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情报头子提“两岸换谍”

2009-12-18

环球时报 2009-12-18
关键词:情报人员军情虎门

本报特约记者 崔明轩

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即将访问台湾,曾参与策划“江南案”的台湾前“军情局”少将处长陈虎门趁机呼吁大陆释放“失事情报员”(指被俘的情报人员),并提出两岸可以用交换方式,互相释放情报员。《联合报》17日的文章称,陈虎门2003年退休后,积极从事营救台湾情报员的工作,情报圈人士甚至形容他是“两岸谍报部门沟通的第二轨道”,他的话也引起了台湾岛内对情报人员现状的关注。

希望释放三大被俘情报员

据台湾《中国时报》17日报道,前“军情局”少将处长陈虎门16日公开呼吁海基会趁着两会领导人第四次会谈的机会,正式将“交换被俘情报员”的议题端上台面。他还说,如果台湾当局不方便出面谈这件事,可委托由“军情局”退休同仁组成的“忠义同志会”与大陆接触。台湾“国防部”17日回应说,两岸交换失事情报人员事涉当局的两岸政策,“国防部”会全力配合。

《联合报》17日援引陈虎门的话称,“60年来,情报人员一直在作战”。他回忆说,当年为了刺探解放军演习,“军情局”的干员曾把自己埋在演习海滩的沙子里几天几夜,“演习的共军军官上厕所没有卫生纸,就从记载着演习经过的笔记本撕几张下来擦屁股,军情局的干员如获至宝地把它带回来。我到今天都还记得那个气味啊”。不过,“军情局”对失事情报员与家属的照顾远远不够,一来 “军情局长”如走马灯般异动,二来与失事同志没有情感,连认识都不认识。他说,“大陆抓到我谍报人员,多半判刑后才公布,有时也会选择不公布,台湾则是从未正式公布被我关押的中共谍报人员”,尽管台湾筹码不多,但还是有交换的条件。

《中国时报》还报道称,陈虎门提出了具有指标意义的三大被俘台湾情报员。一是“曾担任前中共解放军将领刘连昆第二任‘交通的杨铭中”。陈虎门称,杨铭中本是前“警备总部”派驻中正机场的军官,因案判刑入狱后两人结识,杨出狱后找他,希望能替“军情局”做事,“由于杨表现优异,才被指派担任刘连昆这么重要的情报来源的交通,未料杨才刚结婚,便失事遭判死缓,关押至今”。其他两人是朱恭训与徐昌国,据香港《亚洲周刊》此前的文章披露,朱恭训上校为台湾“军情局”四处副处长,徐昌国上校为四处组长,两人2006年5月从越南进入广西境内时被捕,“这是台湾情报史上现役最高官阶的谍报人员在大陆地区失事……等于把台湾在东南亚的情报网全部交给了大陆”。《亚洲周刊》还分析称,按照“军情局”的惯例,以朱恭训的身份与层级,是不应该轻易进入大陆的,“他的情报价值远远超过接触对象,等于是‘用钻石换银子,外界因此怀疑朱恭训事件是军情局的窝里斗造成的”。《中国时报》17日的文章则称,“中共国安单位迄今未曾公开承认朱徐两人落在他们手里”。

台情报员失事有两个高峰期

两岸谍战一直备受关注。据《中国时报》17日报道,目前遭大陆判刑或监禁的台湾失事情报员,以约聘的台商居多。具有军人身份者,除了朱恭训和徐昌国两名上校外,其他人均在大陆服刑期满后释放返台,“不过,究竟有多少人,两岸均未公布数字”。陈虎门则透露,60年来台湾情报人员死亡、失踪或被捕,已经超过了1万人。

