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狄传》:西方早期的实验小说

2009-12-29赖骞宇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斯特恩

关键词:斯特恩 《项狄传》 叙述结构

摘 要: 早在18世纪,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项狄传》在构思布局与外在形态及其情节结构等方面即已开启了实验小说的道路。

18世纪英国斯特恩(Laurence Sterne,1713-1768)的小说《项狄传》(全称为《绅士特里斯特拉姆·项迪的生平与见解》,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 Gentleman)“对叙事技巧和程序的实验”①,使其具有浓郁的实验性特征;李维屏教授称其为“英国第一部实验小说”②;黄梅女士则对《项狄传》中的游戏特征专门进行了研究,认为斯特恩把小说创作视为一种文字游戏,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游戏活动,其独特的小说创作理念决定了作品的游戏特征。③《项狄传》作为一部“怪书”,曾经长期湮没于18世纪众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小说之中,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是到了20世纪以后,因为对于小说技巧的关注和重视,人们才发现斯特恩小说的艺术价值,发现其对于拓展小说艺术发展空间的巨大的开拓性意义。

叙述结构既可以指组成文学文本的各种因素,也可以指文学作品的组织方式或者说故事的组成形态。传统批评中的结构,一般指文学作品的总体构造,即文学作品在故事构架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本文主要对《项狄传》中超语言层的叙述内容、外在形态与情节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一、叙述内容杂乱无序

《项狄传》作者关注的并不是主人公在物理时间流逝过程中的生活故事或成长过程,而是人物纷乱的思绪和飘忽不定的心理变化。它使小说不是建构在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基础上,而是按照主人公“头脑中思想的延续”来描述各种纷乱的事件。但是小说中所有主要事件不但没有贯穿始终,而且叙述者对于任何一个事件的叙述既不完整,也不专注。小说从项狄母亲受孕的具体日期和方式开始,以早在第1卷第7章就已经死去的约里克牧师的一段半开玩笑的话结束。如果说小说开始还类似于传记体小说的格式的话,那么结尾则不是“结尾”的结尾。事实上,作者可能也确实没有把“结尾”当作结尾,因为作者声称可以每年提供40卷类似的“项狄主义”作品。

总之,叙述者绝没有意思要向读者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小说中谈到具体事件的时候总是显得漫不经心或者随心所欲,甚至人为地清理和掩饰可以构成完整故事的因素;相反,谈到人物的见解和各种学问以及风马牛不相及的种种话题时,叙述者却津津乐道、喋喋不休。因此,小说中的这些主要事件虽然反复出现在不同的卷章中,但是叙述者从来都没有把它们讲清楚过。充斥于这些主要事件之间的则是数不清的题外话,从古代先贤的警句名言、当代的科学、哲学思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琐碎事物甚至带有性暗示的玩笑话,无奇不有。而尤为突出的是“整部作品的很大部分是由关于他的写作的艰苦工作和他与读者的修辞关系的谈话组成的”④。叙述者在这部“疯狂的”作品中向读者谈到了他的宏伟的写作计划以及实施其计划的难度和他的解决办法,例如第四卷的结束语。⑤作者还煞有介事地在小说中为前五卷制作出示意图,以表示小说情节推进的方式。⑥这种在小说中谈论小说创作问题的尝试,在20世纪典型地表现在元小说的创作之中。《牛津文学术语词典》中把《项狄传》看成最为著名的“元小说”,充分肯定了《项狄传》在这方面的特性。⑦

福斯特说,《项狄传》中藏着一个神明,它的名字就是“混乱”⑧。如果说小说叙述的众多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的话,唯一的联系就是叙述者不断流动的思绪。正如什克洛夫斯基所说,《项狄传》的“这种混乱是故意的,这部作品有它自己的结构,它都是根据一些原理组织起来的……”⑨这个原理就是心理活动的规律。《项狄传》这幅心理图画恰如一张巨大的蛛网,各个不同部分的明暗程度取决于观察的角度和光线的明暗程度,读者对于《项狄传》这幅心理图画的理解也要取决于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于生活的理解程度。黄梅女士认为,这完全符合作者创作的一个潜在背景:与知识素养深厚的有闲阶级玩弄文字游戏。⑩因而小说没有一定格局的格局正是作者立意表现人物心理意识而创立的一种新的情节结构模式,这类结构模式为后世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意识流为基础的小说创作开了先河。

