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督重临》中叶氏哲学思想分析

2009-12-18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

陈 盛

摘要:本文从经、纬两线分析了叶芝诗作《基督重临》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体系。笔者认为,该诗已能窥见叶氏哲学思想的雏形,对该诗小型哲学体系的分析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也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叶芝谜一般的哲学世界提供了一个参考。

关键词:历史循环论 锥体螺旋 虚无主义 大记忆 大年 贵族理论 神秘主义

基督重临

威·巴·叶芝

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呀旋转,

猎鹰再也听不见主人的呼唤,

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

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

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

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淹没其中,

优秀的人们信心尽失,

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

无疑神的启示就要显灵,

无疑基督就将重临。

基督重临!这几个字还未出口,

刺眼的是从大记忆来的巨兽:

荒漠中,人首狮身的形体,

如太阳漠然而无情地相觑,

慢慢挪动腿,它的四周一圈圈,

沙漠上愤怒的鸟群阴影飞旋。

黑暗又下降了,如今我明白

二十个世纪的沉沉昏睡,

在转动的摇篮里做起了恼人的噩梦,

何种狂兽,终于等到了时辰,

懒洋洋地倒向圣地来投生?

( 袁可嘉译)

一、引言

威·巴·叶芝, 爱尔兰诗人,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凭借其高超的诗歌技巧,以及其象征主义、神秘主义、民族主义等哲学倾向享誉世界文坛。发表于1921年的《基督重临》一诗,被公认为其晦涩难懂、蕴含哲理的一首佳作。此时,叶芝正处于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哲学思想日趋成熟,诗歌创作技巧已炉火纯青。叶芝曾说过,诗歌的创作就是:“把你的思想锤炼到一个整体中去。” 在《基督重临》中,叶芝完美地将他的世界观融入了一个历史循环论的小圆圈。对该诗的哲学思想研究,多为一些零星的片断分析,如A·G·斯多克、布鲁姆以及布努纳在关于叶芝的专著中对该诗的主题和哲学思想稍有涉及,J·R·哈里森撰写了学术论文专门分析该诗的哲学思想,认为它完全是尼采哲学的重现。而本文作者认为,该诗体现的哲学思想更为深广,其中埋藏了叶氏哲学体系的雏形—— 一个小型的哲学框架。作者从纵、横向剖析该诗的哲学思想, 若说这首诗宛如一件闪烁着“金光和银光”的“绣花衣裳”,避开那神秘的光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编织衣裳的“经线”——诗的主题:叶芝杂合了柏拉图和印度思想中“大元年”、尼采的“永恒轮回”以及维柯的“理想轮回”的历史循环论;及其“纬线”——叶芝的哲学倾向:“虚无主义”、“大记忆”、“贵族说”和“神秘主义”。

二、“经线”:《基督重临》的历史循环论主题分析

标题《基督重临》暗示了创作的基调,从辨证的观点看,《基督重临》暗指另一个事实,即在“重临”之前,一定存在基督的“初临”。人类历史运动就好像一只运转的轮子,一个循环的结束导致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换言之,我们用标题“历史的循环”来替代“基督重临”,在意义上无疑是恰如其分的,而叶芝选择了后者,因为,它的蕴涵更加深刻。“基督重临”典出《圣经新约》中《约翰福音》、《马太福音》两章,包含两层含义:基督复活以及被伪基督摧毁的世界重生。 显然,在下面的诗行里,叶芝将解释一种人类或人类精神的历史循环运动。那么,叶芝历史循环论观点是什么呢?在晚年哲学著作《幻象》中,叶芝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哲学体系。表明了历史循环论的几个基本观点:“大年”、“锥体螺旋”、“月相”、“巨轮”。①除“月相”外,在该诗中叶芝对其他三个概念已有较成熟的阐述,足以说明叶芝的历史循环论观点在此时已基本成熟了。

通过对诗歌标题蕴意的探讨,我们对叶氏历史循环论的第一层涵义有了明确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遵循着由“低——高——低”的运动轨迹,人类文明则是按“大年”或是“大轮回”的轨迹来运行的。“大年”是某些古代文明用来描述春分、秋分走过黄道十二宫的缓慢运行过程,耗时约24,000年。

“在向外扩张的旋体上旋转呀旋转,/猎鹰再也听不见主人的呼唤;”在诗的起行,叶芝引入了一个具体的、几何形模型——“锥体螺旋”来解释循环论的第二层意义。“螺旋体代表着个人生命的时空运动,也代表了历史的运行。当一个锥体向它的尖端运动时,与此同时,另一个正向它宽阔的底部运动。两个进行着反向运动的锥体,一个的顶点正好在另一个的底部正中。” ②“锥体螺旋”在叶芝的作品中出现频率相当高,借助该几何形象,叶芝生动地勾画出了其历史观点以及旋体运行轨道。

诗歌结尾处,叶芝推测出螺旋运动的时间跨度,自圆其说,完善了他的历史循环论。

“二十个世纪的沉沉昏睡,

在转动的摇篮里做起了恼人的噩梦,

何种狂兽,终于等到了时辰,

懒洋洋地倒向圣地来投生?”

