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中加强语言积累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009-11-04李静梅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内化课外新课标

李静梅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新课标强调语言内化要多读书,要积累语言材料,并进行实践运用,这一过程简单概括起来就是要“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它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让学生在美的语言境界里自由呼吸,自悟自得,主动发展。

一、读进去——着力自主感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审美乐趣”,“其中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本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读是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可以受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所以,“以读为本”进行教学,即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为本,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朗读、默读、复读、赛读、美读、整体读、部分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中,可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然后默读全文,要求学生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问题;最后有选择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随着读的不断深入,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会有这样那样的情感体验。此时,再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讨论、补充、争执。在大量的读书活动中,学生见识增长了,视野开阔了,书中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就会转化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一部分,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主感悟的读书习惯和品格,并将学得的读书方法用于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去。

二、记得住——强调增加积累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的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的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1.广泛阅读。新课标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小学不少于150万字 ,做到一篇带多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放手让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在读物的选择上,采用教师推荐、学生自选、生生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思想性、知识型、趣味性强的读物。如高年级可阅读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甚至名家名篇等。同时,补充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以弥补现行教材的某种不足,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引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的有关故事;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童话》的有关故事。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记录好词佳句、歇后语、精彩片段、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熟读成诵。一篇课文,读得越熟领会越深;熟读成诵,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也就能灵活运用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前,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着词汇贫乏、语病百出、无话可说的问题,读得少、背得少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小学阶段是人生中的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大量的精彩的段落或篇章背诵下来,绝不是一种过重的负担,而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必要途径。通过熟读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体会文章的精美布局、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感悟到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他们受益无穷。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背诵的优秀的课文不少于150篇,古诗词背诵不少于80首。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多读,并从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对课文规定要背诵的内容和那些语言表达上有特色的课文或课文中形象生动的句子、精彩片段、好的开头、结尾等,也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扎扎实实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用得出——强化实践运用

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感悟和积累只是对外在语言的吸收和融入,而运用才是对语感的内化和实践的过程,才能使外在语言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就是“举一反三”,是读书内化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在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读与写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在增加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及时引导学生“为我所用”,真正做到把语言的积累材料内化为运用能力。

1.直接迁移。在多读多悟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笔头练习,或缩写、扩写、读写、仿写等,让读作为写的基础,为写提供材料和话题,使写成为读的延伸和发展,使感悟升华为运用。如《桂林山水》文中的段落语句优美,采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篇赞美自己家乡的短文。这样,就能做到课内学方法,课外用方法,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

2.间接迁移。这主要通过拓展语文教学时空,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确立这样的语文教学观,努力把语文课堂向课外、向生活实践延伸。比如,可以开展口语交际或课外活动。五彩缤纷的生活是语言的源头,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语言和提高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焕发出悟性和灵性。这样,打破各个学科之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有字书与无字书之间的界线,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的天地,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自然会跃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内化课外新课标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