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师提高指导研究性学习素质的途径

2009-12-10王灵修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2009年22期
关键词:教师素质语文教师研究性学习

[摘要]语文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语文教师提高指导研究性学习素质的途径包括多读书、充分挖掘和利用内外资源、积极开展和参与教学行动研究、坚持进行教学反思等,并把这些途径整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语文 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师 教师素质

[作者简介]王灵修(1983- ),女,河南许昌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论。(河南新乡453007)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069-02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语文新课改的重要举措。语文研究性学习成败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从有关调研结果来看,多数语文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工作动机、知识、能力及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迫切需要全面提高素质。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当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乃至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把语文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有机地统一起来,为语文教师提供各种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但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的自主提高。素质提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是自主建构的,因此本文将从自主建构的角度探讨语文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法。

一、多读书

人们常说,语文教师是“杂家”。这似乎含有戏谑的成分,但更多的意蕴是期望,是肯定,即语文教师懂得多,语文教师应该懂得多。传统观点认为语文教材来自多种学科,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占了很大比例,而文学是包罗万象的。在信息时代,知识爆炸,语文教师应当与时俱进,懂得更多一些。同时,语文新课程是教育新理念的产物,它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新理念,承担新角色。理念和角色的转变从读书开始。此外,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条件下,学生视野扩展,所提问题更加广泛深入,这就对肩负指导责任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懂得多?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读书。百科知识以及涉及语文教育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都要读。怎样来读?一是要有选择。选自己欠缺的先读,这样更有针对性,这种需要也会强化读书的动力,增强读书的效果;选价值高的精读,先阅读题目、内容提要、目录、序等判断文献本身的价值,从而决定弃取或者是泛读、精读。二是要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联系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教育教学实践,认真思考,勇于吸取新思想,敢于怀疑和批判不合理、不完善之处。三是要积极采用阅读策略,如画线、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概括信息、推理信息、确定重要内容、质疑释疑、激活原有知识等,以促进理解。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内外资源

每个语文教师的内外资源都是非常丰富的。从内部来说,主要是心理资源。作为心理成熟的个体,每个教师都有稳定的个性,既有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又有性格、能力、气质,还有能认识、体验、调节自身及其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自我意识,以及个人所拥有的理性知识和生活经验。这些资源均可用于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或提供动力支持,或提供智力支持,甚至兼而有之。从外部来说,既有大量的人际资源,如校内的同事、领导和学生,校外的教研员、高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又有海量的社会资源,如互联网、影视广播、文化设施、民俗民情、日常生活、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它们都是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可利用的学习资源。

怎样挖掘和利用内外资源?以教师实践性知识为内部资源的代表,根据研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大部分是教师没有意识到的,即所谓的内隐知识或缄默知识,只有少量被意识到了,这一部分称为显性知识。但这种区分是日常生活状态下的,内隐知识在意志努力的情况下也能被提取。之所以要把内隐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因为它们也是教师专业活动经验的结晶,左右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教师可以通过同事评价、专业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等形式使自己的内隐知识显性化。这样,教师就能把这些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改造,自觉迁移到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同时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就外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来说,关键是要时时抱着学习的态度,把整个自然和社会作为学习的课堂,勤于思考,及时梳理,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并有意识地激活、运用。例如,同是观摩他人教学,有人是以完成参与过程、填写听课记录单为准,但有人则以负责地评价和学习他人教学为己任。毫无疑问,只有采取后一种态度,才能学到他人的经验,包括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验。

