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鉴赏素质论

2009-12-18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文学作品素质

陈 巍

摘要:为使文艺理论教学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鉴赏素质服务,本文在分析鉴赏素质构成的基础之上,介绍文艺理论接受的意义,探讨当前文艺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文学鉴赏 理论接受

当理论难以与实践有效契合时,理论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长期以来,文艺理论的意识形态性越来越高度抽象概括,而鉴赏素质却越来越低下,文艺理论的功能下降到它仅只是中文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如何在当前素质教育中加强文艺理论接受,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素质是文艺理论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学鉴赏素质的构成

文学鉴赏是接受者通过审美感知,以文学作品为审美对象,结合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机能的综合活动。获得“情感愉悦”的审美享受过程。文学鉴赏体现为鉴赏者对文学作品的整体审美把握。因此;鉴赏素质的构成是由文学作品审美层次和鉴赏素质层次的统一而构成的的。

(一)文学作品的审美层次构成。传统理论将文学作品的构成分为内容要素(包括主题、题材、情节)与形式要素(包括语言、结构、表现手法、体裁)两个方面。但针对鉴赏活动,我们可对作品的构成重新观照。

当读者阅读鉴赏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接触的是作品中的语言符号,通过对语言符号的“破译”,理解了语义,读者进而知道作品中表现的是怎么回事。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情感、景象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生活图景,令读者心驰神往,玩味良久。而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会透过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领悟到其中所包含的人生真谛,世事哲理等。因此,“破译”语言符号,重构生活图景,领悟作品蕴含是构成文学鉴赏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根据这一构成环节,可以将作为鉴赏对象的文学作品分为三个审美层次:1、文学语言审美层次;2、文学题材审美层次;3、文学蕴含审美层次。其中,语言层次和题材层次属于鉴赏中的浅层次,也是基础层次,只有当破译语言,感知题材后,才可能进人作品审美的深层次,即作品的蕴含层次,这是一个综合审美感受层次,鉴赏的最主要目标也正是对作品蕴含的把握。以上三层次,构成了一个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内容,要对它做整体把握,必须依赖读者的鉴赏素质。

(二)鉴赏素质的构成、根据朱堂锦先生“所谓素质,指的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完善自我的生命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的观点,用于具体的文学鉴赏活 动,那么,鉴赏素质指的是读者在鉴赏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文本的具体把握能力。既然文学作品由语言、题材、蕴含三个审美层次构成,那么,鉴赏素质就体现为对这三个层次审美内容的把握能力。

1、语言把握能力。由于文学作品的语言是由语义、结构、表现手法等因素统一表现出来的综合形态,具有朦胧暗示性、形象性等特征。对朦胧暗示性语言的把握有赖于破译能力,对形象性语言的把握有赖于感受能力。因此,语言把握能力又具体分为语言破译能力,语义感受能力。例如鉴赏顾城的《弧线》,便是如此。

2、生活感知能力与情感领悟能力。文学作品的题材指的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而写进作品中的生活材料,具体说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环境、抒情言志的片断等,作品题材是主客观的统一体,它既包含了客观的生活成份,也融入了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就如黑格尔所说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因此,对文学作品题材审美层次的把握,离不开读者对客观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对作家主观情感的领悟能力,这二者又建立在对作家生活环境与创作个性的了解基础上。例如解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关键就在于对诗人生活经历及创作个性的了解。

3、蕴含思辨能力。蕴含指的是文学作品题材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它既包含作家创作的主导思想,也包含材料客观显现的思想。由于作品的蕴含是隐蔽在作品题材之中的,因此,蕴含具有含蓄性和复杂性。要把握作品的蕴含,就需要读者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这又离不开理性思维,事实上,蕴含的理解在深层次上就呼唤思辨能力,要理解《红楼梦》、《阿Q正传》、《浮上德》这些蕴含丰富的作品,就必须具备一定思辨能力。

当然,除以上素质外,健全的鉴赏素质还包括综合的文化素质、基本的哲学修养、健康的鉴赏心理等。但就高校理论课教学而言,以上语言把握能力等两方面素质的培养应是重点。

二、理论接受对鉴赏素质的意义

文艺理论具有三方面的实践意义,能够指导文学鉴赏、能够指导文学创作、能够指导理论的派生(理论的再创造)。这三方面的意义对整个文学活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对学生来说,最重要、最直接的意义在于指导鉴赏,毕竟,在鉴赏素质较低的情况下,不可能奢谈创作素质和理论素质的培养。

