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勃:戴镣起舞的孤寂才子

2009-11-16许云辉

百家讲坛 2009年17期
关键词:滕王阁王勃

许云辉

王勃短暂人生中的最后一段华彩乐章,非名传千古的《滕王阁序》莫属。

当他潇洒地离开“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滕王阁,举袖揖别“俊采星驰,东南之美”的雅主宾客,荡舟于三江五湖之间,打马在蛮荆瓯越之时,想必已经料定:情调高雅、句句珠玑的《滕王阁序》必将不胫而走,最终出现在唐高宗李治的龙案上。而且,慧眼独具、聪明绝顶的万岁爷一定能从绮丽文采中,感受他张扬而不狂妄的才情,欣赏他戴着镣铐曼舞的英姿,赞赏他报国请缨的豪情壮志,于是龙颜大悦,皇恩浩荡,一道圣旨让他由白衣之身而位列庙堂。

果然,当这篇才华横溢的文章以最快的速度送呈唐高宗御目亲览后,李治拍案惊叹:“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立刻下诏王勃入朝委以重任。可惜此时,一代才子王勃已恰似天边与孤骛齐飞的那抹落霞,消逝在吞噬他二十余岁生命的浩瀚海边。

此时的唐高宗虽难免有惺惺作态之嫌,却不乏天妒英才之惜。我相信,让唐高宗扼腕长叹的,不仅是王勃狂放不羁的文字舞蹈,更在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忠君报国激情。

天才之誉,王勃当之无愧。《新唐书》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古来才子皆狂傲,故有恃才放旷、恃才傲物之说,何况王勃有足够骄傲的资本:唐时七姓十族最为显贵,太原王氏即为一家。隋朝大儒王通是王勃的爷爷,傲气过人,自居“夫子”,创立“河汾学派”,弟子千数,死后被门人私谥为“文中子”,著有《中说》。而王勃在继承家族高贵血统与渊源家学的同时,对爷爷的狂傲也照单全收。

史载,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同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在《王子安集序》中记述道:“(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竟撰《指瑕》十卷指其瑕疵,实在是狂得可以!

因十岁时仅以月余时间通晓《六经》,时人盛赞他说:“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是以神童之名,闻名遐迩。其后,王勃曾上书右相刘祥道以求表荐,以“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这样少小而心高的字句,令刘祥道刮目赞叹,随即向朝廷举荐。

乾封元年(666年)的应试之日,年仅14的王勃满脸稚气,身着一袭略显肥大的长衫踏进考场,在一群年长公子、束发秀才、白首童生中间颇有鹤立鸡群之感。主考官有心奚落,出对:“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王勃敏捷反讥:“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主考官爱其出口成章,不以为忤,再次戏谑道:“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王勃扬言:“今朝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此番赴考高中,朝廷授朝散郎之职,王勃由此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从七品散官。

“春风得意马蹄疾”,王勃才思泉涌,笔端生花,献《宸游东岳颂》、《乾元殿颂》,以文章绮丽而惊动圣听。高宗见此歌功颂德、词美意壮的颂词竞出自未及弱冠的神童,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之名亦为之大振,跃居“初唐四杰”之首。

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前途无量的王勃,被沛王李贤慕名召为王府修撰。王勃此时充满了对功名的渴望,认定人生当“上策做神仙,下策得富贵”,并写下流传千古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杨炯说王勃“临秀不容,寻反初服”,意即少年王勃是个恃才放旷、桀骜不驯的人。今天的说法,叫“政治上不成熟”。他以为凭自己的聪明和才华,以及对他极为欣赏的皇帝父子,便可以率性而为,目空一切。

可惜,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年少轻狂的王勃的仕途美梦:当时诸王以斗鸡为乐,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均为贪嬉少年,都不惜千金求珍禽,以较高下。二王素喜与王勃谈笑,斗鸡无论胜负,必邀王勃畅饮欢宴。不知出于凑趣还是技痒,王勃戏作《檄英王鸡》。此文乃骈文经典之作,对仗工整,遣词华美,典故丰富,字里行间充盈着作者高超的文才和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刚看到一半,高宗便龙颜大悦,颔首击节。突然,万岁神色陡变,几个很普通的字眼“血战功成,定当割以牛刀”,变成几把饱浸着阴谋与血腥的夺目利刃,直刺心窝。

