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人格魅力 引领学生发展

2009-12-12何振年

新一代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教育引导德育

何振年

摘要:教育是一个双向的行为,需要在互动中完成。但是不能应为有互动的需要,教师就随意丧失了自己作为教育实施者的主动权。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实际上掌握着教育的引导方向,而教师个人的素质就成为决定教育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人素质、人格魅力的养成都直接决定教育的效果,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则能对学生个人发展起到至关重要问题。

关键词:人格魅力;德育;教育引导

中图分类号: 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0-0089-01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学校教育和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学校及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具有科学性,学生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是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及教师文化素质所共同形成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师爱。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懂得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是教师人格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还是品德的培养,都同他们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此,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教师应把和蔼可亲的微笑撒向每一位学生,用真诚炽热的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去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圆满完成他们的学业。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其次教师要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在教师岗位上,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遵纪守法,认真负责,勤奋严谨是教师的需要,是道德责任感的体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在一行,爱一行。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托起一缕真诚,用一颗对事业执著的心,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再次,教师要作终身学习的楷模。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并且这桶水是不断流动、不断更新的有源头的水。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教师应注重教育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和业务水平。而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必然要遭到时代的淘汰。

第四,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相对于人的一生毕竟是短暂的。因此,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以此培养学习的技能,在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方面,不是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进而掌握学习技巧,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并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在这些方面教师是指导者、领路人、导航员。

第五,教师要有开朗的性格和博大的胸怀。开朗的性格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心态,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体验和进取动力。具有博大的胸怀,在对学生以严格的要求的同时,能容人所不容,宽严相济,允许学生在犯错和不断改正错误中成长,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具备良好的亲和力。

总之,“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只有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具备人格魅力,才能做工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真正能够担当起培养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教育引导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彰显“人格魅力”,提升班主任素养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中学数学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