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蔗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

2010-02-09黄应昆李文凤罗志明王晓燕卢文洁

中国糖料 2010年1期
关键词:金龟宿根杀虫

黄应昆,李文凤,罗志明,王晓燕,卢文洁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

甘蔗是云南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蔗糖业是云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和边疆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云南甘蔗糖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云南甘蔗糖业通过调整、巩固和提高,蔗糖产量稳居全国第二,年植蔗面积达30万hm2,年蔗糖产量突破220万t,工农业产值突破120亿元,成为仅次于“两烟”的第二大生物资源产业。但是,随着甘蔗生产的发展,农业耕作制度的变革,引种的频繁,化学农药的滥用,再加上云南气候、环境复杂多变,随之而来的病虫害往往给甘蔗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发生程度日趋严重。防治甘蔗病虫害是甘蔗栽培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如果抓好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能显著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可使甘蔗生产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甘蔗是一种生长周期长、长期连作、宿根栽培、连片种植作物,尤其近年甘蔗引种频繁,植期多样化,再加上云南气候、环境复杂多变,为害虫的繁殖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甘蔗地下害虫(蔗龟、蔗头象虫等)逐年发展,成为德宏、西双版纳、临沧等主产蔗区的一大敌害,发生面广,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造成大面积的减产,宿根缩短,种植成本增高,严重地影响蔗糖产业发展。地下害虫是国内外公认的较难防治的一类害虫(种类繁多,分布广,食性杂,生活在土中,危害严重且隐蔽,混合发生)。因此,要有效地预防地下害虫的发生或减轻危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虫情,因地因时制宜,将各项措施协调运用,做到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幼虫结合治,田内田外选择,把地下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1 甘蔗金龟子

1.1 发生与危害

蔗龟是危害云南省甘蔗生产的一种主要地下害虫,常年受蔗龟危害较严重的面积达1.33万hm2。据调查,各蔗区常年发生并造成严重危害的蔗龟主要有3种:大等鳃金龟Exolontha serrulata(Gyllenhal)(属鞘翅目,鳃金龟科)、暗褐鳃角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又叫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morosa Waterhollse )(属鞘翅目,鳃金龟科)、突背蔗金龟 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属鞘翅目,犀金龟科)[1,6]。

大等鳃金龟多分布在肥沃的砂壤土地带,此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根部。由于虫体大、食量大,危害期从6月上旬至11月中旬长达6个月之久,能把须根全部吃光,只剩一根蔗桩插在土内,手提就起,风吹就倒,造成整丘、整片死亡,完全无收,是一个具有毁灭性的虫种。

暗褐鳃角金龟多分布在粘土较重的土壤蔗田,此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根部。虫体中等,危害时间短(3个月),食量小,一般虽不致造成整片甘蔗死亡无收,但对甘蔗的生长影响很大。幼虫虫口密度的大小与甘蔗产量的损失有直接相关性。 幼虫数达 3~4 头/m2,1hm2减产 7.5~15t;幼虫数达 5~6 头/m2,1hm2减产 15~22.5t;幼虫数达7~10头/m2,1hm2减产30~45t。此虫主要发生在高产蔗区,一般1hm2减产15t左右,往往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整体来看,防治好此虫对提高单产至关重要。

突背蔗金龟多分布在缓坡地带或河谷冲积沙壤土。此虫4~5月主要以成虫咬食蔗苗基部,造成枯心死亡,往往被误认为是螟害枯心苗,严重时蔗苗受害率可达40%以上,造成严重缺塘断垄。后期主要以幼虫取食蔗茎的地下部,将蔗头蛀食成洞穴状。

蔗龟除危害甘蔗外,还喜食花生、玉米、甘薯、土瓜、小麦等作物,轮作则反会增加其虫口密度,加重对甘蔗的危害。

1.2 控制对策

鉴于蔗龟发生种类繁多、虫口密度高、混合发生、发生期不一、虫期重叠、危害期长,防治难度大,技术性强。防治方法首选以农药防治为主,高效快速压低虫口量;其次以物理防治灯光诱杀为辅,降低虫口基数,保护蔗苗;同时再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减少虫源,可达到高效、快速、持续、有效控制蔗龟发生危害。

1.3 防治方法

1.3.1 农业防治 ①深耕晒垡。在蔗龟危害严重不留宿根的蔗地,甘蔗收获后应及时深耕勤耙。由于机械作用和人工捡拾,可有效地除去越冬老熟幼虫及部分蛹。②水淹防治法。大等鳃金龟危害蔗地在7~8月,光背、突背蔗金龟危害蔗地在10~11月,甘蔗生长旺季,不怕水淹,而蔗龟处于幼虫期,有条件的可放水淹灌蔗地,一般淹过垄面7d左右,可淹死地下蔗龟。③蔗稻(水旱)轮作。危害严重的蔗地,可轮作水稻,通过长期淹水,能消灭土壤中残存蔗龟、可以减轻危害80%左右。④避开初孵幼虫发生期(5~6月)施用已腐烂的有机肥,造成不利初孵幼虫生存的环境,控制蔗龟的发生,以减轻危害。

