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土活血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2010-01-2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活血病程小儿

李 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上海 200032)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且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也使家长承受巨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本病病因复杂,是在感染的基础上,结合遗传、免疫、饮食、环境及不适当治疗等诸多因素而出现的综合临床表现,容易形成越弱越病、越病越弱的恶性循环,必须整体调整患儿免疫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奏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示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上有很大的优势。临床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多有食少纳差、面黄、多汗、便溏、干结或者便秘、睡眠不良、舌苔花剥、不耐寒凉、易感外邪等肺脾气虚的表现,故我们采用培土活血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 2006年 6月 ~2008年 6月共收集我院门诊、住院患儿 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培土活血方治疗组 30例,其中男 17例,女 13例,年龄 1.6岁 ~10岁,平均 5.2岁 ±1.2岁,病程最长 3年,最短 0.5年,平均 1.4±0.3年;对照组 30例,其中男 16例,女 14例,年龄 1.8岁 ~10.2岁,平均5.5岁 ±1.3岁,病程最长 3年,最短 0.6年,平均1.5±0.3年。2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0~2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超过 7次,下呼吸道感染超过 3次;3~5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超过 6次,下呼吸道感染超过 2次;6~12岁小儿,每年上呼吸道感染超过 5次,下呼吸道感染超过2次。

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感染次数,反之则不成立,需观察 1年;2次感染间隔在7d以上。

1.3 中医辨证标准

肺脾气虚的辨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面黄少华,汗多,神疲,纳呆,消瘦或虚胖,食后腹胀或时有腹胀,大便燥结或便溏,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指纹淡,脉细弱。

1.4 纳入标准

(1)年龄 0~12岁;(2)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3)符合肺脾气虚的辨证标准。

1.5 排除标准

先天性心肺疾病、气管或支气管异物、严重贫血、营养不良者等基础疾病者;半年内常规使用免疫调节剂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培土活血方(党参 9g,白术 9g,茯苓9g,炙甘草 6g,姜半夏 6g,陈皮 6g,川芎 9g,当归 9g,莪术 6g),采用本方颗粒剂(培力(南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 A 070872-27),以上药量适用于 6岁 ~12岁儿童,3岁 ~5岁减为 1/2量,1岁 ~2岁减为 1/3量。每日 1剂,分 2次口服。

对照组给予根据经典方玉屏风散配置的玉屏风散(炙黄芪 9g,防风 9g,白术 9g,药物剂型选用同上),以上药量适用于 6岁 ~12岁儿童,3岁 ~5岁减为 1/2量,1岁 ~2岁减为 1/3量。每日 1剂,分 2次口服。2组病例如发生呼吸道感染均常规使用抗感染药治疗,治疗期间暂停服用中药,感染好转后继续服用。2组疗程均为 3个月,疗程结束后均随访12个月。

2.2 疗效判断标准

2.2.1 观察 2组治疗前后的发病次数、病程、病情分级,治疗后随访 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进行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发病次数:0级:无发病;Ⅰ级:平均每月发病 <1次;Ⅱ级:平均每月发病 1~2次;Ⅲ级:平均每月发病 >2次。

病程:Ⅰ级:每次发病 <5d;Ⅱ级:每次发病 5d~10d;Ⅲ级:每次发病 >10d。

病情分级:Ⅰ级:上呼吸道感染;Ⅱ级:急性支气管炎;Ⅲ级:急性支气管肺炎。

疗效评定条件:①服药后不再发病或发病次数减少Ⅰ级以上;②服药后病程缩短Ⅰ级以上;③服药后病情减轻Ⅰ级以上。

疗效标准:显效:上述评定条件第①项为必备,并同时具备其余 2项中任何 1项以上者;有效:具备上述评定条件 3项中任何 1项者;无效:上述 3项均不具备。

2.2.2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临床症状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症状分级评分表,按无(0分 )、轻(1分 )、中(2分 )、重(3分 )计分,评价治疗前后面黄少华、汗多、纳呆、大便不调症状等积分变化情况。

