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激趣,点睛诗歌教学

2009-12-07王希歌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海员新课标诗歌

王希歌

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文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老师还是那样把一首首优美的、空灵的、清新的诗歌肢解成字、词、句、篇的语言知识点堆积,还不会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那怎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地能力”。所以,我认为诗歌教学应做好三个字:“读”、“悟”、“练”,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期望方家指正。

一、以读来激发审美的情趣

《新课标》特别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语言这个东西仅靠老师的讲介和分析是不一定能学好的,只有调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去感受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他们才愿意去追求、去创造。在“读”上,我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学生的实际,尝试用了这样几种方式:

1、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所以用美读法可以体味出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而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通过这些节奏与乐感进而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你可以在琅琅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天地一沙鸥”的旷渺,“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你可以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永、李清照的婉约。美读时,教师要适当指导点拨,学生要倾注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很容易探求诗人内心情感变化的脉络和作品的内涵。

2、轮读。在音乐里,有二部轮唱,诗与音乐有相通之处,在读诗歌时,何不加以借用。有的诗歌,句式对称,字数相近,感情高低起伏,若利用男女生声调高亢与清婉的特点,那就再妙不过了。例如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第一节用五个意象写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语调应扁于低沉哀婉,语速缓慢,用女声易于表达。第二节写“千百年”来希望难以实现的痛苦和悲哀。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被压抑和折磨着的情感更是炽热如火,语调略高,语速略快,男声则可以读出诗人激愤、急迫的心情。轮读既可以体现感情的起伏,也可以激发兴趣,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达到一种不用老师教,学生自会理解的境界。

3、唱读。诗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没有曲的歌词来读,比如王维的《渭城曲》就是唐代传唱的名曲,相应的当代流行歌如周杰伦的《七里香》《发如雪》等歌词都是优美的诗行。有些诗读不好、背不下,说不定唱一下,一辈子都难以忘记。有的诗词已被人唱过,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声声慢》、柳永的《雨霖铃》、李煜的《虞美人》等,就带领学生学唱。没有被唱过的就自己利用流行歌来套唱,如杜甫的《登高》可以套用《三国演义》主题曲,姜夔的《扬州慢》可以套用《霸王别姬》等流行乐曲来唱,起初,学生感到害羞、新奇,渐渐的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从而进入学习诗词的佳境。这样,通过声、情、乐并茂的方式,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发了学生审美鉴赏的情趣。

二、以悟来激发学习的理趣

佛家主张“悟”道,诗歌也讲究一个“悟”字。如果说“读”是诗歌教学的第一个层次,那么“悟”才是对诗歌的揣摩与理解。然而,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要捕捉诗人切实的思想感情并不容易。有的诗命意鲜明、直抒胸臆,比较好懂;有的诗很含蓄,把真意藏匿起来,而以曲折或折射的方式加以暗示,就得费力揣摩了。读后一类诗,要注意领悟,少作一些无谓的解释,也许倒会接近或切合诗的真意。可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总体把握。例如,读艾青的《盼望》: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从总体氛围看,这首诗揭示了一代海员的情怀。而千百万海员豪迈而丰富的性格,不正是亿万人民精神风貌的诗意的概括吗?

第二步,要注意诗中的内涵。就《盼望》的“出发”“到达”而论,说的是通常意义的出发、到达吗?不是。这是比喻,又是象征,诗中通过对这两种盼望的具体形象的描绘,表现的是海员们与大海“拼搏”的渴望,是到达“胜利”彼岸的期待。因此,我们阅读欣赏时需要了解,诗人往往表面说的是这个,所指的却是那一个。 第三步, “猜测”深层意蕴。以艾青的《鱼化石》为例: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了你,

依然栩栩如生。

诗中表面出现的是化石,却弦外有音。化石是一种假借,隐藏的是诗人由于历史动荡发出的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这样,通过层递法(也叫剥笋法),一层一层打开诗歌的宫门,尽情领会其中的胜景。所以,我认为读诗不在于“贪多”,而在于“悟深”,常积累,常体悟,自会沉浸其中而不知倦。

三、以练来激发创造的乐趣

俗话说,自己做的饭菜再难吃,也觉得香。?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教育的艺术》)发动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这些都是学生去很好地挖掘和品尝清泉的做法。甚至我们可以更大胆一些,把写诗和朗诵比赛揉入到月考和期考中,作为考试成绩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想写好古典诗词,必须掌握一定的平仄、用韵、对仗等基本知识,这样就逼得学生自己去学,去掌握,无疑比老师单纯的灌输效果来得强。写出来,再按意境高低,技巧强弱等评奖,优秀作品搞展览或者出成专辑,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给2008届教学诗歌时,除过教给他们诗歌的知识外,让他们结合“中秋月”自己创作,亲自下水,体会诗歌创造的乐趣。结果,学生的创作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当即决定把学生自己的作品打印出来,交由学生自己来品评,本来是“授人一渔”,不料个个都能抓到鱼,这不正是我们的成功吗?

《秋思》中的“款款”“声声”“夜夜”叠词造境,真有易安居士的《声声慢》之妙。《卜算子秋》中“老树坠残心”也让人品味再三。所以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创造,在创造中去体味、去享受、去追求。

总之,我们主张“在教师指导下自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创造精神,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个体素质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这应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也是《新课标》给我们提出新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海员新课标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七月诗歌
谁是诚实的人
盼 望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海事知识小学堂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