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红河瑶族民居的变迁——以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永平乡上寨瑶族村为例

2010-01-31王勇坚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永平现代主义瑶族

王勇坚

(文山学院美术系,云南文山 663000)

一、中国瑶族概况

瑶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在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广东、江西等几个省区生活。瑶族源于古代的“长沙、武陵蛮”,原居于长沙、武陵两郡,即今之湖南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后来逐渐向西南方向的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迁徙,生活习俗、文化特点,包括族称,亦随之产生区域性差异。历史上,瑶族的游耕迁徙多以血缘家族为单位进行。云南的瑶族于明、清之际分别从两广和贵州迁入今云南文山境内,以后又迁徙到云南红河和思茅、西双版纳等部分地区。有些还游耕到了今天的越南、泰国、老挝等国的北部山区。目前云南省的瑶族主要居住在滇东南地区的富宁县、广南县、丘北县、麻栗坡县、马关县、河口县、金平县、元阳县、绿春县、红河县等地区。由于历史发展和地域变迁等原因,导致云南的瑶族不仅和云南省外的瑶族产生了重要的区别,而且云南各地的瑶族也由于种种原因而存在很大差异。在云南一些山区,相距几十公里的瑶族村寨都有相互听不懂对方语言的情况,而用汉语方言来交流。由于长期的游耕迁徙导致其在语言、服饰、宗教、风俗、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较大区别,使得瑶族的内部分支很多,民族称谓也很复杂。从称呼上讲有来源于图腾及祖先的称谓如盘瑶、盘王瑶、盘古瑶;有来源于服饰颜色的称谓如红头瑶、白瑶、花衣瑶、白裤瑶、黑瑶、青瑶、青裤瑶;有来源于头饰的称谓如板瑶、顶板瑶、尖头瑶、角瑶、笠头瑶;有来源于发式的称谓如背发瑶、背髻瑶、梳瑶、涂头瑶;有来源于居住地域的称谓如高山瑶、深山瑶、半山瑶、峒瑶、平川瑶;有来源于居住地的称谓,如道州瑶、常宁瑶、金秀瑶、七都瑶、连山瑶、双平瑶;有来源于游耕经济生活的称谓,如砍山瑶、过山瑶、茶山瑶等等。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定族名为 “瑶族”。而瑶族又有对自身的称呼如勉、育勉、敏、标敏、布努、拉珈等称谓。

二、云南金平县瑶族概况以及民居建筑特点

云南红河州金平县永平乡上寨的红头瑶自称“育勉”(音)。整个寨子的人都是瑶族。上寨自然村位于金平县城东北面的高山之颠,寨子座北朝南,视野开阔。寨子周围郁郁葱葱,风景优美。寨子距离金平县分水岭自然保护区步行两个小时的路程,距离县城两小时的车程,本地人走山路和坐车需要的时间差不多。寨内房屋错落有致,多背靠山坡门朝开阔之处。云南的瑶族大部分居住在远离城镇海拔较高的崇山峻岭之中,因此房屋建筑就形成了其固有特点。

永平乡上寨自然村的民居建筑因地就势,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大部分是土木结构的房屋。建筑材料为树木、竹子、泥土、石头、茅草、陶瓦等。从材料运用和外观形式看,瑶族民居属于中国传统建筑形制。瑶族盖新房和翻盖旧房时,全寨人都不计报酬的前来帮忙,驮草盖房,砍伐木料,直到盖好为止。一般以杂木建屋,建盖房屋没有什么特别的仪式,但须择日动土。大门座向都有一定的规定,如金命者门向朝北,木命者门向朝南,水命者门向朝西或北,火命者门向朝东或南,土命者门向朝西、南皆可。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折衷而行。[1](P159)房屋建筑的外部结构如图 1。房屋建筑多为两层,以高大木材构成房屋框架,人字形双面斜山坡顶。顶上最外层多用茅草铺就,富裕的人家用陶瓦铺就,下层依次为泥、木板或竹片等做椽子,也有人家在顶上加一些隔水材料如塑料、油毡等。墙为夯土墙,山墙一般高到屋顶下,而正墙面垒到离屋顶下还有1.5米左右的地方,为敞开式。也有的再加木板或竹片、但不严密。其目的是为了透气出烟。正面墙中开一门洞,立木门,门上挂明锁,门背有木插销。墙上无窗洞,透气出烟靠山墙上部和屋顶下部的敞开空间,因此屋内常年累月烟熏火燎形成黝黑的环境,这种烟熏过的黝黑环境可防犯蚊虫。屋外门前两侧一般堆放各种杂物、劳动器物等,也有盖一偏厦小屋的情况,多为木板搭建。