1.3.2 药剂防治 大等鳃金龟危害蔗地在5月底6月初,初孵幼虫发生时期,结合甘蔗大培土;光背、突背蔗金龟危害蔗地在4~5月成虫盛发期、蔗苗松蔸除草时,1hm2选用3.6%加强型杀虫双、3.6%杀虫双、5%丁硫克百威、5%杀虫单·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3%杀螟丹、4.5%敌百·毒死蜱、3%克·仲等颗粒(粉)剂45~75kg或15%乐斯本颗粒剂15~18kg,与60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时复土;光背、突背蔗金龟危害蔗地在9~10月初孵幼虫发生期,选用50%辛硫磷乳油、48%乐斯本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等,以200~300倍液淋灌蔗株基部,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

1.3.3 生物防治 大等鳃金龟危害蔗地在5月底6月初,初孵幼虫发生时期,结合甘蔗大培土;光背、突背蔗金龟危害蔗地在4~5月成虫盛发期、蔗苗松蔸除草时,1hm2选用2%白僵菌、绿僵菌粉粒剂30~45kg与60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后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时复土。

1.3.4 物理防治 利用突背、光背蔗龟成虫的强趋光性,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成本低、环保安全),可降低虫口基数,保护蔗苗,减轻危害。具体方法:在成虫盛发期(4~6月),每2~4hm2安装1盏灯(单灯辐射半径100~120m),安装高度一般以1~1.5m为宜(按虫口对地距离),每天开灯时间以晚上20~22时成虫活动高峰期为佳。

2 蔗头象虫

2.1 发生与危害

蔗头象虫是云南蔗区近新发展起来的一类严重蛀食地下蔗头的危险性新害虫,发生面积已由数百公顷扩展到目前的近7000hm2。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细平象Trochorhopalus humeralis Chevrolat,属鞘翅目,象虫科,隐颏象亚科;另一种是斑点象Diocalandra sp,属鞘翅目,象虫科,隐颏象亚科,二点象属[2,3,6]。据调查它们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景东、盈江、潞西、瑞丽、梁河、陇川、畹町、昌宁、景谷、镇沅、勐海等滇西南蔗区。2种象虫多分布于沿江河坝地及一些低湿蔗田。

细平象以幼虫及成虫在甘蔗地下蔗头内危害,4月中旬初孵幼虫蛀入蔗苗嫩根,并沿髓部向上蛀食,最后进入蔗头内危害,危害期长达8~10个月。斑点象主要以幼虫危害地下蔗头,危害期从当年7月起直到翌年2~4月,整个幼虫期均在蔗头内危害。被害蔗株于7月间始见下部叶片枯黄,蔗头内出现小隧道,10~12月蔗头严重受损,有的蛀成粉碎状,一个蔗头内有虫5~6头,多的20~30头。受害后1hm2损失甘蔗7.5~45t,严重的无收;甘蔗田间锤度降低4%~6%,一般只能留养宿根1年。此外,受害蔗头易感染赤腐病,加速了腐烂,易倒伏,损失更重。

此虫除危害甘蔗外,还危害玉米、割手密、斑茅、类芦及白茅等粮食作物及甘蔗属野生近缘植物。

2.2 控制对策

鉴于蔗头象虫一生都在地下钻蛀危害蔗头、发生期不一、虫期重叠、危害严重。防治方法首选以农药防治为主,高效快速压低虫口量;其次再辅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减少虫源,新植、宿根连防统治,可达到高效、快速、持续、有效控制蔗头象虫发生危害。

2.3 防治方法

2.3.1 农业防治 ①翻蔸烧蔸。不留宿根的严重发虫蔗地,1月中旬前及时收砍翻犁蔗蔸集中晒干烧毁;可杀死大量的越冬成虫或老熟幼虫,降低虫口数量,控制其大面积传播。②缩短宿根年限。虫害严重蔗地,不留二年宿根,以减少象虫种群在田间积累,降低受害率。③蔗稻轮作。甘蔗与水稻轮作,通过长期淹水可消灭土壤中残存象虫,能大大降低受害率。④清除灌溉沟内蔗蔸。翻挖出来的有虫蔗蔸不堆放在沟河埂上,发现灌溉沟内有蔗蔸应随时捡出,以免流水将有虫蔗蔸带入无虫蔗地。⑤认真清除田边地埂上的割手密、斑茅、类芦、白茅等象虫的野生寄主植物,最好不要与玉米轮作。⑥蔗头象虫不会飞行,从发生区引种,最好采用半茎做种,如采用全茎做种需注意不要接近土表砍,以免象虫随种苗远距离传播。

