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子应用技术》的学习方式初探

2009-11-04李辉永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毛竹竹子师生

李辉永

在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笔者从教学基地的课程资源库中筛选出能体现我市(此处指福建省永安市,下文同)笋竹文化特色、展示我市科技兴竹风貌的《竹子应用技术》校本课程。该课程能体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其辅助形式(现场教学、小组教学)实施该课程,着力变革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焕发出生

命活力。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的学习方式。

1.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教学《竹子应用技术》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

(1)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竹子的形态》时,先演示一把开满花的竹枝,学生从未见过竹花,有的说是桃花,有的说是竹枝又不见竹叶。在学生感到好奇之际,笔者因势利导地引入新课,然后介绍竹子开花有一次性开花和多次性开花两种类型。竹子开花的周期有短有长,短则几年、几十年,长则几百年。这样的演示与讲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讲授有关知识之后,笔者通过让学生触摸竹子的秆基、秆柄、竹鞭、竹节、节间、节隔、竹壁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竹子的种类》时,通过让学生观赏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竹子,如凤尾竹、龟甲竹、大佛肚竹、小佛肚竹、绿槽毛竹等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求知欲)。

(2)培养学习责任。在教学《永安竹业概况》时,笔者先演示竹神的形象、筍帮公栈的图片,然后介绍相关的传说、故事,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市的笋竹文化,初步认识竹业的重要作用。竹业是我市最具潜力、最具优势的产业。它造就了福建永安第一批商人资本家,造就了中华民国航空先驱李宝焌、刘佐成。笔者通过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竹业开发意识,立志为打造笋竹品牌、创造经济奇迹贡献力量。在教学《竹子的价值》时,通过演示实物、图片等讲述了竹子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指出我国现阶段对竹子教育不够重视,竹子专业被称为“冷门”学科,竹子应用技术尚未正式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我市位于竹产区,应该为发挥竹子优势、推广竹子应用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奉献微薄之力。

2.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在教学《笋期管理》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在挖冬笋时,要求每位学生拿一把锄头,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间隔,排着一字形队伍按照:全面或块状松土挖冬笋、沿鞭翻土挖冬笋、开穴挖冬笋三种方式向前挖,教师向学生提供多样选择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活动、去探索,这样做既能改变学生的依赖性,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成目前尚未引起高度重视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在教学《竹子盆景的制作》时,笔者首先指出竹子盆景是盆景花卉中的新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竹子矮化、盆景制作、管理技术三项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最后指导学生积累经验、交流经验,以期制作出造型优美、新颖别致的盆景,不断提高竹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毛竹种植技术》时,笔者采用全员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了一株毛竹的种植任务,初步尝试了教育回归生活的乐趣。

1.采用生生合作方式,开展小组活动。

(1)将班级学生分成四组,第一组负责挖母竹,第二组负责挖种植穴,第三组负责找肥料,第四组负责提水;

(2)各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携带工具到指定地点劳动;

(3)各组展开合作劳动,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知识交流、自由表现、多边互动,共同完成本组任务。

2.采用师生合作方式,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师和第一组合作,运用物理学科的杠杆原理将整株母竹(包括根盘)从坚固的土壤中撬起。

3.采用全员合作方式,种植毛竹母竹。

(1)师生合作将第三组运来的肥料摊平放在种植穴底,再覆一层细土拌匀并踏实;

(2)师生合作将第一组运来的母竹轻轻放入种植穴中,注意去鞭方向留有发鞭余地,注意竹鞭入土深度不超过25厘米;

(3)师生合作将种植穴旁的表土填入竹鞭周围分层踏实,使竹鞭和土壤紧密接触,再填心土;

(4)生生合作将第四组提来的水浇在种植穴里,使竹鞭周围的土壤湿润。

4.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这株母竹留下了全班师生的汗水,见证了全班师生的友情,播种了全班师生的希望。许多同学在母竹下留影、歌唱,他们似乎在体验成功、畅想未来。

城区学生是渴望交往的特殊群体,合作劳动为学生提供了天然的交往场所,既重视学术性发展,又重视交往性发展,既重视结果性目标,又重视体验性目标。学生合作劳动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技术、锻炼身体的过程,更是学生张扬个性、体验情感的过程。这和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学习的独特性、体验性是一致的。

三、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是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竹子基础知识》时,笔者采用发现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竹林的奥秘。

1.提出问题。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意愿的根本原因,是发现学习的核心。竹子是可持续利用和更新的自然资源。在参观竹林时,笔者提出竹子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的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新知识(教师未加讲述的知识)。

2.展开探究。各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深入竹林发现新知识。

3.展示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各组选出代表汇报成果,教师将学生零碎的观察结果系统化、科学化。

第一组发现:①笋箨箨叶上的小水滴是从笋体内部流出来的;②笋箨上有许多纤毛;③秆箨寄存在竹秆基部的时间比较长。

第二组发现:①竹叶的颜色有嫩绿、翠绿、墨绿之分,地面有飘落的黄叶;②毛竹节间绿色、有白粉,竹节下白粉特别厚;③竹秆中部是空心的,怎样计算竹龄。

第三组发现:①毛竹有退笋现象;②毛竹有跳鞭现象;③毛竹有鞭竹现象。

第四组发现:①竹秆基部节间短,分枝处节间比较长,节间颜色有深浅;②同一竹林内,一些毛竹发笋多,一些毛竹发笋少甚至不发笋;③个别毛竹节间有腐烂的小孔,竹梢枯萎。

4.评估深化。教师评估各组的成效,鼓励学生发现新知识。清幽洁净的竹林意境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教师触景生情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研究的欲望。如一些学生探究“竹鞭钻出地面后,形成跳鞭与鞭竹的条件”,这种探究具有开放性,其思维价值远远大于答案本身。

《竹子应用技术》校本课程体现了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能适应竹产区及国家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课堂教学及其辅助形式出现生机勃勃、和谐互动的新局面。这正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呼唤的新课程。

猜你喜欢

毛竹竹子师生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节骨草和毛竹苗
大熊猫吃竹子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敲竹杠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