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劳动力转移视角的劳务品牌建设

2009-12-09

商业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朱 强

摘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劳务市场正由单纯的体能型向技术型、特长型转变,劳动力转移也由过去的自发形成、各自为政进入劳务品牌时代。尽快培育出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走组织化、集约化、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品牌劳务之路,有助于劳动力转移产生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在各地的劳务品牌建设中,“扬州三把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主要经验为:政府引导、地域特点明显、特色培训、创新经营、注意宣传与保护等。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劳务品牌;扬州三把刀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B

劳务品牌是指一个地区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的某一行业(职业、工种),人员集中形成相当规模,且专业技能突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劳务名称,代表着某个职业的市场价值。20多年前,电影《黄山来的姑娘》曾让安徽小保姆走俏北京,并使安徽保姆迅速成为家政服务业的一种符号,这实际上就是我国劳务品牌的萌芽。

劳务品牌一是具有产业性,以产业为依托,与特定产业联系在一起(如建筑、家政、保安等);二是具有技术性,有技术含金量才能成为品牌,廉价劳动力很难成为品牌;三是具有规模性,有一定规模才有影响;四是具有地域性,大都是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就业优势逐渐培育起来的,具有其他地区无法跨越的技能或资源“壁垒”,因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劳务市场正由单纯的体能型向技术型、特长型转变,劳动力转移也由过去的自发形成、各自为政进入劳务品牌时代。国际上,菲律宾女佣、摩洛哥园丁、南美农工、东欧油漆工、印度软件师等等,早已形成了品牌;国内的一些劳务大省也已开始培育各自独特的劳务品牌,最新统计显示,全国已形成200多个地方劳务品牌,这些地方的外出务工人员开始有了自己的“就业名片”,如“扬州三把刀”(江苏)、“林州建筑”(河南)、“川妹子家政”(四川)、“吴忠阿语翻译”(宁夏)、“宝鸡技工”(陕西)等。

一、当前劳务品牌建设的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约有两亿人,其中60%进城务工经商。今后5年,全国将有4500万富余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新的农民工大军;另外,城镇劳动力也需要安置,就业再就业任务艰巨。由于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年龄性别结构、文化层次等难以满足劳务市场日趋专业化、技能化的需求,导致继续向城镇转移的难度加大,转移的任务比较艰巨。由此,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就业稳定性,更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各地正结合本地优势,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但整体来看,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劳务品牌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知名的劳务品牌还不多,规模化程度也比较低。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有关政府部门重视不够,对劳务品牌建设的引导、扶持不到位;二是地方特色不明显,未能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三是劳动力培训与实际脱节,不能满足就业需要;四是劳务品牌的经营缺乏创新,难以形成规模;五是缺乏品牌宣传与保护意识,影响市场占有率扩大。这些都影响了劳务品牌建设的步伐。尽快培育出具有特色的劳务品牌,走组织化、集约化、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的品牌劳务之路,有助于劳务经济产生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

在江苏省的劳务品牌建设中,“扬州三把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扬州三把刀”,即天下闻名的扬州厨刀、修脚刀、理发刀,分别代表了扬州餐饮业、沐浴业、美发美容业这三个劳务品牌。“扬州三把刀”已经形成三大优势:一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二是名师云集,人才济济,在全国首屈一指;三是地方特色明显,如目前国内只有扬州有能力培养修脚技师,也只有扬州有这一专业技能的认定,此外擦背、修脚等技术规范和标准,也都是由扬州制定的。“扬州三把刀”从业人员已达40多万人,累计产值60多亿元,成为苏中、苏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渠道,带动了10万年轻人走上就业创业之路,并已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成为扬州悠久历史的重要象征。“扬州三把刀”劳务品牌继被确定为江苏四大劳务品牌后,2007年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二、“扬州三把刀”劳务品牌的建设

由于“扬州三把刀”劳务品牌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笔者试以此为例,对劳动力转移视角的劳务品牌建设进行探讨。

(一)政府引导、行业组织

劳务品牌效应的培育与放大,除了来自于某一务工群体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外,还需要政府部门的有序引导,打造劳务品牌体现的是政府部门的市场意识。近年来,扬州“三把刀”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在江苏省内率先成立了行业协会(扬州市烹饪协会、沐浴协会、美容美发协会),通过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进行品牌发展统筹规划,将餐饮美食,沐浴休闲和美容美发相结合,编写了一批“三把刀”培训教材、制定了一系列“三把刀”行业规范和标准。在此之前,扬州沐浴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擦背、修脚、足疗、健身推拿按摩等,历代多为师徒相沿,口传身授,标准并不明晰,流程并不规范,因此制约了企业公平竞争,制约了做大做强。2004年12月16日颁布实施《扬州沐浴服务规范》则对沐浴企业的经营场所、服务设施、经营管理、技术要求、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作了详细规范。该标准先在扬州试行,经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批准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在全省推广,并在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后晋升为国家沐浴行业标准,从此沐浴界有了第一部规范化的服务标准。“三把刀”行业协会还承担了修脚师职业国家卷库的建设任务、参与了修脚师职业标准的修改与审定、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鉴定指南的编制等。由扬州市烹饪、沐浴、美容美发三个协会申报的“扬州三把刀”已经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为下一步申请国家级“非遗”铺平了道路。

(二)地域特点明显

成功的劳务品牌大都是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和就业优势逐渐培育起来的,以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提高劳务输出成效和规模为目的,培育和壮大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并具有其他地区无法跨越的技能或资源“壁垒”。“扬州三把刀”地方特色明显,如目前国内只有扬州有能力培养修脚技师,也只有扬州有这一专业技能的认定,而擦背、修脚等技术规范和标准,都是由扬州制定的。在“扬州三把刀”成全国知名劳务品牌后,有关方面有意通过引导和培植,将同样具有地域特色的其他劳务打造成知名品牌。如里下河水乡“智家型”保姆,作为鱼米之乡的扬州里下河地区,年龄在18—40岁之间、具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女性农村劳动力共有15.9万人,具有勤劳淳朴、心灵手巧、文化较高、形象较好的优点,是潜在的“智家型”保姆资源,对其进行家政

猜你喜欢

劳动力转移
刍论黑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及培训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的问题
走合作化之路 引领农民致富
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趋势及预测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趋势及预测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