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课程理念真正扎根于数学课堂

2009-12-07施长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结论

施长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 深入,新课程理念已经扎根广大教师的心中,大家都在竭尽所能将新课程改革理念引进自己的课堂。但综观实际数学教学实践,少数教师为了避“穿新鞋走老路”之嫌,表现自己改革的先进性,他们的数学课堂上往往注重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忘却自身的引导性;注重知识获取而忽视结论的归纳,这些所谓的课改做法,其实是一种矫枉过正,实不敢苟同。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的一些肤浅看法。

一、 课堂上既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独特性,也要关注教师的引导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带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就像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食物营养一样,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别人是无法替代的。他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要求教师要学会欣赏和赞美每一位学生,欣赏赞美他们的独特、兴趣、爱好和专长,欣赏赞美他们取得的哪怕是些细微的成功;欣赏赞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诚意;欣赏他们对课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质疑与超越。具体到数学课堂上就是要求我们在数学中必须尊重培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必须放手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欢乐,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在教学推导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时,我把棱长1cm的小正方体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任意拼摆不同的长方体,同时记下本小组所讲长方体的宽和高、所用正方体的块数和长方体的体积。然后要求他们同桌合作每人先拼一个4×1×1的长方体,再拼一个4×2×1的长方体,最后四人小组合作再拼一个4×2×2的长方体。

但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独特性,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发现,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无所事事,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他们要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我们要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们辩明方向,要在学生畏惧前行时,引导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还是接着上面的例子,在学生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后,我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其实就是长×宽和棱长×棱长,他们在此基础上探究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为底面积×高。我一鼓作气,让他们观察刚才自己所拼的长方体,同时要求他们适当改变自摆放方式(横放或竖放)进行调整观察,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特别活跃,很快就发现了:如果已知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面积以及相对这个面的长或宽或者是高,只要将他们相乘就可以计算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了。此时,他们学习探究的热情简直是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了。这不正是我们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吗?

所以教师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好的把握住自身的引导性,尽心尽责的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自主创新,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的诠释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二、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过程,也要知识教学的科学结论

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的结论就是教学所有达到的目的或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过程。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重结论、轻过程。学生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智慧的努力,学生只要做到: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写,生抄;师给,生收。学生成了数学知识的“口袋”,掌握、存储了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诘问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但强调过程并不意味着对结论的轻视,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结论和过程是教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就数学本身而言,过程体现本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方法,结论表征本学科的探究结果,也就是概念原理体系。“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既要重视学生重视的探究过程,又要重视教学的结果。如果轻视学生的探究过程,结论不经过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没有经过多种观点的碰撞、比较,而是硬塞给学生,这样的结论学生难以理解和巩固。但如果只注重强调探究过程,而不重视教学的正确结论,也难以理解和掌握正确结论,对于新的学习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状态,将会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

在研究一长方体大包装箱180×135×225mm能装多少只棱长45mm的正方体包装箱时,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分组交流得出如下算法:

1 (180×125×225)÷(45×45×45)

2 (180×135)÷(45×45)×(225÷45)

3 (180÷45)×(135÷45)×(225÷45)

如果老师只是肯定这三种解法,不引导学生弄清1和2的特殊性, 3的普遍性,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对后继知识:“大包装箱的长、宽、高不是小正方体棱长的倍数,而大包装的容积却是小包装箱的倍数”的研究,对长方体大包装箱里面放小长方体包装箱的研究更有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我们在数学课堂上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是为了让学生会学,是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方法、是让学生能借助这个结论(知识)进行新的进一步的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论,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知识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解过程与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

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自主与引导”、“过程与结论”它们不是相互对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和谐统一,不顾此失彼矫枉过正,只有这样,新课程理念才可能真正扎根于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上我们的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结论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结论
表面积是多少
谁和谁搭档
问题征答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