二、表层结构不合常规

按照18世纪中期已经确立的小说文体来看,《项狄传》在文本的外部形式结构上十分反常。翻开小说,首先使人感到惊讶不已的是文本杂乱无章的表层结构。把《项狄传》的文本形态与常规的文本形态作一个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项狄传》的文本外部形态表现出一些极不寻常的特征:

1.运用某些符号或特殊的图案表现特定的意义。小说中星号、破折号、省略号、线条、古怪的图案、各种型号大小不同的字体等等不时出现,其中星号和省略号常常用来表示作者省略了某些有伤风雅的段落或文字,第一卷的第十一章插入一张黑页以表示对于死者的哀悼,第九卷的两章完全是空白,用来暗示叙述者的头脑也是一片空白。

2.材料的移位。小说的“前言”不是在正文之前,而是出现在第三卷的第二十章之后。小说的“献辞”不仅照常规出现在正文之前,而且第5卷之前又出现了一篇献辞,第1卷第8章和第9卷之前也出现了类似于献辞之类的东西。第九卷的第18、19章两章竟然是空白页,这两章的内容后来却出现在第25章之后。“前言”不在正文之前,反而出现在第3卷的第20章之中,是因为只有到这时候,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暂时离去,叙述者才有空余时间来写通常所必要的前言。这种解释看起来滑稽可笑,实则表现出作者对于小说创作成规的充满智慧的揶揄。与其说是一种艺术创新,不如说是斯特恩以一个智者的优越姿态玩弄的文字游戏。由此也可以看出,小说不仅仅可以叙述故事、描写情感,还可以追寻人物的内心意识,表现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受。正如黄梅所说:“《项狄传》的自由不羁的笔触与其说是有‘颠覆意图或作用,不如说是反映了小说在18世纪里作为尚未定型的文类所拥有的巨大的可塑性和相对宽阔的空间。”{11}而后现代主义小说正是在对于传统小说创作成规的反动中秉承了斯特恩所开创的另类方式并将其发扬光大。

3.各章篇幅长短不一。小说有的部分很长,如第2卷第17章有21页之长,而有的部分很短,只有一段话,甚至一句话。如第4卷的第4章只有一句话:“父亲自言自语地说:现在谈战争抚恤金和近卫步兵第一团合适吗?”第7卷的第11章也只有一行:“旅游好处多大啊!只是太让人兴奋了,但你可以从下面一章找到补救办法。”第四卷的第四章因为有些问题不适合谈,所以叙述者干脆什么也不谈,因此,一章的内容只用一句话来表现;第7卷的第11章也许是为了表示叙述者确实太兴奋了,以至于无法谈得更多,所以只用一行字来表达这种心情。作者似乎认为,小说的形式应该与其内容相适应,才能谈得上自然、真实。斯特恩“小说的典型特征就是布局的不同寻常,甚至典型材料也常常是不同寻常的”{12}。由此可见,斯特恩的小说中表层结构的错乱无序实则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结果,目的在于遵循叙述者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达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融合。

三、心理空间的组合方式

《项狄传》叙述了许多表面上毫无关联的事件,这些事件常常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有关各个不同的事件的内容零乱无序地混杂在一起。而这些本来就模糊不清的故事在叙述时,又不时被叙述者的倒叙、插叙、幽默的怪想或评论以及东拉西扯的离题话语所打断。因此,整个小说的情节既没有一定的时间顺序,也缺乏因果逻辑联系,而是以心理空间的组合作为串联故事的方式。

