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提升

2009-12-21马海波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9期
关键词:实力国家建设

马海波

[摘要]良好的国家形象是软实力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北京奥运会给我国软实力的培育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对提升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应准确定位我国的国家形象,大力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软实力国家形象

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从提出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何培育我国的软实力,有效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已成为从高层到学者都要探讨的课题。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概念界定

目前在国际政治领域,“软实力”一词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对于软实力这一范畴,学术界看法不一。约瑟夫·奈把国家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类。约瑟夫·奈认为,硬实力(hard power)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实力,如领土、人口、科技和自然资源等。软实力(soft power)是指能够影响他国意愿的无形精神力,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国际信誉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

学术界通常将国家形象范畴中的国际形象范畴等同于国家形象,这实际上将国家形象这一范畴的外延缩小化了。事实上,国家形象是一国的国内公众及国外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现状的综合评价。国家形象从外延上分为国内形象和国际形象两大类。通常学者把国家的国际形象等同于国家形象,这是可以理解的。

制约软实力和国家形象提升的因素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与六十年前相比,中国的软实力建设的速度与程度十分明显,国家形象同时得到大幅度提升,让国人深受鼓舞,为世界所瞩目。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要与欧美国家相比,与我国要成为世界上负责任、有作为的大国目标相比,仍有很大距离。我国软实力的培育和国家形象的提升的工作还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道路还很漫长。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于注重国家硬实力,对培育国家软实力信心不足。从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就树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一切围绕经济发展而展开。考核各地官员的指标主要就是GDP。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无论是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产值和利润就是一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也强调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但事实上,GDP指标的快速显性效应和软实力培育的长期滞后效应决定了各地官员不可能重视以文化为重要内容的软实力建设。“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想观念就是三十多年来我国发展的现实写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出现了许多矛盾和社会问题集中爆发的特点,客观上加大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难度。各级官员依然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发展经济,而对于如何化解矛盾,改变思维方式,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去培养软实力,既感到信心不足,也感到难以下手。软实力的培育需要耐心和时间,对硬实力的促进作用是不会立竿见影。国家形象的提升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市场经济中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这让各地政府很难有持久的耐心。

第二,对于作为软实力核心的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道路。中国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政治制度、民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制度符合当前的中国国情,符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有自己的优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西方世界总结为“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在当前中国,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建设的中心。党的十七大把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今后的一项战略任务。我国虽然是一个文化资源的大国,但文化的发展长期得不到重视,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提升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手段

在当今世界,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使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国际社会十分关心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什么样重要的角色,中国向何处发展,中国应为世界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国家形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一机遇面前,我们应当重视软实力的培育,摈弃传统做法,运用现代传播手段,争取话语权,大力提升国家形象。

对中国新时期的国家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塑造良好国家形象,首先是应对新时期我国国家形象进行准确定位。基于我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以及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的国家形象应定位为: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大国形象。中国所塑造的国家形象必须向世界表明:中国将是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中的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中的中国将坚持自己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发展中的中国将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致力于世界的繁荣昌盛;发展中的中国将是一个负责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国。

毫不动摇地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当前重视软实力建设的同时,应毫不放松以经济和军事为代表的硬实力建设。应清醒地看到,硬实力的发展是软实力建设的根基。中国的经济总量虽已名列世界第三,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6%。从人均角度看,依然是世界上较为贫困的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仍然是我国长期应坚持的首要任务。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国家形象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塑造和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关键在发展。

加强以文化和价值观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建设。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种以文化形象为内容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产,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奥运会上,“人文奥运”的理念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但内涵挖掘还不够。奥运会后,我们应大力推动自身的文化建设,大胆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不断开展文化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我国的文化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要立足于国内文化建设,目前及今后更要注重对外文化交流,开展文化外交。如前所述,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同时也是文化教育大国。国家应把文化作为战略性产业来抓,转变把文化仅仅当作是附庸之物的错误观念。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文化产业走向世界要“卖”出去,而不是仅仅“送”出去。国家应扶持最优秀的文化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推动品牌化进程。要积极开展国际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倡导多元文化共同发展,进一步提炼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发挥地方和民间的力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之路。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不仅将“科学、民主、平等和人权”为代表的传统普适价值引入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化进程,而且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同时具有普适价值的价值理念。近年来,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符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取向,是对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伟大贡献。中国不仅要学会吸收人类已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参与国际政治话语权的建设,为全人类的文明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改革媒体管理体制,提高对外传播效果。当今世界,媒体大战已呈白热化,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占领了传媒高地,就会在提升良好国家形象问题上占据了先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新华社在18分钟后就快速对外发布了地震消息,中央电视台在32分钟后播出相关新闻,并全天候制作特别节目,现场播出实况。管理部门允许境外媒体深入灾区自由采访报道,这一做法极大转变了国外对中国传媒的刻板印象,赢得了好评。事实表明,管理部门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严格管理的同时,给国内媒体适当松绑,相信我国媒体从业人员的自觉性和职业操守,给媒体一定的独立采编权和播出权。塑造出真正有世界影响力的传播媒体。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党和政府更加重视软实力的培育与国家形象的提升。去年拉萨事件和奥运火炬境外传递事件提醒我们必须把国家形象的提升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位置。目前我国已具备了较强的硬实力,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改善和提升国家形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全体国民应共同努力,加强软实力的培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积极良好的国家形象,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实现和平发展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实力国家建设
软实力致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