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与实践

2009-12-04蔡晓恒

魅力中国 2009年28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蔡晓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24-02

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剖析,指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有着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拟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提出了改革与创新方案,同时也提出构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采取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带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会计专业,根据社会市场经济对会计人员的就业状况,相应地对会计人员素质和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职教育会计学专业,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性会计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亟待改革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多年来高职院校受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学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办学规模的扩大,阻碍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重视不足目前在会计专业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属于薄弱环节,没有专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导致学生对相关国家政策与法律规定缺乏了解,社会责任感不强,工作后不能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人格扭曲的现象。

2.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不利于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主要特点,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重重之重,在会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中,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原则意见特别指出,实践教学不能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但是由于公共基础课科目多,加大了理论授课的学时量,压缩了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学时数。这样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实践技能。

3.课程设置模式过于传统,缺乏创新 近几年来,会计新业务不断涌现,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然而所用的教材不能及时与之配套,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同时,现有专业主干课程在内容上还存在着相互割据、又过多重复等问题。开设的课程缺乏创新又不具备高职特色。

4.会计教育手段相对落后在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不重视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这种描述性会计教学方法,对历史成本会计所存在的问题很少被提及,也很少考虑对中小企业的运用偏差和不适应性,也几乎不去考虑其对现时经济和企业在投融资、税务政策、企业管理方面的实际需要和变化。尽管传授了理论知识,但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甄别、运用、创新这些知识,对企业会计的运行认识肤浅。

二、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创新方案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为主的特点,从我国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济环境出发,以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如下方案:

1.拓宽专业领域,突出适应市场要求的创新

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社会的服务方向。一个学校能否建立主动适应的市场机制,关键在于能否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拓宽专业口径,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宽阔的就业渠道。因此,必须根据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在拓宽专业口径上下功夫。横向上,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界限;纵向上,延伸专业内涵,改革传统专业,扩大专业服务范围。

2.重素质,讲究人才全面发展的创新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创新人才是决定一个民族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素。由此可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根本任务。人文素质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反映了人才的质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需要从知识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度,把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做人。为此,要在教育思想上变过去单纯的以培养学生“做事”为目标的模式为既培养学生“做事”,又培养学生“做人”的模式上来。就人才素质的整体而言,“做人”比“做事”处在更为基础、更为重要的位置上。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促使其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促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培养成为具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会与人共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去认识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

3.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理论以面宽、应用为本,专业知识以求新、实用为原则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公共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应用写作等5至6门课程,其理论授课学时应低于总授课学时的28%,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公选课为3%,保证高等教育的基础文化素质和科学基础知识。公共基础课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不过分强调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讲授不要求繁杂的理论推导,在讲清概念、理论和应用上下功夫,以服务专业为目标。

专业基础课以面宽、应用为本,设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等六至七门课程,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课程内容要围绕专业需要,在讲清概念和服务专业上下功夫,其授课学时应占总理论学时的34%左右。

专业知识以求新、实用为原则,课程内容在“新”字上下功夫,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技艺性。专业课设置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等六至七门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授课学时应达到总学时25%以上。

4.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操作型人才,而校企合作正是利用企业与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实现理论与生产相结合,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可以利用企业、学校各自优势,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和设备,使学生通过与企业身临其境的实际接触,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生产、工作实践中去,并真实体会职业技能与素养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产学结合,能够体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产学结合,可以使高职院校从服务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及时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与数量的变化,按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及招生计划,开展“定向招生”、“定单培养”,有利于学校开放式办学体系的构建,为学生开辟就业途径,打开就业门路,提供就业服务。

三、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根本无法实现改革目标,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案的实施,必须有以下保障措施:

1.教材建设应适应课程设置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教育部将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高专类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标,以及检验其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尺度。目前,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上比较混乱, 一是使用本科教材。其弊端在于,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不能及时反映会计专业的新理论、新制度、新准则、新技能 与高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三是自编或参与编辑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材,但实事求是地说绝大多数教材有名无实,与其他教材没有实质性区别,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高职课程结构体系,教材建设应适应课程设置。在教材选用上,既要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实践性,又要让学生有一定的发展后劲。

2.精心组织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会计学专业教育水平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外,还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和会计专业的内容要求,科学地精心组织教学,并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实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协调应用,启发式教学与案例教学贯穿使用,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包括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堂模拟演示、会计类课程仿真实习、自学、辅导答疑,作业、专业技术系统训练及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方式。通过这些途径达到高职教育会计学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教育的定位及特色决定了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但目前具备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已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难以保证高职课程结构体系的质量。所以,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应从企业和事业单位聘用符合教师资格条件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和相应技术职称的人员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对于缺乏工作经验和会计技能的专业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的企事业、金融机构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另外逐步建立教师到对口机构定期实习的制度,以强化专业课教师技能训练,以促使更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和特点,明确办学定位,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构建一个合理的高职教育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到毕业生适销对路。这样才能使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规模和质量相统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梁方正.当前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10

[2] 赵鹏飞.会计教学理念的嬗变与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0

[3] 蔡其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 教育探索,2006.06

[4] 王勋.《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会计之友,200.1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