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2009-11-04李守国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课堂教学

李守国

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地理课是初中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促进地理教学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是摆在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重大问题。现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现状表明,以传授和记忆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新一轮的课堂改革尤其强调在课堂教学方式上必须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注重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越是积极参与教学,思维活动就越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就越好,课堂效率就越高。

1.创设情景,引导参与。德国一位学者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如果把这些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中不知不觉地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知识融入情景之中,有如盐之于汤,只有把枯燥的知识融入到情景之中,才能在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社会热点问题、学生的生活体验(角色扮演、演讲、辩论、调查报告、学习生活场景模拟)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静态课本内容变为具有探究性的情景。如在讲《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以事先让学生搜集圣火在中国内地的传播路线,也可以事先准备一张圣火传递图印发给学生。上课时就让学生模拟圣火传递,每到一个省就让学生说出传递的地点及这个省的简称、省会。这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既了解了传递过程,又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我国的各省级行政单位。通过合理的创设情景,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读书、观察、分析、对比、试验、模拟、设计、搜集、判断、调查、绘制、尝试、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将学生置于探索者的位置,打破束缚学生创造力的枷锁,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避免学生产生紧张、厌倦的情绪,使学生感到自由,放心、大胆地去探究。

合作交流需要每位学生的配合,需要大家的畅所欲言。很多学生怕讲错,而只想当听众或观众,合作交流就失去作用。通过自主探索,学生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图意、说过程、说思路、说道理……使每位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完成后进行组内成果交流,在交流中修正、补充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思结合”、“手脑并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多启发,并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3.展示交流,自主构建。“展示”就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所获、所想、所思,在组内、组间进行展示、讨论、分析与评价等。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和小组的团结协作的力量。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创设一个交流、争辩的平台,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在争辩中得到提高。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评析,激起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共鸣,使个体从不同侧面得到自我完善。首先,学生个体先自读,整合知识点,构建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网络。然后,组内可以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最后教师适当地引导组间交流,以一个小组为主,其他小组完善补充;也可以将分解的几个问题分别由不同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进而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在“交流互评”中就会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不断丰富学习的的经验和能力。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或学案,在学习、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体系的梳理,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网络,弄清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就会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

4.巩固练评,拓展提高。

(1)训练。训练是单元目标复习的重要环节,是评价达标与否的必要手段。教师根据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基本训练要求,编写出训练题。训练题的题型可以灵活多样,但题量必须与复习课时安排一致。。

(2)点评。训练后,教师根据内容有重点、多层次地展开指导。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如错误概念、文图脱节、疑难问题,习惯性错误等,应指导学生进行讲评,但讲评的重点应是学生难以理清的单元知识结构、各种归规律的问题以及典型题目的解题思路等。通过讲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深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拓展。要根据生产生活实践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与认识水平,设计一些体现能力的、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开放性题目,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就会拓展知识、提高能力。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最好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路人、合作者,应该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愿意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学习效率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1.结合时政,增强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在地理教学中,课前可以设置“地理信息发布会”,发布学生了解的时事信息,并让每个学习小组每周出一期地理知识小报,每星期定时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从书报杂志、媒体电视、互联网等渠道,广泛搜集与地理有关的时事新闻、科技动态、热点话题、地理趣味、民族等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课堂上将教材以外的“热点”与课本上的“知识点”相互结合,使其成为课堂上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火花”,将“热点”转化为课堂上的“亮点”。

2.充分认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最有力的工具,是学习地理的法宝。要用好地图,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用图技能,加强训练,并采用“图文结合法”进行有效学习。

3.多媒体辅助视听法。

三、开放课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在课堂上,其出发点是达成有效教学。而有效的教学就要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保证学生思考的空间。因此,大胆开放课堂是达成体验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

课堂上,可多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是以个人的经验为基础,但由于学生经验的局限性,需要通过合作学习,分享他人经验。在教学中,由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拓展、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习惯。

总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技巧还有许多。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课堂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