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输”与“疏导”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2009-12-21商献民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灌输大道理矛盾

商献民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很多,“灌输”与“疏导”即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我们在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过程中,其实施的效果往往因人、因事、因时、因环境而异。现就“灌输”与“疏导”这两种基本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作以简述。“灌输”一般是在较大场面进行宣讲大道理、强调大原则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如宣讲国内外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单位的中心工作任务等。通过系统的“灌输”让广大职工群众能认清形势、了解党的政策和当前的中心工作任务,从而端正思想态度,积极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灌输”是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简报等形式来实现的,也可通过组织职工集体学习、宣传演讲、专题讨论和测验考试等形式来实现。“疏导”主要是在较小的场合下进行,特别是在开展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时,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形象的比喻、推理等来阐明事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破除思想障碍,放下思想包袱,安心搞好本职工作。其实施的方法有家访谈心,沟通了解等。“灌输”与“疏导”的相同之处都是向受教育者讲清道理,辨明是非,通过对职工实施教育,促使其提高思想觉悟,积极投入到工作和生产中去。其不同点在于:前者运用范围较广,场面较大,一般通过会议等形式向广大职工群众讲大道理,作正面宣传教育:而后者则是小范围的,针对少数或个别人进行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具体实施行为和效果来看,前者需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注重声威并用;而后者则讲究和风细雨、顺水推舟,力求水到渠成。例如:某一个交管站,其职工因内部利益分配和生活琐事存在纠纷,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矛盾。上级单位派了两名管理干部到这个站召开全站职工大会进行调解,先由一名干部在会上讲了一番当前任务重,时间紧,大家要以生产任务为重,互相礼让,求同存异,努力完成任务的大道理:接着,另一名干部也在会上提出这些方面的要求,满以为矛盾可以化解了。但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找出矛盾的原因何在,因此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矛盾也没有得到化解。相反,职工们还在会上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闹得不可开交,几经劝阻,才得以平息。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得出:凡事只讲大道理不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又如:某交管站有一名青年职工,参加工作已近10年,可他经常酗酒打架,一贯表现较差,使站里的人深感“头疼”。后来,其上级运管所安排分管所长和团支部书记对其进行帮助,在客观地分析了他的思想状况和存在问题的根源后,由分管所长深入该站蹲点,同这位职工谈心交友,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他、帮助他,并给他一些支持、鼓励,同时向他谈了“破罐子破摔”的危害性,帮助他放下思想包袱。通过谈心,了解到这名职工由于与站里的同志因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了一些矛盾,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很窘迫和无奈,于是,行政部门给他重新调换了单位,解除了他思想上的障碍。从此,这名职工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焕发出了青春,干起活来浑身是劲,生产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同志们都说他变了个样,以前的坏习惯彻底改掉了,年终还被评为单位的先进个人,次年当上了站长,不久还入了党。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在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应当“多疏少灌”。一般多采用疏导启发的方法,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扬长避短,效果十分明显。与死搬硬套、讲大道理或发号施令的“灌输”方法相比,“输导”的方法则往往事半功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就是所谓“宜疏不宜堵”的道理。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其具体情况而定。总而言之,“灌输”有“灌输”的优势,“疏导”有“疏导”的长处。在实际工作中,要力求做到用“灌输”来指导“疏导”,以“疏导”来促进“灌输”。二者互为表里,互为补充。若忽视了“灌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不透,职工群众对国家大事认识不清;而忽略了“疏导”,则难以调解职工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也不能很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地把握和运用好“灌输”与“疏导”这两种基本方法,做到入情、入理、入脑、入耳,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灌输大道理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必要的灌输教育
张添翼:德育应坚持“最少灌输”原则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灌输理论的当代境遇及其改进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
评“灌输论”的学术论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