内部为中轴线对称式结构,以立柱分成三个空间,但无阻隔,是通透的。正中为堂屋,靠里有一木板隔断,木板后为卧室。前为堂屋,是家庭成员主要活动区域。也设供桌,多是供奉祖先。也有人家不设供桌的,如果要祭祖都在特定的节日如盘王节、清明节等节日临时供设。堂屋的右边是厨房和火塘,供一家人煮饭、吃饭、烧水、烤火、煮家畜食物等。火塘即使在夏天也要生火,因为云南瑶族同胞多数居住在高山深箐之地,夏日里太阳落山后天气太凉,因此一年四季都生火塘。闲暇时全家老小围坐火塘生火烧茶取暖闲聊,既是一种休息放松,也是一家人商量家事、村事的地点 (如图 2)。一般情况是一家人居住一间房,条件较好的富裕人家房屋数量有增加,但也是一间主房,只是把厨房分开,牲畜另外搭房。畜厩大多单独建在正屋后面或侧边,瑶族常养的家畜有牛、猪、鸡、鸭、狗等。20世纪60年代以前该地瑶族有打猎习惯,近几年国家政策禁止狩猎和限制砍伐森林,瑶族同胞们的生活习惯改变较大,已经很少打猎。房屋周围,广植竹子和各种果木。

三、永平乡瑶族民居的变化及其原因

1.民居的变化

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瑶族同胞走出大山,接触了外面的世界,风俗习惯受到很大影响。瑶族民居的建筑式样也慢慢发生着变化。树木的减少,建筑新材料的应用等,对民居建筑形式的改变是明显而深远的。最近几年,永平乡上寨一些较富裕的人家建盖的房屋已不再沿用传统式样,而是采用以水泥、砖、钢筋、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构建的几何形建筑,瑶族民众普遍认为这是财富和时尚的象征 (如图 3)。

从图 3中的新型式样看,变化是明显的。图 1传统式样的人字形屋顶是中式建筑的最大特征。从级别上讲它是中式建筑最低级别的屋顶形式悬山式,这种式样成本低而便于建盖,在我国南方农村民居建筑中较普遍。悬山式也叫挑山式,屋面只有前后两个坡,从正面和侧面看,屋面的檩头在正墙和山墙处没有停下来。而是又外挑了一段,悬山之名由此而来。因南方多雨,挑出的屋顶可遮挡风雨对墙壁的侵蚀。而北方多硬山式,硬山式屋顶的特点是外观山墙与屋檐基本平齐。如北京四合院民居就是硬山式。悬山式与硬山式在民居建筑中较为普遍,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础屋面造型形式,是中式建筑的根本。金平县永平乡上寨的民居式样多是悬山式。几何型房屋目前在永平乡上寨有 6家建盖,笔者2004年去作调查时还有一户人家正在建盖中,估计现在已经搬进去居住了。在这几户当中有的人家只盖了一层,有的家盖了三层。建盖一层的人家主要因为经济原因而停止,他们想等经济好转再加盖二层。

