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09-11-04王从有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材课文情境

王从有

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可是,目前许多学生阅读品味低俗,阅读能力低下,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终身与书为伴的意识,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引导。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阅读课堂开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跃、开放。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阅读课教学可探讨的问题很多,笔者仅谈一点认识和做法:

1.要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语文每册教材每篇课文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就是进行阅读教学的最好入手点。每学期新课本一发下来,求知欲和好奇心都会促使学生先睹为快,这是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点的好时机。教师要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浏览之后,列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课文题目,不喜欢的课中有个别感兴趣的地方也列出来。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用图画展现形象,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再不断创设情境,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增强了。

2.要关注学生基础积累。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没有知识,没有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3.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教师首先要唤起学生生活的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也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认,不能用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4.关注学生阅读方法。预习时,首先教给学生如何感知教材的方法和步骤,落实常规的预习要求,如课文中的常用词、重点句及文体知识点等。还可编制出要求明确具体的预习“提纲”,让学生严谨有序地去摘去读去想,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的学习重点,提出几个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从不同侧面,不拘一格地提出疑点,养成无所畏惧的怀疑精神。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预习时的惰性,要及时反馈预习结果,指导学生互查、自查,增强预习的动力。预习感知,不仅是为下一阶段学习“扫清障碍”奠定基础,而且也是学生积累和丰富语言材料,筛选和整理重要信息,感悟和理解文章意蕴的提升过程。主要学法指导如下:

(1)分类摘记。把教材中丰富的词语,精粹语句,或是文情并茂的语段分类摘记也可作成读书卡片。摘抄形式要规范,像词语注音、释义、例句,统一在一种常规格里。这正如吴晗所说:“摘抄绝不是一项简单地机械地抄写工作,而是极其重要的方法。”这也利于学生养成积累词句的学习习惯。

(2)圈划注难。预习课文时,按统一规定的阅读符号在课文上进行圈(圈字词)划(划词句)注(加注音注释)议(作评点注疑点)。圈划直接加在文章中,注议写在文章空白处。这样的训练,既加深了对文章语言形式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阅读习惯。

(3)质疑问难。要求在了解教材大概内容的前提下,参读课后思考题,再循题而读,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也可以对文中的语言形式或人物事件等方面质疑,然后自己破疑,再质疑,再破疑;最后把思考后不得其解的问题准备好,以备讨论之用。

(4)问题导读。教师针对课文重点,提出1~2个导向作用的预习题。实际上是启发学习思考方向,指导学生熟悉教材,抓住重点。预习时,不仅注重学生通过预习对这些题目作完满解答,更要注重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思考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像《变色龙》一文设计“给主人公加修饰词”这一思考题,就考虑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表情、判案情节、脱大衣的细节等内容去分析、概括。

5.关注学生阅读范围。教师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内阅读教学中决定了语文课文的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课文是精品,文质兼美,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能够使学生掌握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举一反三,更好地在课外进行其它类似文章的学习阅读。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内的阅读学习。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许多有待研究和探索的地方,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畅谈语文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

猜你喜欢

教材课文情境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