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浇灌幼儿教育之花

2009-11-04盛爱丽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幼教幼儿教师信任

盛爱丽

幼儿教师是启蒙教育的执行者,是孩子健康、和谐成长的引领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所以说,幼教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笔者从事幼教工作多年,虽然谈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从事幼教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感受,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看法,以期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用爱心让幼儿和谐发展

幼教工作是繁琐、平凡的工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具有爱心、细心、耐心的人。如何让家长感到更放心、更满意,如何让孩子感到更温馨、更快乐,是每个幼儿教师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如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默契的眼神,以及一连串开心的笑声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从而受到有益的影响。幼儿像春天的花朵,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纯真无暇,但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因此,在对幼儿施教时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而应善于引导。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乖孩子的愿望,作为教师,其教育的使命就是要呵护这种愿望,让他们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学会欣赏,树立自信,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笔者认为,一班孩子无论他们是聪慧的还是迟钝的,无论是活泼开朗的还是性格内向的,无论是玲珑乖巧的还是调皮捣蛋的……只要教师用爱心去浇灌这些花骨朵儿,无论早晚,总有一天,他们都会开出美丽的花儿来。因此,教师要从思想上、行动上认真落实“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方针,在班级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中努力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工作上坚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不惜力,乐业、敬业、积极向上。坚持树立爱心、细心、耐心的原则。孩子发烧了,鞋子穿反了,裤子尿湿了,鞋带系松了,等等,教师都要帮助他们妥善解决。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幼儿,把他们的闪光点放大,而尽量不在大家面前指责他们的缺点或错误。尤其是缺点突出的孩子,更不能强化他们的弱点,要做到不用放大镜去看他们的缺点和弱点,而应用放大镜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小变化,在班级中为他们树立自信。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以爱的情感感化孩子,尤其是对那些具有心理障碍的特殊幼儿,更要讲究爱的情感、爱的付出,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实现心与心的交流。此外,还要坚信只有宽容的教育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

二、为每个幼儿提供参与的机会

幼儿教师不应该拒绝孩子想表现自己的请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善言谈、看起来不够聪明的孩子,更应该让他们看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让他们看到自身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多接触大自然,多做游戏,为他们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生性爱玩好动,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确实是儿童的良师,传统的民间游戏曾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童年的欢乐!民间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有的是徒手进行的,有的只需要十分简单的材料,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等,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都可使游戏真正开展起来,使幼儿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在这些游戏中,民间游戏因其不受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从而倍受幼儿的喜爱。例如,踢毽子这一游戏,无论哪一年龄阶段的人都能玩:幼儿可以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稍大的则可以直接踢,并不断地翻新花样。而跳“房子”的游戏就更简单了,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几格,就能进行单脚跳和双脚跳,既锻炼了身体的灵敏度,又达到了娱乐的目的。在现代,更要使学生对游戏产生乐趣,因此,可以配上音乐的律动,使之有机结合,富有特色。例如,游戏“剪刀、石头、布”、“噼里啪啦”、“一摸二摸三摸”等是一些通过玩手、玩脚与全身动作来进行身体锻炼的民间儿童游戏,其方法都十分简便,不需要准备专门的器材,而只要两人合作进行即可。同时,游戏还可伴以简单的儿歌,幼儿边吟边玩,从而使活动充满了生动的节奏感,形象、具体且情趣盎然。此外,由于孩子们对这些活动充满了兴趣,这样,孩子们就特别认真,动作也十分到位,从而收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老师则可以趁机认真观察、了解孩子,与他们打成一片,真正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达到使孩子们既锻炼身体,又磨练意志的目的。

三、关注幼儿的健康成长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都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其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还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了健康,幼儿就不可能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还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无病即健康”的旧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要求了。一个真正健康的儿童,不仅指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正常能力,并意味着得到平等、普遍地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首要任务。

第一,教师要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要注意使幼儿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他们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使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第二,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途径。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并使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

四、要信任孩子

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所以必须信任孩子;信任是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改正错误的催化剂;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架通心灵的桥梁;信任还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信任是阳光,它能使曾经弯曲过的小树伸直躯干,吐出新芽,茁壮成长。信任是土壤,它有着肥沃的肥料,让花开得更艳,让树长得更高。对幼儿来说,他们渴望教师信任的目光,期待教师充满信任的话语。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创造互相信赖的气氛。首先,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要以信任之心待之,以信任之目视之,以信任之耳闻之,以信任之言与之交流。要多给幼儿以赞扬,因为赞扬就像温暖心灵的阳光,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信任和尊重一个人。”既要关爱“白天鹅”,也要倾心呵护那些“丑小鸭”们;既要看到今天幼儿身上的不足和不完美的地方,更要相信每个幼儿都能学好。比如,孩子们有时候拿幼儿园或者家里的东西,其实不能算“偷”,他们还根本就不知道偷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只是觉得这个东西新奇、好玩,自己管不住自己。因此,教师要善于诱导,让他知道这是不对的,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再犯类似的错误。其次,教师要把握好信任的度,要高度地信任,但不能一味地迁就、纵容。要把信任与严格相融合,做到严字当头,严而有格,严而有信,严而有爱。

今后,笔者将会更加努力,像妈妈一样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力争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让自己舒心。

猜你喜欢

幼教幼儿教师信任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表示信任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