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传承

2010-01-20许文钊

广播歌选 2010年8期
关键词:木卡姆维吾尔新疆

许文钊

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在高校的学校教育体制中的传承现状。为此笔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选择了已开展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教学的两所高校——新疆艺术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作为调查对象。本文的方法与目的,是以实地调查为主要手段,以这两所高校开办木卡姆专业和开展木卡姆课程教学的经历、经验和教训为切入点,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木卡姆从传统的民间传承,进入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传承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维吾尔木卡姆学校教育传承

维吾尔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术卡姆”,其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危机,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做好保护与传承工作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令人堪忧的“维吾尔木卡姆”传承现状

木仁姆的传统传承方式,为民间“口传心授”式的自然传承;其中包括家庭传承、社会民俗活动中的传承、师傅带徒弟的传承等方式。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过去民间的自然传承方式变得越来越脆弱,民间传承的环链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正如周占先生所言:“人在则艺在,人去则艺亡。”可以说,如果传承的环链一旦断裂,譬如民间艺人一旦去世、放弃或退出,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就会随着艺人的离开而消失。

2001年,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崔斌剐院长曾就木卡姆艺术对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过一个问卷式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大部分维吾尔族学生都听说过维吾尔木卡姆,知道这是一部值得维吾尔人自豪的大型古典套曲,但坦承既不会唱也不会演奏木卡姆。究其原因是:过去人们的娱乐方式单一,每逢聚会或节庆等场合时,他们便吹、拉、弹、唱,載歌载舞,练就了能歌善舞的本领,因而本卡姆通过“麦西热甫”等各种群众性聚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而现在的娱乐方式增多了。承载木卡姆艺术文化的传统民俗活动锐减,有的甚至已经废弃,因此年青人就很少去学习演唱演奏木卡姆了。因而,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培养传承人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教育传承状况调查与讨论

在当代,欧洲模式的集约化学校教育已成为民众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木卡姆的传承不可完全游离于这个文化传承的丰流渠道。2005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推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第十条中,提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项保护措施;其中的“传承”一项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以继承发扬。”可见,通过现代体制下的学校教育对年轻一代进行木卡姆传承,应是一项重要手段。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目的明确,易于集中和大量地培养传承人,对传承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木卡姆班和新疆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为全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的传承作出了典范。

1951年在西安的西北艺术学院内,首次设立了新疆少数民族艺术系,招收音乐、舞蹈两个专业,系主任是著名的舞蹈艺术家、后来的新疆艺术学院校长康巴尔汗。当时,少数民族艺术系开设一门特色课程——少数民族音乐。教授课程的教师是木沙江,他是现今在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研究、表演和教学领域有名的大师之一,对维吾尔传统音乐的研究功底非常深厚,无论是演唱还是乐器演奏方面。他开设的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维吾尔木卡姆的片段学习,让学生通过这一学习来了解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但是,尽管木卡姆教学一直以片段教授的方式持续进行,但由于当时(以及此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并没有把木卡姆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因此无法提供系统的相关课程来对此课程予以支撑,也无法对木卡姆艺术进行系统的学校教授。直到1996年,新疆艺术学院在普通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开办了木卡姆表演方向的课程后,木卡姆才被正式设立为一个专业,并通过多种课程开展系统教学。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的木卡姆专业方向建立之初,其师资力量就相对强大。如艾捷克教师阿不都·克里木、热瓦甫教师阿里木·卡的尔、弹拨尔教师米吉提、木卡姆演唱教师阿依希·古丽,音乐理论课教师苏莱曼,学术顾问木沙江,客座教授周吉、周箐葆等,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都取得过很多的学术成果。现在,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专业的主要师资,有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书记热扎克,教研室主任米吉提副教授,艾捷克教师阿不都克里木副教授及阿不都许克尔,主任助理吾买尔博士,新疆艺术学院学报主编库尔班江博士,声乐教师艾买提江,维族扬琴(锵)教师阿不都外力,维族笛子(乃伊)教师吾买尔江,弹布尔教师阿不都外力-沙它尔等。