2.3.2 药剂防治 严重发虫地块,1hm2选用3.6%加强型杀虫双、3.6%杀虫双、5%丁硫克百威、5%杀虫单·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3%杀螟丹、3%克·仲等颗粒(粉)剂45~75kg或15%乐斯本颗粒剂15~18kg,与60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春植蔗在下种时,宿根蔗在3~4月松蔸或5~6月大培土时均匀撒施于蔗株基部并及时覆土,或选用90%杀虫单原粉、48%乐斯本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等,以200~300倍液淋灌蔗株基部覆土。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增产效果显著,同时还可延长宿根年限,降低成本。

2.3.3 生物防治 1hm2选用2%白僵菌、绿僵菌粉粒剂30~45kg与60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春植蔗在下种时,宿根蔗在3~4月松蔸或5~6月大培土时均匀撒施于蔗株基部并及时覆土。

3 甘蔗刺根蚜

3.1 发生与危害

甘蔗刺根蚜Tetraneura hivsuta Baker属同翅目,蚜虫科,终生生活在地下,局部蔗区发生,主要危害根部[6]。以成虫、若虫群聚蔗头附近根部刺吸蔗根汁液,使蔗根萎缩呈卷曲状,地上部叶片干枯,中上部叶片黄萎,植株生长受抑制,易与缺水受旱或缺肥等症状相混淆。该虫多发生于干旱季节,尤以疏松砂质土、宿根蔗及多年连作地发生较重。终年以无翅胎生雌蚜进行孤雌生殖,有翅胎生雌蚜很少发现。

刺根蚜除危害甘蔗的根部,还可危害陆稻的根,也寄生于芒和其他禾本科植物的根部。

3.2 防治方法

3.2.1 农业防治 ①水旱轮作,可减轻危害。②有灌溉条件的土地应多进行灌溉,可淹死根蚜。③不便灌溉的田块应加强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并消除禾本科杂草。

3.2.2 农药防治 严重发虫地块,可施用50%辛硫磷、20%丁硫克百威、48%乐斯本等乳油,以800倍液淋灌蔗头后覆土;或1hm2选用3.6%加强型杀虫双、3.6%杀虫双、5%丁硫克百威、5%杀虫单·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3%杀螟丹、3%克·仲等颗粒(粉)剂45~75kg或15%乐斯本颗粒剂15~18kg,与60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撒施于蔗株基部并覆土,防治效果较好。

4 甘蔗白蚁

4.1 发生与危害

甘蔗白蚁是云南湿热旱坡地甘蔗的重要害虫,在山区和丘陵旱地常严重危害甘蔗,特别是新垦地植蔗受害尤重。据调查,我国已知危害甘蔗的白蚁有10种以上,但常见的有7种,其中云南蔗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主要有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两种,均属等翅目,白蚁科[6]。甘蔗白蚁危害蔗种多从两端切口侵入,蛀食茎内组织,形成隧道其内填以泥土及其分泌物,严重时仅剩一层极薄表皮,致使种苗不能萌发。严重蔗区危害率高达30%~60%,造成大面积缺苗断垄,甚至全部失收;生长中后期由地下蔗茎蛀入,使茎内中空,叶片枯黄或干梢,遇风易折断或倒伏、全株枯死,损失颇大。

甘蔗白蚁除危害甘蔗外,还危害木薯、甘薯、花生、芋头、果树、橡胶树、杉、松、桉树等多种农林作物和堤坝水库。

4.2 防治方法

(1)下种前深耕改土,挖毁蚁巢,把白蚁消灭在植蔗前。

(2)下种时用50%辛硫磷、20%丁硫克百威、48%乐斯本、10%天王星等乳油或5%锐劲特悬浮剂,以300~400倍液浸种1min,或1hm2选用3.6%加强型杀虫双、3.6%杀虫双、5%丁硫克百威、5%杀虫单·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3%杀螟丹、3%克·仲等颗粒(粉)剂45~75kg或15%乐斯本颗粒剂15~18kg,与60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撒施于植蔗沟内覆土,保苗时间可达2个月左右。

(3)利用白蚁喜食植物如松枝、桉树枝皮、蔗残渣等设诱杀坑,当大量白蚁被诱集到坑内时,可用化学药剂如灭蚁灵,乐斯本、辛硫磷等进行喷杀。

(4)分飞孔直接放药:当白蚁筑分飞孔时,其工、兵蚁活动最为频繁,并毫无顾忌,此时应抓紧有利时机,将灭蚁灵粉剂直接喷在蚁体上,如方法得当,也可达到消灭全巢的目的。

(5)灯光诱杀:在有翅繁殖蚁分飞季节,采用佳多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有翅繁殖蚁。

