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群体学习法”在普通高校排球俱乐部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10-01-02郭春凤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实验班排球

郭春凤

(东北农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1 研究目的

“小群体学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结合成若干个小群体,充分发挥小群体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将“小群体学习法”引入到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排球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加强了学生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交往及社会性交往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练习密度。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探讨“小群体学习法”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修课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为改革高校体育教学课型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06年9月~2007年7月,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4级、2005级排球俱乐部选修课的教学班(男生)中任意抽取两个班。实验班(45人),对照班(46人),两班均为自由选课班级。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方法把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参加一学年排球俱乐部选项课的学习。实验班经常性地运用“小群体学习法”分组学习,对照班则仍用常规的组织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教师、场地器材等其他条件均等。

2.2.2 测试方法身体素质测试安排在选课后第一周和学年教学最后一周,地点为校运动场。排球专项技术测试安排在该项技术教学后第二周和学期末的考试周,考试场所在校体育馆排球场。受试者按照学号顺序,均在教学状态下进行。

2.2.3 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水平。

2.3 实验设计

2.3.1 实验班分组按“小群体学习法”的要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要求,由学生自愿结合成若干小群体,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练习时间、自由交往。每组为4~6人,并由小组选出1名小组长。

2.3.2 教学步骤的具体操作第一阶段:在一个排球单元学习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场地器材条件,提出分组数量,由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群体,选出小组长,并明确各自分工。第二阶段:排球单元学习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协同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让学生了解排球俱乐部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以及学习要求和学习效果。第三阶段:排球俱乐部的技能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给予调整;小组共同制定学习计划;互相交流组织竞赛。其中一次课中小组内个体间相互讨论、相互帮助,以及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互相讨论的次数等均计为交往次数。第四阶段:排球单元学习结束,各小组要检查本单元排球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并总结学习中的注意事项,教师对各“小群体”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与辅导。

3 结果与分析

3.1 运用小群体的社会性特征进行排球教学

社会学认为,群体是个人存在的普遍形式。个人的存在就要通过自身的体力、智力、情感等要素的输出和对他人要素的摄取来表现自己个性,为表现自己的存在,就要与他人发生联系,聚合成群体。大学生亦受社会法则支配,在排球课堂教学中,学生为表现自身的存在,彼此间不可遏制地要进行体力、智力、情感的交流,让具有某些共同性和特殊性联系的学生组成小群体,充分发挥构成群体要素的积极作用。在排球课上运用小群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小群体的自主性和它属有的互动、互助、互争之功能,能调动学生学习排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完成排球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达到育人的目的。

3.2 运用小群体的自主性特征进行排球教学

“小群体学习法”就是相信学生,让学生参与排球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力争“导”为主体,留给学生更多排球练习时间,互助互进,共同提高。使学生课上练习密度大大提高,身体素质明显增强。(见表1、表2)在整个小群体排球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学生的“学”上。注重学生的排球技术、战术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改变教师照本宣读,手把手地教与练,稍有不对,就集体纠错,再集体练习。

表1 课堂练习密度对照

表2 实验前后身体素质对照

学生在做排球练习时,在时间上、内容上不作统一的要求,他们喜欢的、新颖的练习可以多选、多练;对于不喜欢或已经熟悉的练习可以少选、少练或不练。这种学习方法把教师从过去那种课上要不停的讲解、示范、组织、管理的教学中解脱出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见表3)。

表3 实验前后4号位扣球技术达标对照

2.3 运用小群体的交往性特征进行排球教学

小群体学习法是以学生自由组合为主的小群体,在排球课上每个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在排球教学活动中个体间相互理解、相互接受、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共同提高。学生间、师生间关系更加融洽(见表4)。

表4 一次练习教学中学生交往情况

4 结论与建议

4.1 “小群体学习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排球技术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与那些身体对抗性的项目相比要差,“小群体学习法”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从而明确努力目标,课堂练习密度提高明显,表明该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4.2 “小群体学习法”加强了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交往

通过项目练习中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次数可以看出,在排球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多向交流得以增强,在频繁的交往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缩短心理距离,增强小群体的凝聚力,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社会性目标的实现。

4.3 “小群体学习法”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充分体现了排球课堂上学生主体和自我意识,将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核心变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由客体变主体,把课堂上的教与学相互渗透,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

4.4 “小群体学习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排球的兴趣

它增加了课堂练习密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掌握排球技能、技巧,身体素质和运动实践能力效果显著。

4.5 “小群体学习法”丰富了排球教学内容,提高了技战术的掌握程度

在小群体活动中每个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每个学生都在排球交往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并做出自己的贡献。正是这些优势所在,从锻炼身体、情感交流、竞争意识、协同意识、社会意识等多角度来看都极大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在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主动性增强,从而提高了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

4.6 “小群体学习法”适用于运动技能课教学

教学中要克服死搬硬套的教学方式,防止将小群体教学演变成为“放羊式教学”,在课堂上适当选用小群体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课堂练习密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人际关系的交往。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谭平,等.小群体学习法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1999,(5):50.

[4]吴晓农,斯迪虎.学校体育小群体及其特点与作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5):76-79.

[5]姚蕾.体育教学论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吴文生.“固定合作小组”学习法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2).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实验班排球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论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优化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