三、积极开展和参与教学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这一术语最早由美国的科利尔提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今天,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已经成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国际性运动。施良方教授等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基于它与传统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总结的区别描述了教学行动研究的特征,从而有助于语文教师认识和运用这种研究形式。从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的区别来看,首先,它是为行动而研究,即它的根本旨趣不是为了理论的产出,而是为了实践的改进。它与教师的实践是“二位一体”的,它本身就是教学专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它是对行动的研究,即对自身教学行为的研究,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不管是哪类问题,问题的发现与界定都是行动研究的起点,问题的解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是行动研究追求的结果。再次,它是在行动中研究。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教师的工作环境,研究结果的应用者也就是研究结果的产出者(至少是其中之一)。这种双重身份整合在同一主体身上,使得行动研究过程实际上成为教师的一个“学习过程”。从行动研究与教学经验总结的区别来看,第一,它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第二,它重视理论在研究中的价值;第三,它强调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教学行动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集教学、研究和教师发展为一体,三者相互促进的新的研究类型,具有诸多优越性。也正因此,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开展了一些教学行动研究,如华东师范大学阳利平博士曾于2007年下半年与湖南省某中学高一年级语文组五位教师合作开展了“立足课堂教学,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行动研究。该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行动与互助实现了语文教师教与学的融合,行动与反思促进了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从上述研究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语文研究性学习方兴未艾,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它也应当并可以成为行动研究的对象。语文教师若能得到有关专家的指导,与周围同事合作开展教学行动研究,不仅可以改善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将提高自己的态度水平和指导能力。当然,教师个人也可独立开展。

四、坚持进行教学反思

20世纪90年代,鉴于对教学监控能力,乃至整个教师素质的培养缺乏可操作性的方案,俞国良等人综合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制定了包括录像反思法、对话反思法、教学反思法等在内的一系列反思训练方案。在反思活动中训练反思,在反思训练中提高教学监控能力是反思训练方案的宗旨,上述三种训练方法都是围绕这一宗旨设计的。该方案在他们指导的实验学校应用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得到了专家的好评。这一训练方案可用于各科教学,当然也包括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个新生事物,是新课改的典型体现,有着更高的目标追求,当然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

首先,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反思的重要性。其次,要从矛盾和问题入手,就是要让教学实践与自己的观念、经验发生冲突,产生“问题”。由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不同,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这是一种不熟悉的教学方式,其原来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等都不能适应新教学的需要,这就是问题。在这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中,必然发生新旧观念、方法的碰撞,由此产生的问题正是教师需要加以反思的。再次,要掌握反思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经常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并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一位教师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执教“山中避雨”一课,课后反思如下:“首先,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审美的过程中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什么时候需要引导,什么时候不需要?在我给了学生感受、体验、思考、想象的机会之后,我明白了他们对语文课的真正期望。那就是:描绘他们的心灵,倾吐他们的感受。其次,教学中研究对象的纵深度和延伸方式取决于学习者与体验者。教师在引导了延伸方向之后,没有权力遏制学生与之相关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应依据学生活跃的和个性的体验过程来改变早已准备好的现成的教学模式。再次,要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感受。一次触及心灵的体验也许会启开一扇早已封闭了的心灵之门。教师必须学会倾听,并恰当地点拨。”

从上述反思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经验教训的总结,而且看到了教师给自己规划的努力方向。可以说,语文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的。

综上,上述四条途径大体可以归为两类,前两条主要是间接学习,即对已有态度和知识经验的学习;后两条主要是直接学习,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它们都是提高语文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素质所必要的,但仅靠任一种都是不够的,因而需要把它们联系起来,真正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如果语文教师能因实践的需要而进行间接学习,在间接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践促进理解和评价,用间接学习所得的态度和知识经验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和发展间接经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把间接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态度和知识经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把直接经验努力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进而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为一体,那么,其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就一定能增强。

[参考文献]

[1]周遐年.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情况[J].咸宁学院学报,2003(5).

[2]阳丽梅.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探索[D/OL].http://dlib.edu.cnki.net/

kns50/detail.aspx?QueryID=17&CurRec;=1,2006-04-14.

[3]唐泓清.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与实施策略研究[D/OL].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70&CurRec;=1,2007-04-24.

[4]马素霞.研究性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研究[D/OL].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117&CurRec;=1,2005-12-14.

[5]宋志慧.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探讨[D/OL].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205&CurRec;=1,2008-08-20.

[6]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阳利平.教育变革中的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OL].http://dlib.edu.cnki.net/kns50/detail.aspx?QueryID=252&CurRec;=1,2008-10-09.

[8]俞国良,辛自强,林崇德.反思训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4).

[9]崔相录.中小学探究教学200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教师素质语文教师研究性学习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