5 甘蔗赭色鸟喙象

5.1 发生为害

甘蔗赭色鸟喙象Otidognathus rubriceps Chevrolat属鞘翅目,象虫科,隐颏象亚科,鸟喙象属[4-5]。赭色鸟喙象是云南蔗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严重蛀食蔗茎的新害虫。此害虫在我国其他省区尚无报道,是中国甘蔗害虫新记录。在云南省分布于勐海、孟连、弥勒、景东等地区,其中尤以勐海受害最重。此虫除危害甘蔗外,还危害竹子、玉米、类芦,其中最喜食甘蔗。成虫咬食甘蔗嫩茎或未展开的心叶,幼虫向下蛀食蔗茎,被害蔗株心叶发黄,茎节缩短变细,最后整株枯死。一般1头幼虫危害1株甘蔗,有的可连续转株危害2~3株。受害株率一般为26.2%~48.2%,重的达61.5%,个别田块高达90%左右。宿根蔗因发苗不均、缺塘断垄,产量损失更严重。

5.2 防治方法

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虫情监测,时时掌握虫情动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扩展蔓延。

5.2.1 农业防治 ①深耕晒垄。危害严重不留宿根的蔗地,甘蔗收砍后,应及时深耕勤耙,造成不利象虫生存的环境,加上机械作用和人工捡拾,减少越冬成虫。②缩短宿根年限。虫害严重蔗地不留2年宿根,以减少象虫种群在田间积累,降低受害率。③蔗稻轮作。甘蔗与水稻轮作,通过长期淹水可消灭土壤中残存象虫,能大大降低受害率。④品种合理布局。增加种植台糖160、福引79/8、桂糖11、选蔗3号等抗虫品种;减少种植台糖172、元红76/14、垄垦80/27、桂糖12等易感虫品种;最好不要与玉米轮作。⑤人工捕杀。出土成虫以晴天8~11时、15~18时活动最多,而且虫体大,行动缓慢,有假死性,可在7~8月成虫出土盛期,巡田捕杀,以减少田间卵量;8~9月幼虫钻蛀取食,枯死蔗株大量出现,幼虫尚未入土,可人工割除枯死蔗株,取杀其中幼虫,以减少转株危害和压低虫口密度。⑥水淹防治法。10月上中旬幼虫入土盛期,甘蔗生长旺盛,不怕水淹可放水淹灌蔗地。一般淹过垄面3d左右,可淹死地下象虫。

5.2.2 药剂防治①严重发生地块,1hm2选用3.6%加强型杀虫双、3.6%杀虫双、5%丁硫克百威、5%杀虫单·毒死蜱、5%丁硫克百威·杀虫单、3%杀螟丹、3%克·仲等颗粒 (粉)剂45~75kg或15%乐斯本颗粒剂15~18kg,与60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在6月中下旬培土时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时覆土,到7月上旬底和8月上旬初再结合其它害虫的防治,用90%杀虫单原粉、48%乐斯本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等1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②于7月上旬底成虫产卵盛期前,用90%杀虫单原粉、48%乐斯本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等600~800倍液叶面喷雾,隔15天1次,连喷3次,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③于9月底10月初幼虫入土盛期,选用90%杀虫单原粉、48%乐斯本乳油、50%辛硫磷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等200~300倍液淋灌蔗株基部。

5.2.3 生物防治 1hm2选用2%白僵菌、绿僵菌粉粒剂30~45kg,与60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在6月中下旬培土时撒施于蔗株基部及时覆土。

[1]黄应昆,马应忠,华映菊.云南主要蔗龟的生物学研究[J].昆虫知识,1994,31(3):156-158.

[2]廖贻昌,杨雰,李文凤,等.甘蔗细平象的研究[J].昆虫学报,1995,38(3):317-323.

[3]杨雰,李文凤,黄应昆,等.甘蔗斑点象生物学及防治的研究[J].昆虫知识,1996,33(6):332-335.

[4]黄应昆,李文凤,杨琼英,等.甘蔗赭色鸟喙象生物学及防治研究[J].昆虫知识,2000,37(6):327-333.

[5]黄应昆,李文凤,罗志明,等.甘蔗赭色鸟喙象危害成灾因素及综合防治[J].植物保护,2001,27(3):23-25.

[6]黄应昆,李文凤.甘蔗主要病虫草害原色图谱[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金龟宿根杀虫
粪堆中的“挖井人”
——粪金龟
不同药剂对2 种金龟子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和药效评价
“金龟”究竟是何物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杀虫专列”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甘蔗宿根性研究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