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的嬗变——从农家乐到乡村生态旅游

2009-11-11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5期
关键词:嬗变农家乐乡村旅游

张 玲

摘要近年来,农家乐作为乡村旅游最初的表现形式,其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非生态的、不可持续的现象,因此必须实现其向乡村生态旅游的嬗变。就乡村旅游向乡村生态旅游的嬗变做出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乡村旅游;农家乐;乡村生态旅游;嬗变

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382-03

国内的农家乐一般公认最早起源于四川成都,然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从起源的时间看,农家乐早于生态旅游,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系统地研究生态旅游。但农家乐从产生之时起便带有生态的特性,当然那时的生态味是无意识的、自然而然的。在当下生态旅游风靡全球,生态理念深入人心的情况下,用生态思想指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家乐的嬗变,使其产生质的飞跃,是大势所趋。

1 几个概念的辨析

乡村旅游,目前引用比较多的定义是“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旅游活动”。

农家乐一般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风情、村居民社和农(林、牧、渔)特色产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三农”特色的休闲服务项目。其经营主体是分散的农家乐经营户或者农家乐经营户占据相当数量的村落。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理念为指导的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目的地的生态旅游,它以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为旅游吸引物,通过旅游发展使乡村生态环境得到优化和提升,并使当地社区和普通农户在经济上得到收益。乡村生态旅游必须具有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必须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必须使乡村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的发展[1]。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3个概念是相关联的。具体看来,农家乐、乡村生态旅游都属于乡村旅游,它们是乡村旅游的2种不同形式,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初级形式和阶段。在中国,乡村旅游就是以农家乐的形式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起来的。而乡村生态旅游则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和阶段,它是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农家乐也必然要走向乡村生态旅游才能继续蓬勃发展,才能保持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2目前农家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开发

不少地方的农家乐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导致农家乐的开发和经营相当混乱,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这样极不利于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也影响了乡村和谐环境的建设和对外形象的树立。同时,由于盲目开发,一味模仿,毫无创新,也使得农家乐呈现单一化、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导致其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农业本身季节性的特点决定了农家乐旅游的季节性,淡旺季明显,导致农家乐也象农忙一样,1年1次。旺季时暴满,超出其接待能力,出现饱和甚至超载现象;淡季时冷冷清清,无人问津,设施闲置,造成隐性浪费。数量虽然众多,但品质普遍不高,分布散、规模小、档次低、地区分布与组织形式混乱,旅游经济效益低,缺乏可持续发展潜力。因此,不经过合理的规划、深层次的开发,农业旅游资源的价值就不能充分挖掘出来,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创收,最大限度地满足乡村旅游游客的需求。

2.2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

许多农家乐只提供吃饭、钓鱼、打牌等简单活动,甚至很多农家乐的经营者只重视“吃”的环节,过分追求菜品的口味,而忽略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使得其经营始终处在低档次的水平,难以吸引游客,而且回头率不高。同时,农家乐经营者、服务者都是农户自身,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培训,专业素质低,管理水平较低,服务质量差。此外,由于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很难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

2.3农家乐的非生态现象凸显

在农家乐旅游中“造假”现象已不鲜见,城市人到农村最想品尝的“土生土长”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土鸡等已被施了农药、化肥的蔬菜和饲料喂养的鸡所取代。还有的为了迎合游客的需要,违反农业生产规律,盲目追求高档、贪大求洋甚至“毁农造景”,“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也开始变味。此外,由于经营者盲目开发、不合理经营以及旅游者旅游活动所共同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

3乡村生态旅游的优势

3.1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完美结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

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形式,它在乡村旅游之中注入生态元素,它秉承生态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真正达到回归自然的境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3.2乡村生态旅游强调对资源的保育和可持续利用

资源保育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和前提,乡村生态旅游强调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保护,通过旅游发展,使环境得到优化,从而形成旅游开发与环境建设双赢的目标[1]。

3.3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旅游形式

乡村生态旅游,不仅需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观光需求、娱乐需求、农事学习需求等,还具备生态体验功能和生态教育功能。也可以说,乡村生态旅游是文化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民俗体验、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不同层次旅游产品在乡村这一特定地域的有机整合。从旅游产品的组合层次上看,乡村生态旅游的内容和方式要比其他乡村旅游丰富得多[2]。

3.4乡村生态旅游极大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村环境面貌改变,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村庄建设特色化,有利于吸引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加快改变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形成“农业-乡村生态旅游业-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协调发展格局[3]。