木卡姆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为三部分,一是木卡姆相关的知识体系构成课程;二是音乐专业本科生应达到的相关要求的课程(包括视唱练耳、乐理、中西音乐史等);三是国家规定的相关课程(包括文化课、汉语、政治理论等)。第一部分是具有木卡姆艺术特色的课程,包括木卡姆的音乐结构(苏莱曼讲授),木卡姆的诗词、木卡姆的发展史(周箐葆讲授)、木卡姆的音乐形态(周吉生前讲授)、木卡姆的表演(声乐部分阿依希·古力,器乐部分米吉提、阿不都·克里木、阿里木·卡的尔讲授)。

木卡姆高校教育实践中,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少系统教材。由于缺少木卡姆教材,教师们曾在木卡姆的旋律下方用拼音写上歌词,实验性地记录下了五部木卡姆,作为专门教学用的辅助教材。木卡姆的间奏曲乐谱,也是高校教学中重要的器乐教学教材。现已出版的主要教材有《弹拨尔练习曲及曲目集》《热瓦甫练习曲及曲目集》学院科研处还组织教师编写了辅助性教材《木卡姆民乐练习曲》《木卡姆视唱练耳教程》等。《木卡姆概论》《木卡姆歌词》《木卡姆音乐史》的教材正在筹备资料,组织人员进行编写中。在编写的过程中,秉承着通俗易懂的原则,注重木卡姆艺术中基本的知识、常识性问题,以便让学生们能够领会。

培养木卡姆“种子”人才,有助于传承的持续发展。新疆艺术学院的木卡姆班迄今已开办6届,培养出上百名木卡姆传承人才。新疆师范大学曾破例聘用了五名第一届木卡姆班的毕业生,其中有教授维族扬琴的奴尔复担·艾力、教授弹拨尔的哈斯木江·赛米、教授艾捷克的古丽扎尔·哈力克、教授舞蹈的买尔哈巴·米吉提、教授手鼓的热扎克。之后,又聘用了一名弹奏热瓦普的乐手阿里木江·吾布力。聘用这6位青年教师的意义在于,在新疆师范大学又建立了一个新的木卡姆教育传承平台,搭建起在师范院校进行木卡姆传承的母基。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班第一届毕业的学生,大部分被招进了新疆木卡姆艺术团;第二、三届的毕业生除少数分配到木卡姆艺术团、研究领域和传媒领域等之外,大部分去了基层工作。这些学生被鼓励去地方的文化馆、站工作,到新疆各地中小学做教师,到新疆地方师范院校(包括中师)做教师,作为“种子”人才将木卡姆传承下来并传播出去。

为了更好地保留原汁原味的木卡姆音乐风格,新疆艺术学院创建了“木卡姆教学、科研、实践新体系的构建”三位一体的木卡姆专业教育模式,该科研课题并获得“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好成绩。这种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单纯依靠乐谱为依据的旧的教学模式,聘请民间艺人进课堂,带学生深入民间到吐鲁番、麦盖提、喀什、哈密、莎车县等木卡姆发源地,去现场亲身体验学唱学奏木卡姆,同时在课堂与专业教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让学生走上舞台进行实践。新疆艺术学院木卡姆乐团多次走出国门,先后出访泰国、日本、伊朗、土库曼斯坦等国;新疆师范大学在音乐学院整体的范围内搭建了实践的平台和机构,组建木卡姆民族乐团。2009年到香港与拥有世界影响力的香港中乐团联合举办了两场高水平的晚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价值观。过去国内艺术教学深受欧洲教育体系的影响,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采用“欧洲中心”的单一模式,忽视了地域性的文化资源在教育中的利用。我们应提倡要把中国传统音乐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中来,正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建立自己的体系,培养出代表自己民族文化精神的人才。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双重乐感理论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在这样一个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同时也领悟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三、结语

不可否认,新疆艺术学院术卡姆专业班、新疆师范大学音乐系木卡姆民族乐团对木卡姆的传承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绩,为联合国“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有组织、有规模的教习做了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

木卡姆维吾尔新疆
探析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新疆多怪
乐舞之魂木卡姆
木卡姆:琴弦上的家园
被木卡姆勾走“魂”的人们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