众所周知,尽管其父唐太宗为一代名君,但玄武门骨肉相残夺来的江山毕竟不够光明正大,且李治本人也经历过类似事件。所以,这些字眼触动了高宗最敏感的神经,他怒斥:“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即挑拨离间企图导致诸王之间产生矛盾)。”当日下诏废除王勃官职,斥出沛王府。

王勃从云端跌落尘埃,美好蓝图灰飞烟灭,只得凄惶无奈地离开。窃以为,一篇戏作,以高宗文学修养之高深,当不至如此上纲上线,这应该是某些嫉才妒能的或被王勃有意无意得罪过的,甚至仅仅是看王勃不顺眼的同僚趁机给万岁上眼药所致。所以,与其说是文章激怒了皇帝,不如说是王勃平时得罪了小人。

在巴蜀颠沛流离几年后,王勃重返长安,被选为虢州参军之职。当命运之神已经在云端向他招手时,王勃竟然不可思议地知法犯法,令人费解地藏奴杀奴,以致身陷囹圄,以待秋斩。幸运的是,恰遇皇帝大赦天下,他才死里逃生,但却从此永失进仕的机会,其父王福峙亦被牵连,贬官交趾。这明显是场精心策划的冤案,策划者自然就是此时没事偷着乐的王勃众同僚。他们为何对王勃如此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

很简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杨炯曾称赞王勃:“每有一文,海内惊赡。”江湖行走多年,长了见识的同时,他更长了脾气,棱角没被磨平,盛气凌人依旧。新、旧《唐书》记载很清楚:“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王勃之狂傲,终于在滕王阁登峰造极。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元婴始建的楼台。后来洪州都督阎伯屿将此楼重建,定于重阳日大会宾客。传说前日,王勃尚在彭泽,夜遇仙人,嘱其赶赴洪州写赋记滕王阁,“此文将名垂不朽”,并以神风将王勃一夜送至六七百里外的洪州。

重阳宴会,高朋满座,墨客云集,热闹非凡。忽报王勃来访,众人兴奋异常,唯阎公不悦,但碍于王勃名声只得有请。叨陪末座的王勃,面对阎都督假惺惺的“因出纸笔遍请客”和宾客的“莫敢当”时,“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唐才子传·王勃传》)。

王勃深得“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之意趣,恃才傲物,狂文俯拾即是——“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柴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檐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东南才俊满座,王勃却傲然拱列其间,目无余子,狂得自然:“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前面典故分明白比经杨得意引见、呕心沥血之作《大人赋》,被汉武帝悦为“飘飘有凌云之气”的司马相如,可谓豪气干云。又以伯牙、子期典故,既赞主人知音,又何尝不是暗示自己文章恰似高山流水,将成旷世之作!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三月三的兰亭下清流激湍,王羲之与东晋群贤曲水流觞,王羲之“录其所述”并为序,书文双绝。昔日羲之兰亭传佳话,今朝王勃滕王阁著妙文。如此自比,岂非狂傲?

写罢序文,王勃又“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登高之作盛行于汉魏六朝,至唐,登临之作大放异彩。王勃似乎很谦逊:“至于登高作赋这样高难度的事情,就请在座衮衮诸公一展身手了。”可是细细咂摸,何尝不可理解为“最难写的序我已经轻松完成,诸位就在登高作赋这样的小事儿上露一手吧!”至于“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引用钟嵘《诗品》中“陆(机)才如海,潘(岳)才如江”之意),乍看谦虚,实则趾高气扬:诸位腹内文墨如可算得江海之才,那我写序之王勃岂不是经天纬地之才!

更为狂傲的是,王勃作序时,滕王因“骄纵逸游,动作失度……又数犯宪章,削邑户及亲事帐内之举,于滁州安置”(《旧唐书》)。王勃竟敢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加以嘲讽:如无建功立业之豪情壮志,即便贵如滕王,荣华富贵亦转瞬成空。狂傲本色可见一斑!王勃舞姿之轻盈桀骜,如在眼前。

然而,王勃的舞姿再洒脱豪放,却始终身披锁链。这锁链,就是封建文人永远无法摆脱的桎梏——“忠君报国”思想。在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忠君与报国互为因果。王勃因年少轻狂付出了自毁仕途的代价,这是他心底永远无法摆脱的伤痛。好在他有资本,有才又年轻,所以虽然前途渺茫,但他深信,欣欣向荣的大唐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伟大时代。