4实现从农家乐到乡村生态旅游嬗变的策略

4.1准确定位,合理规划,发挥政府主导功能

农家乐已成为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所以它的开发与经营也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不能全权下放农户,任其自生自灭,而是要根据地方特色,准确定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国内较为成熟的农家乐都有此方面成功的经验。如成都市提出全市乡村旅游区域特色发展规划,一批特色乡村旅游区相继产生,打响了成都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规划、规范、服务——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成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这3项职责。旅游服务需要基础设施配套。对长期以来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的农家乐,政府以出台各种标准和规则来“循循善诱”,《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地方标准和《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暂行规定》等相继出台。2005年底,成都市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乡村酒店服务质量标准。不但推行规则,同时加强培训。在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农家乐从业人员观念转变,素质提升,经营理念增强,服务质量提高[4]。

4.2坚持以“农”为首,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无论是农家乐还是乡村生态旅游,都是以“农”为核心,不能脱离这个基本点。农村地区应以农业生产为主业,在此基础之上发展其他产业,包括旅游业,必须坚持“农游合一”的发展模式。同时,乡村旅游的卖点和吸引力就在于与城市环境的差异,以此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因此,还要坚持“农”的环境和氛围,不能盲目模仿,弃土求洋,最终搞得不土不洋,不城不乡。

特色是农家乐的生命力。日本近期开发了一种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务农学校,游客都成为务农学员,他们交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以在闲暇时间定期到乡村田间体验传统的农业生产,真正实现反璞归真。更有特色的是这些学员还要在城市的培训班里系统学习农业知识,然后到乡村实地操作,而且全程都有专业人员指导。这样一种“城市-乡村”、“理论-实践”的乡村生态旅游模式可谓是别出心裁,创意无限。较好地缓解了城市人巨大的工作、生活、心理压力,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回归乡村的需求。很多游客在体验了这种务农式乡村旅游之后,产生了解甲归田的念头。这种旅游形式绝对是原生态的,因为游客所体验的农业耕作方式是最原始、最传统的,在日本这样一个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即使是普通的农民也不再使用这种方式。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4.3打造富于文化理念的“农家乐”旅游产品

农家乐开发应立足于自身的生态农业特色和文化特点,把相关文化资源、文化素材旅游化,提高文化品位,增强游客的参与性,设计出高质量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要深入挖掘农家乐旅游的文化内涵,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发掘、整理、保护与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更多的文化产品,使之成为农家乐旅游的灵魂与品位之所在,成为人们尤其是“城里人”心向往之、乐意去之的乡村乐园。将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融入到农家乐旅游之中,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营聚集区,推动农家乐旅游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深度开发过渡,从单一休闲型向集文化、风景、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提升品位和档次,不断增强竞争力[5]。

4.4实现农家乐的规模化、多元化良性发展

规模农家乐就是在城郊或风景区的农村,依托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依靠政府的整合,把千家万户农家乐的各种优势联结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一体化、规模化、专业化、法制化和集约化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核心是在政府的整合下,将资源尽可能优化配置并以此激活农村内在的活力,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目的。

四川的农家乐,是规模农家乐的典范,不同区域各具风格、优势互补。尤其是位于成都市锦江区被称为中国农家乐诞生地、中国乡村旅游发源地的三圣乡,充分利用城市通风口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打造出了“五朵金花”:“花香农居”成为以发展小盆、鲜切花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幸福梅林”围绕梅文化和梅花产业链,发展旅游观光产业;“江家菜地”以认种的方式,把传统种植业变为体验式休闲产业,实现城乡互动;“东篱菊园”突出菊花的多种类和菊园的大规模,形成了“环境、人文、菊韵、花海”的交融;“荷塘月色”优美的田园风光,成为艺术创作、音乐开发的艺术村[6]。

4.5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创建和谐乡村环境

乡村环境是最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是促使城市人来此旅游的吸引物。因此,必须建设优美和谐的乡村生态环境,才能长久地保持其吸引力。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制订、颁布《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农业清洁生产条例》等,依法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督管理;构建行之有效的协调和监督机制,形成农村环保工作合力;推动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使用替代能源,推行清洁生产,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7]。此外,还应当对村容村貌进行合理规划改造,做好居住、餐饮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统一收集处理垃圾,确保游客的食住卫生安全。

5结语

当乡村旅游实现其嬗变,进入乡村生态旅游的阶段,它将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更大的吸引力,它的形式和内容将更为丰富,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多元需求。但最重要的是应始终坚持乡村旅游的核心不变,那就是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思想,让旅游者在体验生态旅游的过程同时,受到生态的教育。

6参考文献

[1] 蒙睿.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2] 王嘉学,明庆忠,杨世瑜.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地域模式初步研究[J].生态经济,2005(1):95-97.

[3] 谭玛丽,罗贞礼.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湘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新疆农垦经济,2007(11):22-25.

[4] 茅箭区考察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茅箭区考察组赴成都学习考察农家乐发展的启示[N].十堰晚报,2008-05-13(D03).

[5] 郑光豹.规模“农家乐”的营运模式研究.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8(2):63-65.

[6] 李磊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研讨会”观点综述[N].宁波日报,2007-08-13(B01).

猜你喜欢

嬗变农家乐乡村旅游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农家乐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