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009-12-12刘天宇

新一代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改问题课堂教学

刘天宇

摘要:许多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仍然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充分释放。笔者就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103-01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正在积极稳步地进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令人振奋。去年有幸亲身体验了新课改,首先是对理论的集体学习,紧接着深入一线,走进课堂,用学过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尤其是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颇有感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脚点的课堂教学比以前确实有很大的改善,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课堂教学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仍然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活力依然得不到充分释放。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便我们以后探索、解决。

一、教学环节僵化

课改的到来,课改先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理念创造了更为繁多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我们确实看到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个性得到了积极的张扬。但是,细品一堂堂课,我们还是看到教师的打算:必须完成教学任务。是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定的意图、一定的宗旨,否则这堂课将不知所终,师生及听课者都会感到不知在做了些什么。为完成任务总要确立一定的计划,学生他这就是教师在备课时个体形成定式的教学环节。节课都展示包括教学目标、导入语、解决重难点、课堂学生讨论、布置作业等,一节课四十分钟,如果让学生充分讨论,时间根本不够。因此,一旦时间把握不妥,就会带来这种感觉:一是半天还没进入角色,二是拖泥带水,三是草草收兵,四是亦步亦趋。先谈五分钟导入,如果在一个问题上引起了争论,这节新授课就会让人觉得怎么磨磨蹭蹭还不开场,以致后面的内容草草收尾,前面处理得比较合适,后面为了几个内容反复研讨揣摩,就显拖沓,而必将精明的变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既定计划,哪怕有多余的想法、多出的问题,一概“由于时间关系就到这里”。其实教学环节只不过是一个预定的导向,任何计划的落实都有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的艺术,教学未尝不是如此。因此,教学环节应似有似无,随势而化的,不能因袭教条,更不能成为教学定式。

二、学习方式的形式化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以合作学习为例。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合作学习形式化,主要表现为:

(一)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学习;

(二)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

(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

三、运用教学媒体的盲目化

自从多媒体走进了课堂,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就成为评价教师的又一项手段,一些评课好像都有这么一条:能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的介入确实给语文教师插上了翅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垄断的语文教学世界一去不复返了。就一篇文章而言,网络用取之不尽的资源,有人感叹:现在的语文真好教,那么多人替你备出来了,课件制作一点都不用剪辑。这拿过来就用,大大方便了教师,且不说给偷懒的大开方便之门,对于教师个体的思索也是一个禁锢之锁。这是一个框子,因为人家展示在你面前的是一幅降服你的图景,你在不自觉中被动的接受了,于是在备课是渐渐地忽视了独立的思索,殊不知“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汉姆莱特”,你对文本的解读的切身体会被人家代替了、同化了。随之而来的是又用同种框子去框住教学对象,比如一篇优美的诗歌,首先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图景,且不论这图景制作的优劣,单从效果来看,就是在强制学生往眼前图景上联想,学生本来可以通过文字自己去联想、去想象,现在眼前就成为了现实,这显示有可能与读者脑海中的反差悬殊,甚而觉得非常地失望,于是那一行行精美的文字成为了一堆堆枯燥无味的铅字。媒体的穿插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比如一篇缠绵低婉的文章,配上图景,学生不知要看书还是要看屏幕,配上乐曲,让学生不知道是和谁在对话,更没有独享文墨之香,如果那乐曲不和谐,则更是扫淡了文章的意境。

四、讨论问题过场化

现在的课堂上,确实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在张扬学习者的个性,体现学为主体的精神,讨论走向了极致,凡是讲究开放性的课堂必要经过讨论这一环节。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是很明确的,有了问题要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扩展延伸的锻炼,也可能推出一两个绝佳的辩才。但是,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讨论方式的适应性和讨论内容的适合性,以及讨论的时间控制等等。有些问题要独立思考,而且还要给这种独立思考足够的时间,这就不能采取讨论;有些问题不值得讨论,硬抛给学生去讨论,浪费时间;有些问题讨论得出了轨,以致背道而驰;有些问题不值得拿出讨论,只可提问回答。这就如一场球赛,打法的最终目标是要射门,可是我们看到一些课堂上都来踢一脚球,踢来踢去,最后找不到门了,鸣金收兵。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地深入下去。改革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带来的挑战从而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新课程改革不是按照某种指令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的探索过程。所以,在改革中遇到这样困难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拥有进取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学习的需要和成长的渴望,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

猜你喜欢

新课改问题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