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二次脐带修剪的效果观察

2009-11-29马朝琼李晓晴黄培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止血钳脐部残端

马朝琼,李晓晴,黄培珍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新生儿二次脐带修剪的效果观察

马朝琼,李晓晴,黄培珍

(长江大学荆州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湖北 荆州 434020)

新生儿;分娩;二次脐带修剪

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败血症、继发性腹膜炎[1]。为了有效预防并发症,我科于新生儿出生48~72h行第2次脐带残端修剪,根据新生儿脐带的直径不同常规留取脐带残端一定的长度,并与常规脐带处理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剖宫产及阴道分娩的新生儿199例,Apgar评分9~10分,产妇均无并发症及胎膜早破,新生儿无宫内感染。按出生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行常规脐带处理及护理;观察组98例,根据新生儿脐带的直径留取脐带残端一定的长度,其它同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新生儿胎龄、出生时体质量、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年龄、新生儿胎龄及体质量比较

注:组间比较,各指标均Pgt;0.05。

1.2方法①第1次断脐。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用套好气门芯的止血钳在距脐轮1.0cm处夹住脐带,在止血钳上端0.5cm处剪断脐带,用气门芯沿脐轮1周、在脐带根部套住脐带(注:不能套在皮肤上),用纱块挤出残余血液并沾干脐带断面血液,然后2%碘伏消毒断面,勿行无菌纱块覆盖,直接暴露。完成新生儿第1次断脐。观察组:处理方法同对照组,对脐带直径gt;2.5cm者,留取脐带残端2~2.5cm,脐带直径lt;1.5cm者,留取脐带残端1~1.5cm。②第2次剪脐。新生儿出生48~72h后,晨间淋浴后,在无菌操作下,用0.5%碘伏、75%酒精由内向外消毒脐带及脐周皮肤(包括脐窝)约5~6cm,然后用高压灭菌的止血钳夹紧脐带残端的末端处,提直残端,绷紧脐周皮肤,以脐为中心,剪刀与腹壁成15~20°,自脐带残端跟部用无菌剪刀沿脐轮与残端交界处顺时针方向剪除脐带残端。脐窝局部立即用2%碘伏棉签消毒(勿涂至脐轮皮肤以上),再用无菌纱块(4cm×4cm)覆盖,自制Y型护脐绷带加压包扎24h以后撤除,以预防出血,松紧适宜,完成第2次剪脐。根据脐部愈合情况(脐部渗血、脐周皮肤发红、分泌物增多)及2次断脐操作难易。

1.3统计学处理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2次剪脐后新生儿渗血、脐周皮肤发红、脐窝潮湿及2次断脐操作困难例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2次剪脐后并发症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lt;0.05,**Plt;0.01。

3 讨论

新生儿脐部是易感染部位,因为脐带断面位于表皮,所以新生儿出生后脐部易发生细菌定植,至出生4d,脐部培养100%有菌生长[2],而脐带在脱落的过程中分泌胶质,其胶质相当于创面上的一种异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3],2次剪脐的目的就是使脐带与脐带皮肤处血液循环阻断,脐孔闭合,脐部分泌物减少,从而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最适宜的修剪时间是出生后48~72h内,既不增加出血发生,此时又尚未感染,故效果最好[4]。脐部的愈合分为潮湿期、干燥期和过干期[5]。潮湿期血管未完全闭塞,剪脐时易发生出血;过干期剪脐残端脐带变坚硬,剪脐难度大,也易并发出血;脐带处于干燥期时,血管闭塞,脐带质地柔软,操作难度小,局部干燥且出血少。一般新生儿出生48~72h后,根据脐带残端胶质的性状,如果脐带残端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深棕色,无异味为最佳时机即干燥期。此时脐带干燥,局部血管闭塞,残端血供阻滞,剪脐出血率明显降低[6]。但对于脐带直径lt;1.5cm者,干枯快,留取脐带残端相应缩短,为1~1.5cm,并应提前剪脐时间,以免干枯的脐带摩擦脐轮可引起脐窝渗血及脐轮发红,而且增加剪脐难度;相反,对脐带直径gt;2.5 cm者,应以局部干燥为标准,推迟1~2d剪脐,并应增加留取脐带残端的长度,否则此时血管未完全闭塞,创面大,可致剪脐后大出血,若按常规方法留取脐带残端,则脐带结扎部位血管未闭塞,而上端脐带已干枯,致2次剪脐时,止血钳无法夹紧脐带残端,增加剪脐的难度。据新生儿脐带的直径改变常规留取脐带残端的长度,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明显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但辨别脐带是否处于干燥期,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