“二十个世纪的沉沉昏睡”表明叶芝确信2000年是 一个“锥体螺旋”运动的时间。“噩梦”、“转动的摇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投生”则表达了这个动荡的社会将会被一个新世纪所替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通过在诗歌的三个重要部位对历史观进行的阐释,叶芝将诗歌的主题,即叶氏历史循环论表达得十分明确:人类文明是沿着低——高——低的轨迹运行的,运动方式是螺旋形的,一个螺旋运动周期约为2000年。

当然,叶氏循环论不是天成的,而是集聚了印度哲学、维柯、柏拉图以及尼采的思想元素,是东西方哲学思维的杂合。如“大年”在古印度就被称作“瑜伽年”。据资料记载,叶芝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接触印度教和佛教,1885年,成为“都柏林秘术会”的早期成员,在印度传教士查特基的指导下研究印度哲学。精通印度教和佛教的勃拉瓦茨基夫人对叶芝历史观的形成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傅浩先生在评析《基督重临》的主题说:“实际上,叶芝的信仰就是勃拉瓦茨基夫人预言的翻版。”③ 勃拉瓦茨基夫人的学生希内特所著的《佛教密宗》(1883)也是激发叶芝对东方哲学产生巨大兴趣的书籍之一。④ 由此可见,印度思想和佛教思想在叶芝的哲学思想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此外,叶芝是一个爱炫耀知识的人,事实上,他的确是博学的。因此,印度和佛教思想绝对不是其历史循环论形成的唯一来源。“柏拉图年”是他历史观形成的另一源泉。威尔逊描述了当年叶芝研究“柏拉图年”的情形:“正如叶芝自己所说,它(柏拉图年)本身是难以了解的 , 但是我们能根据它的构成成分来猜测它的结构。”⑥简言之,“大年”理念来自印度思想和柏拉图哲学,叶芝主观能动地把它们移植到了该诗中。

维柯和尼采的历史循环论思想同样为叶芝提供了理论支撑,如“锥体螺旋”、“大轮”等概念的形成都受到他们的影响。维柯认为,人类社会是按出生、成长、发展、衰微和死亡几个连续的阶段来发展的。首先,是一个荒蛮阶段,从中衍生出“神灵时代”;然后是“英雄时代” ;紧接着是“凡人时代”,最后一个阶段是“混乱时代”,它导致一方征服另一方,或双方内部的瓦解。其后,一个原始的时代又降临了,如此的重复往返,无穷无尽。《威·巴·叶芝与传统》一书中,威尔逊分析了维柯思想在《基督重临》中的再现。“在我看来,毫无疑问,叶芝《基督重临》主要的思想来源,也就是他对历史的认同态度早已被维柯发现。我们不难看出叶芝在维柯理论中发现的内容以及对该内容的赞同。” ⑥至于尼采,“他的早期作品被认为对叶芝的思想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⑦众所周知,, “永恒轮回”是尼采重要的理论之一。在《快乐的科学》一书中,尼采阐述了他的历史循环论思想:“你现在和过去的生活,就是你今后的生活。它将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绝无新意,你生活中的每种痛苦、欢乐、思想、叹息、以及一切大大小小、无可言说的事情皆会在你身上重现,会以同样的顺序降临……”⑧同维柯一样,尼采也认为历史发展是从一个低点——高点——低点的无穷尽的循环运动;另一方面,他们认为次序源自混乱,组织源自无组织,逻辑源自非逻辑。毋容置疑,叶芝是两位大师历史论的忠实追随者。《基督重临》中, 叶芝倾力描述了新纪元来临之前的无序场面。诗歌的第五行“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 验证了尼采的断言,世界正处在像一条大河似的不断向前奔流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就是:混乱。 第二段开头,诗句“无疑神的启示就要显灵,/无疑基督就将重临。”‘基督重临重申了叶芝对即将从混乱世界中诞生的新时代的热切期待。

综上所述,叶芝的历史循环论是集中了柏拉图、印度教、尼采以及维柯的历史论观点的一个大拼盘。叶芝在这个“拼盘”中加入了一个“锥体螺旋”的意象,完善了其历史循环论观点。

三、 “纬线”——虚无主义、叶氏‘大记忆理论、精英理论和神秘主义

首先,要分析的是体现了叶芝价值判断的叶氏虚无主义。诗中,叶芝描述了一幅衰败的基督文明的混乱、无序的情景:

“一切都四散了,再也保不住中心,

世界上到处弥漫着一片混乱,

血色迷糊的潮流奔腾汹涌,

到处把纯真的礼仪掩埋其中;”

诗句“再也保不住中心”意指西方传统价值观念的判断已经摧毁了;“纯真的礼仪掩埋其中”强调了美好的西方传统的衰落。尼采的虚无主义著名论断“上帝死了”,在此再次找到了表达空间。一般认为,尼采的虚无主义涵盖两层意义:一是否定一切存在的极端怀疑主义; 二是强调所有的价值都是没有根据的,一切都是不可知而且不可相传的。虽然叶芝和尼采对虚无主义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但其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要表达精神上的无序、批判西方传统道德的缺失、无政府主义的盛行、相信历史到了一个轮回的尽头。