我看不出文中有怀才不遇的感慨,相反,看到的只是他深情凝望长安,渴望为帝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所以文章中的帝王,是伟大英明的象征,使得作者观赏三秋美景之余,翘首“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板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帝阍,天帝守门人,出自屈原《离骚》句:“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闺而望予。”宣室,汉未央宫正殿,贾谊迁谪长沙四年后,汉文帝复召他回长安,于宣室中问鬼神之事。两个典故,都含得以觐见天颜或受领袖重用之意。

正因为王勃坚信伟大领袖是正确的,所以在感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后,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明确表示不愿意如冯唐、李广白发皓首空蹉跎。“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细品读,贾谊屈于长沙,完全与英明领袖“圣主”无关;梁鸿窜到海滨属咎由自取,更与昌明的政治环境无涉。在领袖英明、政治昌明的时代,一个人不能发挥才能,为国出力,毛病完全出在自己身上。想必唐高宗看到此处,定然捻须喟叹:“知朕者,勃也。”

王勃继续表明心迹:所以我对以前经受的一切苦难毫无怨言,因为这命运的历练使我现在能安于贫贱,豁然通达。我以征服交趾,在边界立铜柱以夸耀战功的东汉开国功臣忠成侯马援的“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为座右铭,以“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的青云之志而自励。即使一身布衣终老,也绝不动摇忠君报国的坚定信念!

有了这样的伟大理想,喝了贪泉水,心境依然清廉;身处涸辙中,鱼儿笑开怀;北海虽远乘风到,失之东隅收桑榆。我王勃只愿学孟尝赤心肝胆报国情,绝不效阮籍率意独驾哭穷途!王勃之披肝沥胆,神人共鉴。

至此,感情抒发一泻千里直趋高潮,下段却又言犹未尽余音袅袅:“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请缨”出自汉武帝时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的年仅二十余岁的终军,“投笔”典出汉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豪言“愿乘长凤破万里浪”的是南朝宋国征西将军,谥号肃侯的宗悫。三个人事迹不一,心迹却相同:忠君报国。一言以蔽之:王勃在滕王阁这个高官显爵、铺张扬厉的宴会上,抒发的绝非怀才不遇之慨,而是积极进取精神,忠君报国思想。

我相信唐高宗完全读懂了王勃狂放舞姿下的拳拳报国之心,也清楚地回忆起了十余年前那个雄姿英发的狂傲少年。

高宗再次品读着序后的四韵八句诗,忽然想起了一则有趣的传说:

王勃辞别后,阎都督忽然发现这首诗的末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少了一个字,遂请骚客共猜。众人议论纷纷,猜“独”觉浅,猜“船”觉俗,猜“水”觉露。无奈之下,阎都督只好派骑士飞马追赶王勃。骑士追到王勃,说明来意。王勃令骑士伸手,在其掌心写下一字,嘱其攥拳:“见到都督前,万不可伸掌,否则此字将不翼而飞。”骑士攥拳,快马加鞭赶回,面见都督伸手,竟然空无一字。众人莫名其妙,骑士也百思不解,喃喃自语:“怎么会是空的呢?我攥得很紧啊……”听得此言,阎都督如梦方醒:“对了,空,是‘空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太妙了!奇才!果然名不虚传!”

想到此,唐高宗感伤万分:“作了一篇长文,还有四韵八句诗,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扎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

可叹的是,一代才子王勃,如横空出世的彗星亮彻初唐文坛后,又似那只落霞中翩飞的孤鹜,消失在“海水共长天一色”的越南义安椰林摇曳深处。与他素昧平生的越南当地民众慕名为其举行隆重葬礼,雕刻塑像,建立庙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一语成谶。

王勃,戴镣起舞的孤寂才子,曾在弥留之际大彻大悟:“世间绝妙诗文,本为天籁之音,我不过是上天手中的一支笔,现在要被收回去了。”曾以卓尔不群的才情,成为照亮初唐文坛的一片灿烂生动的朝霞;曾用狂傲奔放的文字,在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圣殿上镌刻下一个不朽的英名,凭戴镣的舞姿,挥洒出愤懑悲凉却穷且益坚的忠君报国之情……

编辑高丹

猜你喜欢

滕王阁王勃
陈中建
滕王阁游记
夜眺滕王阁
蜀中九日
王勃
王勃
滕王阁
一字千金王勃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王勃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