表2显示,观察组无1例发生操作困难(Plt;0.01)。对于脐带过于粗大,第1次断脐时往往因操作困难易致使结扎下方有小血肿,致使第2次修剪时易发生出血;再者,第1次断脐时未按操作常规,气门芯未沿脐轮结扎致使结扎部位过高,致使第2次修剪时易发生出血。粗的脐带剪脐后创面大,干枯时间长,愈合相对缓慢,易形成感染,所以在护理脐带粗大的新生儿时,应特别注意观察脐部潮湿情况或有无脓性分泌物,保持脐部干燥,杜绝细菌繁殖同时推迟24~36h剪脐,否则易致剪脐后出血[7]。在第1次断脐时,可在止血钳上套2个气门芯,以防脐带过粗时,气门芯断裂备用。在牵引气门芯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沿止血钳方向上下滑动牵引到止血钳下套住脐带,然后再向下牵引使气门芯套在脐轮四周,勿套在皮肤上。第2次修剪时,一定要以脐为中心,绷紧脐周皮肤,正确把握剪刀的角度,剪刀与腹壁成15~20°,并且顺时针方向剪除脐带残端。勿采用水平一刀式快速剪脐法。剪脐时,要注意把握深浅度,并避免新生儿哭闹,以免腹压增加引起脐部渗血。剪脐时需2人配合,操作者左手持止血钳垂直提起脐带,右手持剪刀,正确把握剪刀角度,助手协助固定新生儿四肢,绷紧脐部周围皮肤,并暴露脐带根部,使视野清楚。

健康教育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要一关。剪脐后,告诉产妇及家属,勿让新生儿哭吵,以免腹压增加,引起出血,保持脐部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尿液及大便污染,若有潮湿及污染应及时更换。若有脐部出血或者脐部加压纱块/绷带松散移位,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更换。若婴儿内衣被尿液浸透,使脐窝处于潮湿环境中,爽身粉等异物洒在脐窝部不利于脐部的干燥。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和家属勿用不透气的尿垫或塑料袋垫在新生儿身下,以防脐部不透气潮湿,男婴换尿布时应将阴茎向下,以免尿液浸湿脐带,通过宣教让产妇及家属懂得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的重要性。加强宣教,指导产妇和家属正确掌握脐部护理是提高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1]王慕逖. 儿科学[M].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8.

[2]朱新群,贾殿举,马楠. 妇产科感染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54.

[3]王菊飞. 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4):26.

[4]李宛玲.早期修剪新生儿脐带残端的临床报告[J].中国医药导报, 2006,3(30):71.

[5]朱家贵,张悄玲,陈少丽. 选择适当时机为新生儿再次剪脐并用脐粉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4):340-343.

[6]兰晓娥,洪惠珠,姚美蓉. 新生儿二次剪脐四步骤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B):36-37.

[7]叶彩枚,马冬梅.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1-482.

[编辑] 一 凡

2009-04-11

马朝琼(1971-),女,湖北公安人,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10.3969/j.issn.1673-1409(R).2009.03.027

R714.3;R714.4

A

1673-1409(2009)03-R058-02

猜你喜欢

止血钳脐部残端
长柄弯止血钳在四肢创伤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及优势分析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犬闭合型子宫蓄脓诊疗
黑色止血钳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脐部清洁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线割法去除犬瞬膜腺增生物
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