方向发展。理性化、市场化指的是甘蔗糖业朝着本身应遵循的规律运行;具体地,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行,即沿着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理性地发展。在甘蔗种植上,由过去政府计划、组织蔗农种蔗,改为现在的由政府指导,由蔗农根据市场、依据资源、结合自身种蔗;在甘蔗制糖上,由过去政府兴办甘蔗糖厂、组织生产,改为现在的由业主兴办甘蔗糖厂、组织生产,将甘蔗制糖的责、权、利统一于业主之中;在收购价格上,糖价由过去政府统一制定改为现在的由市场自由调节,蔗价由过去政府统一制定,改为现在的由政府根据市场制定指导价、具体由市场调节。由此,使甘蔗糖业完全市场化,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甘蔗糖业的发展。

3 中国甘蔗糖业的未来展望

中国甘蔗糖业已经走过了光辉的60年。那么,在未来,中国甘蔗糖业又应该怎样是值得展望的。笔者认为:它应该是创新的,发展的。

(1)布局的自然资源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稀缺的形式上市的产品愈来愈少,即产品主要以高产优质的形式占领市场,而农产品的高产优质又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取决于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甘蔗生产也不例外。基于此,甘蔗生产在布局上,将更加自然资源化,即更加相对集中于甘蔗资源优势区域,具体地,将更加相对集中于广西、云南和雷州半岛三大蔗区。

(2)产品的蔗料多元化。目前,蔗料主要用来制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的拓宽,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食糖的满足和其他产品的需求,蔗料主要用来制糖的局面将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一是糖产品多样化。即蔗料除了生产白砂糖外,还生产方糖、细白糖、咖啡糖和液体糖等;二是蔗料利用综合化。即蔗料除用来生产食糖外,还用来生产酒精、酵母、甘油和氨基酸等综合利用产品;三是蔗料利用非食糖化。即蔗料除部分主要用来制糖外,还有部分主要用来生产能源等非食糖产品。

(3)技术的高新科技化。随着甘蔗糖业的日趋成熟,技术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或者可以说,甘蔗糖业的发展、特别是实现质的飞跃只能取决于技术。届时,高新技术将应用到甘蔗糖业的各个领域,包括甘蔗品种培育、甘蔗高产栽培、甘蔗制糖技术、食糖品种生产、蔗料综合利用、蔗料产品开拓;或者可以说,甘蔗糖业这一传统产业将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成为高新产业。

(4)服务的人本需求化。服务的人本需求化指的是甘蔗糖业的生产目的以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尽可能多的层次服务于人类。人类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甘蔗糖业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因此,这两个永无止境就会在一定时期的一定条件下达到一定的相对平衡与统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而引起不平衡、不统一,然后,在相互的碰撞中再次取得新的平衡与统一,如此周而复始,推动甘蔗糖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人类需求的不断满足。尽管如此,但趋势却是:①产品日益多样化。甘蔗糖业的产品除上面提到的以蔗料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外,还将有以甘蔗植株、田园、沟渠、道路、林带和生产设施等为要素,通过合理组合和排列,形成的农业审美产品,即通常所说的蔗田风光。②品质日益优质化。即甘蔗糖业的产品质量愈来愈优化,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口感适宜,安全卫生,外观美观。③服务日益多维化。即甘蔗糖业对人类的服务愈来愈多维,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两大方面,具体可展开为营养服务、品尝服务、保健服务、能源服务、生态服务、文化服务、审美服务、旅游服务和思维服务。

[1]罗凯.甘蔗糖业管理学[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1.

[2]秦文清.中国甘蔗地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糖业蔗区甘蔗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广西召开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