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为本 弘扬人文精神

2009-12-17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以人为本

冯 薇

关键词:图书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人文关怀

摘 要:提出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实例具体阐述了图书馆如何从读者和图书馆员两方面实施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18-03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是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1988年巴黎会议的议题。孔子,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在天人合一基础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孔子的人本精神不仅在把人当作人看,尊重人格,而且注重如何做人,怎样做人,关怀人的内在道德修养。

鉴于“人本”思想在我国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各个领域将其发扬光大。公共图书馆作为先进科学技术与深厚人文积淀的结合体,是向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阅读、传播知识、提供信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她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因而更应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永远将公众精神至上视为图书馆的根本准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制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随时都可让人到馆,它的大门应当向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

1995年12月,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表了《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十二条宣言》,其中强调:“图书馆是改变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基地……图书馆应不论贫富等级,向社会所有的人平等地提供资料;图书馆尊重个人价值。图书馆要向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图书馆激励每一个人……”

日本于1996年发表的《关于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十二条建议》中也鲜明地指出:“取消利用限制;藏书体系要反映读者的需求;平等地对待每一个读者;尊重每一个读者……”

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正从以书刊借阅为主体的信息服务走向以信息交流为主体的知识服务。在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中,以人为本应成为贯穿其始终的一条主线。人文属性是图书馆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弘扬人文精神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必须体现的基本理论与根本使命。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和支点。我国图书馆界要贯彻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更加重视和践行人文关怀。内涵丰富的图书馆人文精神不仅

要倡导对读者的关怀,也要注重对图书馆员的关怀。

1 对读者实施人文关怀

1931年,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发表了图书馆学著作《图书馆学五定律》,即:“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这五定律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思想,生动地阐释了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的确,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客观需求,读者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以,图书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践以人为本,使读者切实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1.1 “人性化设计”——图书馆建筑及设施设备

随着人文理念的传播,图书馆愈发注重在馆舍建筑设计和设施设备中融入人性化的元素。人文关怀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建筑的主旋律。这主要体现在建筑所在的自然环境、建筑外观、馆内功能设计和空间及平面布局、室内色彩和装饰、植物的绿化与美化、文化设施设备等诸多方面。首先,新馆选址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营造出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休闲审美空间,有益于读者的身心健康。其次,建筑外观应兼备使用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并向生态型建筑靠拢。室内布局要从方便读者、科学发挥图书馆功能角度出发,有机组织、合理分区。植物的绿化与美化已成为体现图书馆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的一种重要方式,也要加以重视。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提供多功能厅、报告厅、展厅、影视厅等各类文化设施。采用无障碍环境设计,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在家具设备的选用上尽量考虑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图书馆应通过建筑及设施设备的人性化设计突出她独有的安静、亲和、神圣的人文环境,为读者打造舒适温馨的阅读和活动空间,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和效率,使读者感受到“家”的温暖。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于2008年9月9日正式开馆,二期新馆建筑风格注重简约和现代。室内布局以开放式阅览空间、开放的图书自由索取为主要功能特性,设有宽敞的阅览区、安静的研究区、高雅的学术区、多彩的艺术区、温馨的休闲区以及现代化的展览区和培训区,布局合理舒适,充分彰显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1.2 “满足需求 适时引导”——馆藏文献

以人为本不应只停留在读者服务的表面形式上,而应渗透到图书馆的所有业务环节中。文献采访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在这个最基础的环节中就要考虑到人本精神。“满足需求,适时引导”是图书馆为读者采选文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方面,根据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调整采访政策,及时满足用户快速顺利获取馆藏的需要,有效缓解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知识需求与图书馆的信息知识提供能力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要担负起引导读者的责任。知识具有文献内容和思想内容两种形态,作为知识殿堂和信息传播中心的图书馆,应将这两种知识形态丰富地展示出来。如果一味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要,忽略思想指引和他们的心灵需求,则会削弱图书馆的知识传播和教育职能,降低图书馆的品味。信息加工和处理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从使读者感到简便和实用的角度出发,而不是过分地追求专业需要。

1.3 “完善 改进 创新”——传统服务与创新服务

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最显著的体现是在对读者提供的直接服务上。为了广泛弘扬人文精神,各图书馆在服务模式上展开了大量的思考和探索,目前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完善和改进为手段,优化传统服务,一是通过不断创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1.3.1 优化基础服务