据《中国时报》披露,台湾“军情局”情报员失事有两个高峰期,一是1996年台海危机前后,失事人员以军职居多,但多半熬到服刑期满,其中关得最久的陈志骐中校坐了11年半的牢,于2006年被释放返台,“到目前为止,只有约聘人员杨铭中被关了14年,到现在还未获释”。另一个高峰期是2003年至2004年间,陈水扁在竞选场合透露大陆在沿海部署的导弹数量与位置,“这波失事人员以台商约聘情报员居多,百日内中共一口气抓了三十余人,其中至少17人被判处10年以上刑期……遭判重刑者,尚无一人获释。至于刑期未满10年者,则已有多人服满返台”。在这波失事情报员中,判得最重的是李运溥。李本是“军情局”上校,退役后改以台商身份到大陆搜集情报,“不到半年即失事,遭判无期徒刑”。《中国时报》还说,最近几年,台湾已不再派遣军职或台商前往大陆进行情报活动,因此鲜有失事案件。

《亚洲周刊》此前援引“军情局”高层人士的话披露称,北京1982年开放“台胞证”后,“军情局”先后启动了“龙腾项目”、“复华项目”、“宏展计划”、“突穿项目”和“先知项目”,其中“复华项目”最为重要。该项目是“军情局”的长期派遣计划,由编制内的军官赴大陆进行秘密的长期活动,项目成员必须在大陆潜伏1年以上,每年必须在大陆连续居住8至10个月,“台谍在大陆一下子活跃起来,连美国都要求台湾定期提供大陆的情况”。大陆发现台谍的渗透很严重后开始了全面调查,从1995年到2000年,“复华项目”成员在大陆频遭逮捕。2001年,薛石民接任“军情局长”后就正式结束了“复华项目”。此外,“军情局”干部短期赴大陆练胆识的“龙腾项目”,以及吸收台商作为“军情局”长期线民的“突穿项目”也都被停止了,就连“军情局”干部随商业贸易投资团赴大陆建立据点的“宏展计划”也被扫进了旧纸堆。陈水扁亲信余连发担任“军情局长”时,指示相关部门从海外和台湾的据点,用“网络勾连”方式获取情报,“勾连”到的对象在分不清男女老少的情况下都被一并列入“军情局”的业绩,结果损失惨重。

台湾曾关闭“交换渠道”

此外,岛内媒体也零星报道了所谓“共谍”在台湾的情况。《中国时报》17日称,根据检方的资料,近年来台湾破获多起为大陆刺探、搜集情报的“共谍案”,绝大多数是台湾人被大陆方面吸收,再返台搜集机密情报,只有一名“双面间谍”,即前“军情局”军官白金养,“曾担任大陆情报人员的他,被台湾吸收后,再被大陆收买,出售情报”。《中国时报》还称,“这几年来,台湾破获的疑似共谍案,包括刘祯国、刘岳龙父子,中科院员工陈士良、总统府官员王仁炳”,共列举13人。

《联合报》2007年11月刊登一篇文章,称大陆曾通过渠道提议“台谍换共谍”,计划将数十名罪行不重的台商间谍全都释放到香港,再由台方自行接回。报道称,大陆向台方传达的释放名单中,有一名王姓军官,在“军情局”策反解放军将领刘连昆一案中曾担任“交通”,王因刘连昆案被捕,被判处死缓,“相应地,大陆要求交换军情局手上的共谍殷伟俊、李志豪,两人都是香港侨生,毕业后进入台湾军情局工作”。然而2007年11月15日,一直为台湾失事情报员奔走的庞大为被判刑,《联合报》分析称,一方面军方怀疑庞大为拿以往知悉的“军情局”情报向对岸换人,同时也趁机向大陆表态,台湾将关闭这类非正式沟通管道。▲

猜你喜欢

情报人员军情虎门
6月历史大事记
相关论
新形势下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能力培养有效方法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情报人员培养现状及其思考
数十家全球知名服装采购商将集结虎门
第22届虎门服交会暨2017虎门时装周将举办
基于个体优势的情报人员胜任特征评析
台“防长”回应本报“台谍”报道
如何培养图书情报人员的个人素质
违建别墅谎报“军情”中山陵景区圈为私家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