除虚无主义思想之外,叶芝汲取柏拉图和尼采的“贵族理论”,将该理论进一步深化。西方“贵族理论”概念最早来自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认为贵族是道德和智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人,因此,适合统治普通人。作为一个著名的“激进贵族”, 尼采甚至认为全民族的存在就是为了产生几个“伟人”。至于叶芝,在童年时就自视高人一等,对其他同学不屑一顾,总是梦想着有一天会出人头地。在《库勒与巴利里》一诗中叶芝把“格雷戈里夫人(也包括他自己)看作是贵族文化传统的‘最后一位继承人”⑨成名之后,他更是醉心于推广精英文化,希望在民间唤起贵族理论的回归。⑩接下来的两行诗:“优秀的人们信心尽丧,/坏蛋们则充满了炽烈的狂热”, 叶芝用“优秀的人们”回应尼采的“伟人”;用“坏蛋”来回应“普通人”,字里行间,叶芝毫不迟疑地将贵族理论推向了极端。“为什么坏事总是发生在好人身上?”这个困扰尼采终身的问题应是叶芝这几行诗对应的解释了。

其次,叶芝曾用这样一段话来解释他诗中的“大记忆”:“是一座储满了意象的仓库,是个性与精神的终极财富。”同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一样,它指的是人类心理最深处所积淀的人类世代相传的经验、记忆和智慧。 “巨兽”,《基督重临》的主角,代表了叶芝记忆中与远古相连的大智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荣格和叶芝在这一点上是殊路同归的——伟大的文学都是“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下,人类原型意象的表达。

最后,叶氏的神秘主义在诗中物化成了“沙漠上的鸟群”和“巨兽”等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叶芝一生都致力于神秘主义的研究,他的神秘主义源自对柏拉图主义、印度教、卡巴拉教、通灵学说的研究, 另外,史威登保 、伯麦、布莱克和其他一些神秘主义作家对其影响也颇深。叶芝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是紧密联系、不可割裂的。在大多数诗中,叶芝将象征转化成了其神秘主义的载体。一方面,象征是其神秘主义的产物,另一方面,象征又加强了他诗歌的神秘性。叶芝擅长用古代的象征来唤起人们的情感,在《基督重临》中, “沙漠上的鸟群”取义古代埃及的“黑鸟”的象征意义,表示的是“混乱”与“死亡”。在诗歌的结尾处:“何种狂兽,终于等到了时辰,/懒洋洋地倒向圣地来投生?”,诗中“狂兽”的形象是“人首狮身”,很明显临摹了古埃及斯芬克斯的形状, 它将会前往“圣地”重生。 “人首狮面”的斯芬克斯将整首诗歌带入神秘气氛。斯芬克斯亦人亦兽,亦怪亦邪,它的重生将为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未来世界呢?然而,叶芝始终用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迎接着想象中贵族统治的新纪元:“极度完善的贵族文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严格的等级区分,伟人们的大门一大早就挤满了请求者,巨大的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一切都依靠着少数几个人,依靠着国王,而国王又依靠着更伟大的神,在任何领域都是这样,包括在宫廷里、家庭中、不平等制定了法律。”{11}

四、结语

在《基督重临》中,叶芝不但表现了精湛的诗歌技巧,而且巧妙地将该诗变成了其哲学思想的展示室。展示品包括:叶氏“历史循环论”、“虚无主义”、“大记忆”、“精英理论”和“神秘主义”。《基督重临》比《幻象》(叶芝称之为“我书中的书”)一书要早发表5年之久,勾画了叶芝哲学思想的早期框架。本文意在帮助读者理解《基督重临》中的小型哲学体系, 同时为读者进一步阅读叶芝的哲学思想核心著作《幻象》架起一座引桥,进一步走进叶芝的哲学世界。

参考文献 :

[1]叶芝著,西蒙译. 《幻象:生命的阐释》[M ] .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10.

[2]Giorgio Melchiori. The Whole Mystery of Art: Pattern into Poetry in the Work of W.B. Yeats[M]. New York: Macmillan. 1961. P174--175.

[3][4][9][10] 傅浩. 《叶芝评传》.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p164, p36, p203 p108-109.

[5]F.A.C. Wilson. Yeatss Iconography.[M].London: Victor Gollancz Ltd, 1960. p147.

[6][7] F. A. C. Wilson. W. B. Yeats and Tradition.[M]. New York: Macmillan. 1958. p150, p10.

[8]尼采著,黄明嘉译. 《快乐的知识》[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4 p317.

[11]Ian Angus, George Orwell, Sonia Orwell; David R. Godine. The Collected Essays, Journalism and Letters of George Orwell. Volume: 2[C].Boston: David R. Godine. 2000, p247.

陈盛,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
浅析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
“四史”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向历史虚无主义举旗亮剑
破除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
从虚无主义到教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反思
鲁迅的虚无主义探寻
认清本质和危害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雪·火·虚
2015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方寸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