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给图书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社会前进了,人的需求丰富了,但以人为本是图书馆不变的追求。固守旧有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为此,各个图书馆都向传统服务模式发起挑战。图书馆的基础服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优化:规范服务行为;延长服务时间;实行大开放的借阅格局,缩短读者和资源之间的距离;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服务的多样化;减免部分收费项目;加强图书馆网络化建设……。2006年深圳图书馆新馆开馆后,取消了上网计时费、借书证工本费等传统收费项目,2008年春节,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市各公共图书馆取消了读者卡工本费等费用。2007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着力构建以“政府主导、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为主要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这种以市县级图书馆为中心,乡镇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图书流动站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被业界誉为“嘉兴模式”。 这些举措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方便,有效扩展了受众群体,实现了公平、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为公众开辟了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新渠道。充分发挥了图书馆通过各种优质服务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尊重知识的风气,从而提高全民素质的功能。

1.3.2 以创新拓展服务

长期以来,图书馆担负着保存文化、终身教育、休闲娱乐等多种职能,服务模式从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这种转变把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服务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诚然,传统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开发创新思维、拓展服务领域,才能促成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日益强大。

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要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要从实际出发,勇于打破传统的束缚。当今社会信息需求发展日趋个性化,图书馆应依据不同的读者及读者不同时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如信息咨询服务、培训服务、文化展览、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在图书馆界异彩纷呈。新加坡国家图书馆1998年开始举办“书苑之夜”系列活动,这一活动利用图书馆宽敞的庭院,邀请作家、艺术家举行讲座、表演、座谈,吸引了众多文学艺术爱好者。配合这些活动,他们向出席者介绍相关的书籍,以此再推动阅读的风气和人们艺术品味的提高,使图书馆成为文化交流的枢纽及文人墨客欢聚畅谈的场所。上海图书馆的“上图讲座”、首都图书馆的“首图讲坛”等已逐渐培育成文化服务品牌。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的崛起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应牢牢把握社会文化发展方向,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利用现代技术为读者提供一个架构科学合理、使用简明方便、速递海量信息、准确网络导航的网络资源平台,创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同时这个网络应与图书馆的活动紧密结合,为读者成功搭建一个从网上到网下的立体服务空间。

2 对图书馆员的关怀和管理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系统得以运行的最基本因素,是连接馆藏与读者的纽带,是图书馆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的主体,是图书馆理念、工作和服务的实践者。图书馆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依靠的是图书馆员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阮冈纳赞在阐述第一定律时就明确指出:“最终决定一个图书馆的成败毁誉的是它的工作人员。”图书馆有责任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有责任谋求馆员自身的发展。要使人文关怀在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得到真正落实,就必须奠基于对图书馆员的真切关怀。所以,对图书馆员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

首先要予以馆员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为其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感受到关怀,能主动自觉地工作。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公平对待每一个馆员。大力提倡民主精神和创新意识,为馆员建立伸展自如的空间,多交流,多听取馆员的心声,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培养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最佳的工作效率,为馆员自身价值的实现创造机会和条件,图书馆的业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其次要为馆员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网络文化迅速崛起。新的文化环境对图书馆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要倡导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氛围,努力创造各种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持续学习、知识创造与分享,不断改善馆员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同时要鼓励馆员开展学术研究,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发挥他们的潜在才能,使图书馆成为培育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馆员研究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沃土。同时,他们的研究成果又被应用在图书馆的建设中,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组织和个人共同发展的双赢。

图书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认识到,图书馆的发展水平与它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应。目前在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外的公共图书馆乃至香港中央图书馆都实现了图书馆大门向社会一切成员自由平等开放,无论任何人,如果只为阅览则可随意出入而无需办理任何证件。我们国内的公共图书馆实现了讲座、展览、报告会等活动对公众免费自由开放,但借书还需交付押金,不是我们的人文关怀意识不够,而是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的事实为实现我们良好的愿望设置了重重障碍。虽然不文明现象在我们身边仍旧比比皆是,但从不文明到文明是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公共图书馆在这个进程里将通过各种活动努力发挥其文化传播和终身教育职能,引导公众最终走向文明。

21世纪倡导人文精神,让我们通过人文关怀的普照赋予图书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图书馆这个有机体处于不断的生长之中。

参考文献:

[1] 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2] 吴建中.战略思考——图书馆管理的10个热门话题[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3] 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4] 王世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管理体系[J].图书馆杂志,1999,(4).

[5] 康延兴,李恩科,徐锋.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理性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4,(4).

[6] 田清娥.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7] 梁爱民.弘扬图书馆人文精神为读者做好服务[J].山东纺织经济,2005,(2).

[8] 李文芳.试论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精神[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3).

[9] 张建国,张悦忍.图书馆建筑与人文关怀初探 [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5,(12).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以人为本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