时间顺序一般与因果逻辑紧密相连,并常常表现为某种因果逻辑关系。18世纪小说一般用直截了当的方式讲述故事;故事有一个相当稳定、平衡的逻辑结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斯特恩却打破了刚刚确立的新的文体规范。《项狄传》立意于表现主人公的奇思异想,因而作品没有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思绪在过去与未来之间随意穿梭,整个作品由一些彼此独立、互不关联的故事连缀而成,小说的情节在逻辑上与时间一样混乱不清。从主人公出生时鼻子被夹扁会转到一个陌生人的大鼻子上,而且一谈就花去二十几页的篇幅;叙述者说要告诉读者关于托比叔叔与寡妇的故事,但是话刚说完,就把读者撇在一边,自己旅行去了。诸如此类的事件序列的随意转换使小说内容芜杂,逻辑上也极为混乱,以至于热衷于故事情节的读者难以卒读。

《项狄传》的谋篇布局遵循的是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主人公的内心生活是凌乱无序的,因此,小说的表层结构也就显得杂乱无章,叙事线索断断续续,情节零零散散。相对于传统的叙述结构而言,《项狄传》是“混乱”的。而这种不合逻辑的“混乱”的表层结构与人物支离破碎的心理反应却是相吻合的。小说发展到20世纪,《项狄传》的故事串联方式终于大行其道,小说的叙述中心不再是人物的外部动作而是他的内心意识之流,意识流小说家们打破叙述时序,把小说的结构变成了传达其美学意旨的工具。可以说,18世纪英国斯特恩的创作已经具备了后世意识流小说所具有的“一种同读者群体共享的秩序相对立的、独特的、个人的想象秩序”{13}。他的小说的结构完全遵循心理活动的自然规律,因而作者的笔触可以深入到人物的主观意识活动之中,通过挖掘人物的全部意识领域来完成小说创作。“如果作家能够以个人的感受而不是以因袭的传统作为他工作的依据,那么,就不会有约定俗成的那种情节、喜剧、悲剧、爱情的欢乐或灾难……”{14}只有打破外在的故事情节结构,在对于细小平凡的、零星的生活片断和事件的描写中才能够充分表现人物意识的全部内容,并在其中探寻出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生内涵。

《项狄传》深受20世纪许多作家的青睐,最近这部两百多年前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出版,大概也能说明问题。《项狄传》这种具有反故事、反情节意味的小说模式可以说为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并至今为人推崇。

作者简介:赖骞宇,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小说、叙事学。

①转引自布斯:《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周宪译序,第2页。

②李维屏:《英国第一部实验小说〈项狄传〉评述》,《外国语》,2002年第4期。

③⑩{11}黄梅:《〈项狄传〉与叙述的游戏》,《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2期,第15页。

④布斯:《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48页。

⑤Laurence Sterne,Tristram Shandy, Penguin Books Ltd.,London,England,1987.Vol.ⅵ,C.40,p. 248.文中所引小说原文皆出自此版本。

⑥Laurence Sterne,Tristram Shandy, Penguin Books Ltd.,London,England,1987.Vol.ⅵ,C.40,p p.453-454.

⑦Chris Baldick,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33页。

⑧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朱乃长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79页。

⑨Viktor Shkolvsky,A Parodying Novel: Sternes Tristram Shandy, from Laurence Sterne-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p.67, ed. By John Traugott, copyright 1968 b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2}Viktor Shkolvsky, A Parodying Novel: Sternes Tristram Shandy, from Laurence Sterne —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p87, ed. By John Traugott, copyright 1968 by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3}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1页。

{14}弗吉尼亚·伍尔夫:《论小说与小说家》,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责任编辑:水涓)

猜你喜欢

斯特恩
A斯特恩、B斯特恩、C斯特恩
斯特恩 不打篮球的篮球人
斯特恩是个工作狂
《项狄传》混沌叙事探析
MatlabGUI仿真在原子物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什克洛夫斯基语文体小说创作探源
谦和独裁者
对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新认识
谁杀死了法国亿万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