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是赢家

2009-10-27

汽车观察 2009年9期
关键词:李书福变速器吉利

“从2月14日DSI破产到3月27日签约,只用了1个多月。都说动作快是吉利战胜其他对手的关键,其实是因为吉利志在必得。”

——赵福全

事实上,包括吉利在内,先后有15家竞争者欲收购DSI,但都由于各种原因中途退出,在最后一位竞争对手——印度马亨道公司(Mahindra)因产能有限退出之后,吉利成为唯一的竞标者。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在墨尔本的时候我就说过,DSI作为一家独立配套商,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谁要变速器就卖给谁,可是只要谁自己做了变速器就会甩掉DSI,所以金融危机一来,双龙破产和福特销量下降都成为其致命的原因。而与吉利的合作,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

正如之前吉利所想,这看起来对双方都是笔不错的买卖。DSI弥补了吉利的短板,而吉利又为DSI提供了需求,将彻底改变DSI已经运行了80年的经营模式。相当于DSI找到了自己的股东和永远的伙伴。在今后的规划里,吉利打算将现有的9款车全部都配装DSI变速器。除此以外,还会在中国境内建立生产基地,供应其他汽车生产企业。“9款车,每款车每年2万辆的AT需求,DSI就会有18万台的稳定订单,而吉利更为自己的发展战略赢得了重要的砝码。”

事实是,吉利背靠着中国这个庞大而且成长迅速的市场,这成为竞标时最为有力的筹码。中方大股东无疑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了管理的方便,吉利考虑将在澳大利亚注册成立一家附属于香港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DSI控股有限公司(DSI Holdings Pry Ltd.),来收购DSI全部资产,吉利不向DSI派驻任何高管,而是通过控股公司董事会控制DSI原有高层团队。以具体的绩效考核目标进行管理。这样做的好处,作为一家澳洲公司,DSI仍可以得到澳大利亚政府在研发费用上的支持(DSI在澳是一家核心的零部件企业)。

3月26日,趁着“吉利收购沃尔沃”烟幕弹的“烟雾”,李书福前往墨尔本的DSI考察,他显得异常兴奋,尤其看到了DSI的设备和研发中心之后,他已经在迫不及待地催促尹大庆不必再与澳方在合同细节上计较,马上签!

澳大利亚当地时间3月27日12时,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大厦举行了吉利汽车收购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的签字仪式。李书福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吉利汽车成功收购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后,将给DSI提供一套适合全球发展的新战略。首先恢复对福特的供货,然后把DSI的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汽车行业,向中国汽车企业提供世界先进的自动变速器产品,同时为DSI在中国寻求低成本采购零部件的途径;并为DSI的新产品研发提供资金支持,确保DSI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至此,从2月14日赵福全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到3月27日李书福带队在澳洲签署协议,吉利仅用了40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对DSI的收购。

赵福全后来在接受《汽车观察》记者专访时说,“为什么这么快?为什么是吉利收购了DSI?我有一个我认为比较形象的比喻:地上有一百块钱的大票,但你若不是个盯着地面想捡钱的人,就不会轻易发现机会;但是想捡钱的人,就是地上只有一个硬币都会注意到。吉利就是这个寻找捡钱机会的人。现在机会有了,就被吉利捡起来了。”

同时,赵福全认为吉利这次收购并不是因为金融危机去抄底,“如果不是你要的东西,免费送都不能要。自己确实需要而且能够控制的才可以买。另一方面,我不知道有哪次成功的收购是因为头脑发热才成功的,我只能说,只有符合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才有成功的可能。”

但吉利仍需要回答一个问题:看似如此完美的并购,依然面临着无法预料的巨大难题。而在此之前,被称作最具参与海外收购的上汽铩羽而归,吉利汽车对此是否具有更强大的控制力?在较短时间内是否充分考虑清楚收购的风险?

当然,仅从交易本身和面前赵福全的表情,吉利已经成功:它用合适的价格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并提供给其研发团队足够大的舞台学习、施展,这让吉利终于可以和对手在更高的档次上竞技。

不过吉利真的需要在海外并购方面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特别在上汽收购双龙宣告失败的背景下。

没错。先进的自动变速器技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如果在这个市场中抢占先机并取得更多份额,对于期望努力摆脱自主品牌低端形象的吉利,可谓重大补充。至于风险,赵福全笑得一脸轻松:“如果说海外收购对上汽来说是风险,对吉利来说是风险,那么对谁没有风险?”

显然,已到吉利3年的赵福全深谙浙商的决策过程:“不管做出什么决定,吉利都会将得失进行加减权衡,总要得大于失才会出手。”

猜你喜欢

李书福变速器吉利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
一汽马自达6无法行驶
上海车展怎么见不到李书福?
李书福的汽车“野心”究竟有多大
雷克萨斯
美国发行猴年“吉利钱”
不吉利的“红月亮”
矫情变速
李书福
新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