文学鉴赏是群众性最广泛的精神享受活动,如黑格尔所说,艺术品是“为观照和欣赏它的听众而存在的”。然而,并非人人都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沿着正确途径鉴赏文学作品获得美感。马克思说:“光是思想竭力体现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也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如果文学鉴赏的“现实”不能趋向文学鉴赏的“思想”,那么,就很难达到审美的高级境界,所谓“趋向思想”,就是趋向理论,趋向美学,真正按照文学的审美规律从事文学鉴赏活动。简单来说;文学鉴赏不是一种单纯的感性活动不是个别作家那种“我喜欢的小说就是好小说”的鉴赏,而是一种渗入了理性的感性活动,在理论指导下的鉴赏。因此,鉴赏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理论的加强。

那么,理论接受对鉴赏素质有何具体意义呢?首先,理论接受对鉴赏素质的形成具有直接指导意义。语言破译能力、语义感受能力可以在语言特征、文学结构、表现手法等文学理论指导下经过多次反复实践形成;生活感知能力和情感领悟能力的有机统一,应当建立在对作品构成理解上;而理论接受可以直接促使思辨能力养成,从而提高蕴含理解能力。其次,理论接受的加强对鉴赏素质的发展具有间接巩固意义。理论接受能力的提高,可以强化鉴赏者的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丰富鉴赏者的综合审美素质,健全鉴赏者的审美感受,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趣味,达到巩固的目的。

三、改进理论接受

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对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探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对教学形式的改革研究上,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事实上,文艺理论教学的问题更多是出自内容。

(一)当前理论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当代著名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文学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要素构成的。文艺理论所把握的不是这四个要素中孤立的一个要素,而是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流动和反馈过程。通过这一观点不难发现,读者的接受是文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以尧斯和伊塞尔为首的康斯坦茨学派提出的接受美学,更是将文学接受的意义、读者的作用系统地阐述出来,认为读者在完整的文学过程中不是被动的反应环节,而是积极地,能动地反作用于作家作品,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都是只通过阅读才能实现。

既然读者是文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那么文艺理论教学就应当积极地体现这一点。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通行大多数的“文学概论”教材却忽视了读者鉴赏素质的培养。具体来看,存在两大问题:

l、体系不完善、重点不突出。学生很难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分析作品,原因在于我们教材的体系是建立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是根据传统创作总结出来的规律而不是根据鉴赏归纳出来的原理。同时,在教材的重点方面,突出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忽视了文学的实践性,大量篇幅放在了文学本质论。发展论和创作过程方面,对作品论及鉴赏论则粗略概括。说到底,这是针对作家而非读者的文艺理论。

2、内容与时代脱节,与文学实践不能契合。目前我们教材中的大多数理论宗派意识较强,与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流派纷呈、飞速发展不相适应,起不到现实的积极的指导作用。例如教材重点介绍了文学形象的最高境界——文学典型,而文学创作从80年代开始便呈现解典型、泛典型的趋势。又如教材推崇备至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等,在当前创作中已显多元化发展,不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大多“不谈主义”,就像要分析《白鹿原》是何“主义”很困难一样。

为了让理论能够真正为读者服务,让读者确实能被优秀作品所鼓舞,我们有责任也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加强文艺理的接受,促进文艺鉴赏素质的提高。

(二)针对教材的滞后状况,在教学中,应对教学内容做三个方面改进;

l、明确目的、突出重点。虽然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文艺理论的创作实践意义,理论派生意义,但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科基础意义,我们必须明确:提高学生的鉴赏素质,是文艺理论教学的首要目的。明确了这一目的,我们就应当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将教学的重点从文学本质论、文学发展论、文学创作论中转移出来,放到作品论及鉴赏论中,特别要详细分析作品审美层次构成。对教材内容有所增删,降低本质论、发展论的要求,拓宽加深作品构成论内容。

2、结合实践,更新内容。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应尽可能地结合当前的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对于文学理论中的陈旧观点应加以更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接受兴趣,又突出了实践意义。

3、针对素质,加强训练。学生的鉴赏素质不可能在听完文艺理论课后就会自然提高,而必须加强鉴赏训练;在鉴赏中培养素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适当压缩理论讲述时间,增加鉴赏训练。

当然,对教学形式的改革探讨也必不可少,生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兴趣,在接受兴趣提高的前提下主动参与文艺鉴赏实践,从而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 《文学活动的文学阐释》:童庆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 《作品、文学史与读者》:德国秒曼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文学作品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从《会饮篇》人物形象中看柏拉图的文艺理论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论《文艺理论中的无产阶级》
文学作品与数学
我的祝愿:坚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