2.2.3 治疗前后 T细胞亚群改善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 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 Ridit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P<0.05为显著性水平。

3 结果

3.1 2组临床疗效观察(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3.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2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表2 2组临床症状改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 别 n 治疗 面黄少华 汗多 纳呆 大便不调对照组 30治疗前 2.4±0.35 1.8±0.36 2.6±0.12 2.7±0.26治疗后 1.0±0.45 1.2±0.38 1.0±0.42 1.1±0.32治疗组 30治疗前 2.3±0.22 1.9±0.24 2.7±0.15 2.6±0.24治疗后 0.7±0.34* 0.8±0.29* 0.6±0.23* 0.7±0.30*

3.3 2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 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

表3 2组治疗前后 T细胞亚群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 别 治疗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组 前 50.26±5.35 28.14±3.15 26.86±4.12 1.01±0.36后 68.33±5.24*39.02±4.68*21.02±3.18* 1.55±0.31*对照组 前 51.08±4.37 28.05±4.23 26.35±3.54 1.01±0.44后 57.02±4.29 30.89±4.76 23.98±4.03 1.24±0.47

4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指反复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小儿在 1年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过于频繁、超过一定范围的疾病,与古代医籍中的虚人感冒、体虚感冒类似。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脾常不足 ”,易为外邪所中。“肺为娇脏,所主皮毛,最易受邪”。“娇肺易遭伤”、“天地之寒热伤人也,感则肺先受之”。且肺与脾为母子之脏,即土能生金,肺气有赖于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脾健则肺强,脾虚则肺弱。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一旦脾虚则健运失司,母病及子,水谷精微之气不能上注于肺,导致肺气不足,外邪易乘,肺失清肃,产生咽痛、咳嗽、流涕、喘息等症状。

本病病程缠绵,容易耗伤肺气,肺贯心脉而朝百脉,肺气虚衰,心脉不畅,瘀血内停。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肺失所养,其气更虚,加重瘀血内留。全国名老中医颜德馨也曾明确提出,“瘀”是各种疾病久不治愈的必然产物,是各种慢性疾病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我们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久病必瘀”的中医理论为指导原则,自拟培土活血方治疗本病。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姜半夏、陈皮组成六君子汤,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肺脾同治;当归甘温质润,长于补血,性能辛温又善活血;川芎辛温行气活血,血中之气药,气中之血药;莪术辛散苦泄,温通行滞,既能破血逐瘀,又能行气消积,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食欲。方中诸药共奏健脾益气补肺、活血之功。对照组使用的玉屏风散是治疗 RRTI的经典方,功效益气固表止汗,已有很多文献报道肯定了其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为 RRTI发病的主要原因。RRTI患儿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尤以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明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调整机体免疫,一种是免疫抑制作用,减轻免疫反应;一种是免疫增强作用,增强巨噬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及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还可以抗感染,抑制炎症反应。党参能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CD2+细胞的增长,提示党参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能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对 Ig和 IL-1有一定效应。党参多糖对正常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川芎嗪具有扩张静息支气管及抑制组胺、乙酰胆碱收缩支气管的作用。大量药理及临床实验证明,当归多糖不仅能激活 T、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M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细胞(CT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树突状细胞(Dc)等免疫细胞,还能促进细胞因子生成,激活补体系统,促进抗体产生,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莪术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的生长,对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有直接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 A1和 A3型有直接灭活作用,尚能对风疹、水痘病毒有抑制作用。同时可能对副流感病毒、副黏病毒、柯萨奇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

我们的临床观察显示,培土活血方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86.7%,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临床症状如面黄少华、纳呆、多汗等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患儿的 CD3、CD4、CD4/CD8均明显上升,CD8下降 ,优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亦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培土活血方具有改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对防治RRTI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活血病程小儿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