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学生工作的一点体会

2009-11-20陈如松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支点杂志

陈如松

[摘要]高校的活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活力。在此意义上,学生工作显得相当重要。在高校多年从事学生工作,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改进和提高,从而为培养优秀的学生挖掘新思路。通过自己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从事学生工作近20年的经历,具体结合协助学生创办《支点》杂志的过程,总结在高校有限资源中进行学生工作中的努力和成绩。

[关键词]高校 学生工作 《支点》杂志

学生工作,是一个很繁杂的系统工作。从招生开始,要选拔优秀的中学生进入自己的高校;学生进校后,要管理好学生的学习、生活;经过4年的学习,还要让学生高兴而充满信心地走上社会。

2009年,笔者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从事学生工作快20年了。而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生自己创办的《支点》杂志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回顾过去的工作,《支点》杂志的每一期、每一细节,总是深深地印在记忆之中。

1998年,南京大学在浦口校区办学已经是第六年了。那时候的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只有大一、大二的学生,刚进大学的学生大多还沉浸在高中对大学生活的美好幻想中,也还没来得及考虑“毕业后干什么工作”那些相对遥远的事情,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在跑道上挥洒汗水,在校园的池塘边散步……浦口校区的很多学生享受着那种简单的快乐。那时的学生工作也只是简单地管理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显得相对简单而无聊。

在一个学期以后,有些学生开始厌倦那种被淹没在做不完的习题中的平淡生活。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学不久,按惯例组织学生成立学生会,商量着怎么充实大家的学习生活。

可能是在中学被压抑的各种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各种学生社团也开始火爆起来。不经意间,学生会的一个简单想法产生了,要主办一个理科学生的自己杂志,跟文科的那些《凝眸》、《长风》比比。随即,组织学生代表开始筹划起如何实现杂志的创办,大家当即还给杂志起了个有点物理背景的名字——《支点》,主要定位于向本科生传递基础科学特别是物理学发展的最前沿信息,并提供本科生研究交流及成果展示的平台。

世纪之交,正逢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那是“天时”;浦口校区有着无数青春而热情的读者,这是“地利”;而我系恰巧有一批乐于承担学生工作又有一定工作能力的热心学生,每次组织活动都能得到同学们的热心帮助,这也算是“人和”吧。这些也算是《支点》的每次活动都办得非常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了。

我和同学们一起为得到蒋树声校长题写的《支点》刊名而激动,为拉到第一笔赞助而欣喜,为第一期《支点》杂志的诞生而欢呼雀跃……《支点》逐渐由一个单纯的杂志社发展壮大成为承办许多大型学生活动的综合性社团。经过几次招新,成员也越来越壮大,除了物理系的同学,还包括许多外系同学。大家给社团改了个名字,叫《支点》科技社,本科的同学大多像初生的牛犊,把《支点》当作自己的事业,自己就是在《支点》杂志上叱咤风云的精英。

10年来,《支点》在各位有心人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在南京大学物理系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中得到了传承,成为年轻的同学们承载激情、展现才华和锻炼能力的舞台。每一份杂志中都凝聚着许多默默的奉献,每一场活动后面都有许多辛苦奔波的身影。我相信很多同学在回忆往事时,都会为曾经的汗水和欢笑而感动,都会为他们的青春岁月和年轻时的梦想有了实在的《支点》而欣慰。

《支点》杂志的编辑工作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至今已整整10年。经过10年的积累,学生们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发表在《支点》杂志上的论文,已经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一些论文先后被国内外的刊物接受,正式发表。

《支点》杂志的创办,不但提高了大家的科研兴趣,也使一批学生经历了早期的科研锻炼,为走上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系本科生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与此密不可分。在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学生主办的《支点》杂志也受到评估专家的好评。

麻省理工学院的郑洪教授访问我系期间,看到同学们创办的《支点》杂志时,写下了这样的感慨:“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努力。即便在敝校麻省理工学院,此种杂志社亦不多见。这种主动的创办,对同学们应有多方面的益处。”

现在,《支点》杂志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舞台需求了,2007年,我系学生又以反映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为主,创办了《焦点》报纸,与《支点》杂志相互补充。学生工作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性循环状态。每次迎新晚会、篝火晚会,不仅都由学生自己主办,而且都能吸引其他院系的学生……

我在《支点》杂志的全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教育,对学生工作时刻都有新的体会。尊重学生的选择并加以适当地引导,往往能让学生做出更多有益的事情。我在最近10年的学生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时事,及时协助组织学生活动。很多活动都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并有多次活动受到学校的表彰。现在,物理系的学生活动已经在南京大学被广为称颂。

通过相关活动的组织,让学生积极参与,既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荣誉感,又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我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学生工作的新方法,对学生工作也越来越投入,不断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

2005年8月,我系学生在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戏剧节演出的话剧《哥本哈根》获得成功。戏剧节组委会主任、国家话剧院《哥本哈根》的总导演王晓鹰、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中国文化报副总编徐世丕等专家和《中国艺术报》等媒体对该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些物理系的学生们,以自己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的对事物的思考,找到了诠释剧本与角色的不同途径。因此,许多观众尽管对《哥本哈根》已经很熟悉了,但还是在这里看到了一个别致的《哥本哈根》。2007年,我系学生组织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主题活动,学生从两个校区(鼓楼校区和浦口校区)步行二万五千米,会师雨花台,该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当天的《新闻联播》报导。我系学生根据春分立蛋的传统,于2007年和2008年的春分时节,先后主办了两届物理系立蛋节,得到全校同学的好评,并被南京的报纸、电视台先后报导。2007年5月,我系学生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物理系学生会,举办了“格物金陵”五校学生物理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自己主办活动的同时,学生们也尝试着邀请校内外名家,到浦口校区为同学们做各种形式的报告和交流。郑有炓院士从酒泉归来,就被邀请到浦口校区为同学们带来了“酒泉归来话神六”的精彩报告。2008年4月4日,在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之际,学生们邀请到周总理的亲属,来到浦口校区,与同学们共同缅怀总理的丰功伟绩……

这些活动的成功,既鼓舞了同学们的活动热情,也对我们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工作更好地进入学生自我管理的軌道,将是我今后长期思考和努力的主要方向之一。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支点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杂志介绍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给自己一个支点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