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能力发展型人才 重构高校教育体系

2009-11-20余建平范瑞杰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

余建平 范瑞杰

[摘要]高校教育应当符合教育规律。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考虑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对于学生需要什么则考虑很少,这是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育 发展型人才 高校教育体系

一、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客观新情况

1.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来源复杂,单纯课堂理论教育作用严重削弱

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类文化科技的传播有着更广泛的载体,也使高校教育迎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以学校、组织、团体为单位进行的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主导逐步削弱。二是网络运行的方便快捷、多向平等交流方式使教育者在学生学习接受中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三是网络信息的多元性与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行为选择上无所适从。大学生自主判断与选择的多重性与复杂性的增加,使得单一单纯的课堂理论教育地位作用严重削弱。

2.市场经济大潮奔涌,人才观念急剧转变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大学生也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在外在的学历要求和内在的能力要求的双重挤压下其人才观念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是学历教育作用退化,唯学历唯职称论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二是“能力主义”理论正逐渐从理论走向现实,将追求个人未来实际工作能力放在第一位,成为越来越多高校学子不得不重视的生存发展问题。这种新旧人才观的矛盾,为新型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3.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风起云涌,高校教育主客体情况发生变化

一是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上大学交费、毕业双向选择,使得大学生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导致心态变化,更加注重学习的实效性。二是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使高校學生住宿管理、后勤服务走向产业化、社会化,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学校管理为社区服务人员管理,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社会活动空间选择,对高校教育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当前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三点。

(1)高校的教育途径没有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各校教育的实施通常由党委、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学科部等单位共同完成。各部门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其他的教育内容往往放在学校党团队工作、班主任工作、“三育人”工作(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实施。事实上,这些教育途径并没有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分工,并形成合力。同时,由于在时间、空间、人力、物力上得不到保证,致使教育流于形式或容易落空。

(2)从教学目标来看,高校教育还存在“高、大、空”的状况

长期以来,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产品经济相适应,我国教育目标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模式化,教育目标过于单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缺乏针对性。二是理论化,对所有学生都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理论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现实工作需要。过于模式化、理论化的目标要求,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根本达不到学生预期的效果。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影响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3)教育内容形式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教育主要以单纯的政治理论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为主要内容,以灌输式教育方法为主,重理论轻实践,缺少时代内涵和实际的应用价值,教育内容没有内化为高校学生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使教育缺乏实效。

二、重构高校教育体系

1.管理体系

实行工作统一管理,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一,学校党委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委的主要任务是把握教育方向,提出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制定教育总体规划,发挥党委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增强教学合力机制。

第二,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或校长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各学科部、工会、宣传部、党校等单位组成,负责高校教育拓展延伸协调工作。整合所有教育各职能部门的力量,组织制定全校一学年的教育具体实施方案,增强高校教育实效性。

2.目标体系

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能力型发展定为追求的最终目标。

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全面自由能力型发展,这是对传统教育目标的一个创新。教育必须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要以个体的人的发展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的方针政策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面向社会化的全面自由能力型发展。

3.内容形式体系

实行教育大纲统一规划,内容灵活机动,形成课堂教育主渠道与日常教育、社会化教育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相互衔接的教育网络。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及能力学习发展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加强。

4.队伍体系

高校开放性办学的深化必将打破原来的班集,年级乃至学科的界限,原有的团队合作精神与集体教育的功能必将弱化,工作要增强“全员育人”的观念。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敬业奉献精神,做好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人格上影响学生,道德上引导学生,知识上丰富学生。专职学生工作者是日常高校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协调者。要把学生骨干作为教育中联系教师与广大学生的纽带,通过班级、公寓、社团、网络等四个载体,利用与广大学生的特殊关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深入到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咨询与指导。

5.评价反馈体系

教育效果是否明显,由主体通过这个体系来反映。第一部分是恒量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按照这套体系所确定的指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来衡量和测定教育的实际效果。第二部分是动态反馈体系,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都是通过班级、公寓、社团、网络四个载体,从普通学生传递到学生骨干教师。正反馈是指普通学生对教育内容积极的一些反映信息,教师所得到的大部分反馈是正反馈;负反馈则是一些表示不满的信息,这需要学生骨干在生活中及时捕捉到,并反映到教师那里。

6.保障体系

建立物质条件保障体系。进行教育,特别是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没有一定的资金、场地、物品的支持是不可能执行的。例如对网络的管理要首先配备电脑等硬件设备等。

建立激励机制。在教师方面,要提高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的各方面的待遇,不能使其成为一个受歧视的“弱势群体”。在学生骨干方面,与其今后的就业等实质性问题挂钩,使其付出有所回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整个模式的主体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论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培养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福柯的自我建构理论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