2.民居变化的原因

方形建筑形式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各方面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出现的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其影响已深入中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这种在形式上运用几何构造、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讲究经济性、空间实用性的设计被我们称之为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理念首先兴起于 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的欧洲,以 1919年德国包豪斯建筑设计学院的建立为标志,其设计宗旨是功能第一、形式第二,提倡功能化、理性化和单纯、简洁、以几何造型为主的工业化设计风格。这种重视功能,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奉行“少即多”的原则被视为现代主义设计的经典风格。现代主义设计,是影响人类物质文明的重要设计活动,从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影响到我们,20世纪 40、50年代以后完全改变了我们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的艺术、文学和其他的各种人文科学的面貌。[2](P14)可见现代主义设计在上个世纪对我国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从现代主义衍生的后现代主义和各种流派思潮既是现代主义的延伸变化又是对现代主义的否定。从西方艺术发展史来看,在 20世纪 60~70年代现代主义的建筑形式因为式样的单调,太追求功能而忽视了形式的需要,以及二战以后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带来的价值观与审美的改变,已走向衰微和没落。在很大程度上,现代主义设计过于遵循功能决定形式的设计原则,严重忽视了人的情感和审美需要,已不符合时代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认为“设计是为人创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意识认知与形态也在发生着改变。我国农村从改革开放到 21世纪初,由于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原因,普遍兴建了以简单、节约为主,以经济适用为目的的现代主义形式的建筑。在世界文化呈多元化发展,艺术思潮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我国农村许多地方在民居建设方面仍然没有走出包豪斯时代的现代主义设计观念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的世界建筑设计形式是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过度期,但长期封闭后的结果是对新强势文化的无选择的吸收和应用,现代主义设计形式的优点和规则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基础与发展要求,于是,火柴盒式的建筑样式成为我国标准的新建筑样式得到普遍推广,影响深远,至今不衰。这种状况说明我们的意识思维已落在了世界先进文化的后面,在对现代主义设计漫长的适应中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后现代设计的精髓。目前我国农村民居建筑形式是广泛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建筑形式的延续和发展。我们对现代主义形式的认识是肤浅的,在中国农村很多新建盖的民居建筑没有中国文化特色,建筑式样单调乏味,我们延续的是西方文化中现代主义设计粗浅的表面形式。虽然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原则和风格影响了整个世界,但现代主义设计已经被发展改变而成为历史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制定适合自身文化发展传承的艺术形式和政策来创建和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四、对新民居形制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在农村新民居建筑中这种“中国现代主义设计”样式还在普遍延续。永平乡上寨瑶族村的新民居建筑就是运用了钢筋、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建造的 “水泥房”,这些“新建筑”成为瑶民新富的象征。这种新型的几何形房屋和传统瑶族民居相比有如下特点:1.造型结构不同;2.用材用料不同;3.使用时间不同;4.内部空间不同;5.采光形式不同;6.心理感受不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水泥房”建筑的造价并不便宜,相同面积比传统建筑造价高,因此“水泥房”也成为当地财富的象征。随着瑶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 “水泥房”建筑形式将越来越普及。这种趋势在永平乡上寨也越来越明显,许多村民正努力劳作,希望盖上钢筋水泥的房子。从笔者对部分村民的调查中,可看出瑶胞在有能力建盖新房时已不再选择旧式土木结构的房子式样,都普遍认为建盖砖头水泥的房子是其生活提高的表现。当被问及对新民居的式样有何要求时,无一人有过认真考虑。可见经济生活逐步提高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对怎样保护与传承自身的传统文化进行具体的实践。这种火柴盒式的建筑样式,在西方和我国发达地区已经是被抛弃的建筑形制,而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还在方兴未艾的建设着,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我国在对传统民居的建设与保护方面也有一些有效措施和成功经验。例如北京地区对老北京四合院的保护规划,笔者在对北京西城区后海一带胡同和宣武区的一些胡同进行调查时,看到居民在修葺和重建自己的四合院民居时,政府规定不能破坏原有形制,外观一切按照传统式样建设,修葺一新的私宅民居和周围的建筑保持协调,和城市中轴线上的故宫也形成风格上的一致性。这和发展现代化的北京并不矛盾,反而更能体现北京在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彰显老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与现代建筑一起成为新北京的城市名片。永平乡上寨瑶族民居建设应该借鉴成功经验,保护完善已有的建筑形制。可以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设传统的民居建筑样式,在建盖新房屋时选择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特色和瑶族建筑特色的建筑外观形式,保留人字形大屋顶的中式建筑符号,在建造房屋框架时房梁屋檐斗拱等处保留传统式样但运用新材料,即在框架的构造材料上不采用传统的木材而是改用钢筋水泥沙石浇筑,把原来的木结构换成钢筋水泥结构,这样既保留了中式文化符号又加强了房屋的坚固性。这种房屋的造价预算比几何方形结构的房屋会高出一些,它更应该成为当地瑶民生活富裕和文化修养提高的象征。这应该是瑶族新民居的最好发展形式。

这也需要政府的统一合理规划和管理。从目前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浅显和当地政府政策在该方面的空缺,是导致永平乡上寨瑶族民居变化的根源,这种变化无疑会使瑶族的文化特征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致慢慢消失,这对建立特色旅游经济和文化大省的政策也是不一致的。当地各级部门应该建立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具体措施。值得警觉的是,在永平乡上寨除了民居形制的改变外,还有瑶族民族服饰的改变,青年人平时已不着传统服饰,都喜欢汉人打扮如 T恤加牛仔裤。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目前这种文化现象的改变在云南省较为普遍,不敢想像若干年后其民族文化还有什么特色。这同时也使笔者想起安徽的宏村古民居,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建水团山村这些还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民居建筑,这些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

目前外来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永平乡上寨瑶族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步显现,当代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影响是一个趋势,但是对弱势文化中优秀文化形式该怎样挖掘、保护和利用是当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中应当重视的问题,保护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应当从指导建立保护人居环境开始,使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延续和健康发展。金平县永平乡上寨瑶族村民居建筑形式现状给予我们的是一个普遍的具有代表性的警示。

[1] 晏红兴.金平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

[2]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永平现代主义瑶族
教师节
踢球
瑶族织锦
认识形近字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Effects of Maixuekang Capsules Combined with Edaravone on Serum MMP-9, S-100β Protein Levels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