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探索历程

2009-12-21周德新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9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周德新

[摘要]唯物史观要求民众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实现目的与结果的统一,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一要求体现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就是要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通过大众化过程掌握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创造历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唯物史观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同时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来说,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之义。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思想形成过程中已经深深融入了这个重要的原则目标和要求,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确立了基于物质生产方式的正确解释世界的方法。但马克思对世界的解读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任务应该由人民大众来完成,必须努力让人民大众掌握科学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非唯物史观哲学家的救世主心态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能够创立就在于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解读世界的基本出发点,同时将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民大众联系起来,从而为唯物史观奠定了现实的基础。但对世界的解释并不是哲学家的目的,任何纯粹的理论家都不可能只停留在对世界的解释上,解释世界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这一点可以说是从有哲学家的时代就开始了。

柏拉图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之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柏拉图的《理想国》使不少思想家对人类社会的改造不是依据现实的社会力量,而是从道德或者精神的世界中寻找力量来统治世界,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也只是从道德的层面上进行批判,而不能从社会存在的根本——物质生产方式中去寻找批判的力量与社会建构的力量。那些旧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们也不能从中幸免,他们也无一例外地从道德批判的角度来批判社会,从精神力量的角度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是不能只停留在理论、道德的批判层面的,这也就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对那些没有把握唯物史观的哲学家们来说,他们是无法把握唯物史观的这一观点的,因此他们对现存社会的批判不可能彻底,他们的社会构建也就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出现,而只能是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存在。虽然曾有空想社会主义者试图将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带到现实中来,但他们远离社会现实的构建在现实的社会中根本无法建构起根基扎实的大厦,他们的构建无一例外不是以失败告终。

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世界中,自己并不是救世主,这个世界也根本不存在救世主,真正的救世主就是人民自己,恩格斯将这一思想表述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观点是马恩唯物史观的彻底性表现,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所应该具有的观点,也是一个为历史发展所证明了的真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虽然杰出的历史人物在引导人们走向自我解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造就他们,使他们成为时代英雄的原动力是隐藏于人民群众的时代需求之中的,正是人民对社会变革的迫切需要,历史才给那些英雄人物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给了他们在历史上的一席之地。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牢牢的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结合在一起的,要坚持唯物史观就必须接受和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尊重,中国共产党人将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根本保障。战争年代,正是因为人民的支持和大力参与,中国革命才得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夺得革命的最后胜利。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伟大复兴都是因为坚持唯物史观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奇迹的发生同样证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坚持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同样也要求正确把握了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者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原则,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行一种理论的反思,将这种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规律总结出来,使之成为一种普遍的真理,并再将这种普遍的真理送到人民群众中去,武装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好、更自觉地创造历史,解放自己。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种创造应该是一种自觉的,只有当这种创造是在一种理性自觉的基础上进行,人民群众所创造出来的历史才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自身服务。这也就是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提到的“人离开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未能预见的作用、未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越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越加符合。”但在现实的世界中,由于人们还不能真正“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因此“人所期望的目的只是作为例外才能实现,而且往往适得其反”,针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种情况,恩格斯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以人类的理性使人的行为回归到一种自觉上来,这种手段就是“计划”,“只有一个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和分配的自觉的社会生产组织,才能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正像生产一般曾经在物种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一样。历史的发展使这种社会生产组织日益成为必要,也日益成为可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将从这种社会生产组织开始,在这个时期中,人自身以及人的活动的一切方面,尤其是自然科学,都将突飞猛进,使以往的一切都黯然失色。”以“计划”的方式将人提升起来,使人能够自觉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按规律来活动,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创造历史。

人要达到这样一种高度的自觉就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而且理论不能够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外部力量的指引,理论家对人民的引导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以救世主的姿态去指点人们如何行动,而是努力帮助人们了解、掌握历史发展的方向,使人们从一种“自在”的状态提升为“自为”状态,使人民不仅在客观的物质生产活动中无意识地创造历史,还要让他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有意识的来创造历史,自觉成为历史的主人。这也就是马克思的又一个著名论断,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论断:“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让科学的理论掌握群众,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行为成为一种“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活动,从而使人们活动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相符合。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于当代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无疑是一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精彩篇章,但在我们期待更精彩的篇章时,也应该要防备出现“人所期望的目的只是作为例外才能实现,而且往往适得其反”这样的局面,必须努力使人们的行为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符合科学理性的要求。因此,在我国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导致“预定的目的和达到的结果之间还总是存在着极大的出入。”当我们渴望着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时,却在不经意中忽略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统筹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并没有提高生活质量,环境的破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活质量,甚至危及到了生存的安全;当有些领导干部出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心来发动人民群众从事特定的经济活动时,由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把握不够,他们所倡导的利民工程却最终变成了害民工程,出于构建和谐干群关系的好意却因为自己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不科学而导致了干群关系的紧张。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要求,让科学的理论掌握群众,让人民群众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让当代中国民众都能够共享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共享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不仅是一个历史进程,而且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广大人民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成了人民群众的自觉,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才算真正达到了其本身的目的。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