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11-04胡万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生活

胡万华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多年来,笔者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现了诸多的问题,通过听课、集体备课、说课、查阅教师的作文批改以及和许多语文教师座谈等形式,对小学作文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是重视基础训练,忽视生活现实。在教师的作文训练中,注重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修辞手法的训练,很少考虑现实生活的因素,造成学生作文中的空话、假话连篇,闭门造文,致使学生作文越写越假。

二是重视写作训练,忽视写作内容。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大多从形式入手,既不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又不向学生提出积累材料的要求,不帮助学生解决作文的内容问题,致使学生作文无话可写、无情可抒。

三是重视教学步骤,忽视学生习得。"师授作文"的模式,在农村小学根深蒂固。基本上按“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程序进行,教师按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是重视课堂训练,忽视课外练笔。大部分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封闭型的。除课内作文以外,很少让学生到课外生活中观察、练笔。有的老师则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大量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源泉枯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感悟生活,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是综合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运用于实践的一种高级智力活动,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运用,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近些年来的小学作文训练对学生的“束缚”又太紧:题材狭隘,形式呆板,统一要求,观点强加于人,导致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细细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标准的内容,笔者感到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在小学写作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端正教学思想,重视培养兴趣,增强习作信心。要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首先在于端正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为当地建设事业服务,这是农村小学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作文教学要与农村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面向农村,培养学生在适当的语文环境和当地的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的交际能力,处理好作文与育人、内容与形式、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兴趣应当成为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的第一朵火花。”作为教师,就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他们写他们喜欢的作文。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多一分,成功多十分”。

2.明确习作目标,重视语言积累,注重生活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使学生同样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他们写出来的文章还有很大的差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有高低,所以必须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积累有多种途径,主要通过有声语言和阅读获得。有声语言积累往往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无意识便获取,阅读积累则主要来自书籍和网络。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读,让他们能巧妙运用选读、速读、跳读、精读、批注、笔记等方法,还要给学生创造大量的阅读条件,诸如建设班级图书角,开放校阅览室,鼓励同学间书籍推荐和互借,开展班内和小组阅读交流会、精彩片段赏析,让学生有机会阅读,乐于阅读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写作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积累。五彩斑斓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生活中的素材要变成写作的材料,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必须有明确的指向。这就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引导他们关注天下事,留心电视与新闻,从生活中选取素材,积累素材。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实地指导观察,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物、人、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调查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写作积累素材。

3.丰富习作内容,重视应用训练,增加自主习作。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要求较繁,选材空间小,形式自由度小,导致学生冥思苦想,不是提不起笔就是十分老套的选材和写法,结果自己想写能写的不能写,不愿写的却套话成篇,强硬地泯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真正的写作,应当是“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林语堂曾说:“八股有法,文章无法;文章有法,变成八股。”因此,写作教学应重视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 为了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必须把习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拟题,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此,习作训练时,有时可以只提出范围和要求,由学生自选内容,根据内容自拟题目;如果学生不想写习作提示的内容,可以另选;甚至有时习作时可以不提供任何范围要求,请学生自由写。同时避免形式单一的习作,增加各种文体的写作。不仅让学生写记实作文,也让学生写想像作文,还要写应用文,除了练习教材上的作文,还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或课外练笔。在农村,作文教学历来是学生围着教师框框转,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这个局面必须改变,把学生从教师授题、授意、授材、专改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做到教师定范围,学生自我命题、定中心、选材料、写作和自改互评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重视练后修改、发现习作优点,强化作文评价。学生写成的一篇篇习作,各有各的精妙之笔,各有各的闪光之点,各有各的创新之处。或美目传神,妙题诱人;或场面精彩,描写动人;或语言朴实,以情感人;或妙语连珠,一语惊人;或结构精巧,新颖吸人;或亮点突出,光彩照人……但也不乏空空而论、无感而发等许多问题,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还要把好最后一关:修改、评价。“文章不厌百回改”,中国历史上“推敲”、“一字之师”等故事都反映了改的重要性。只有在不断地修改的过程中才能更快地提高习作能力。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批改时常常专找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这既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修改作文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采用多种方式修改学生习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作文的质量和学生的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生活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