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主义文化与当代文艺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新华学院召开

2009-10-26刘秀丽鲍远福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5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左翼文艺

刘秀丽 鲍远福

2009年6月26日至28日,“消费主义文化与当代文艺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新华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安徽新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主办,安徽省延安文艺研究会、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安徽省文联、社联、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宿州学院和东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消费主义文化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都市社会中也出现了消费主义文化,文学艺术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大众消费的对象。与会代表对国内外文艺理论研究的现状、消费主义文化对当代文艺发展的影响、左翼文艺精神在消费社会的传承等问题深入地交换了意见。研讨会上,不少与会者主张从宏观上梳理消费主义文化与当代文论的关系。《合肥学院学报》主编刘跃平教授指出,消费主义文化代表的是一种从个人到社会群体的认同方式,学界需要对消费主义所倡导的“感官文化”和“娱乐至上”原则有所警醒。安徽省文联的王灵均对“小资”这一独特群体进行了文艺现象的透视与思考,他认为小资文艺的特征有:题材内容多是表现大都市白领阶层的男欢女爱、琐细生活,精美的艺术形式,病态的发泄,趋同于大众文化等等,使得其与消费主义时代相得益彰。安徽新华学院大众文化研究所所长鲍远福在发言中指出了在数字化影像主导的时代,消费主义文化已经从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的争论中产生新变,它越来越和现代大众传媒融合到一起,成为一种新“乌托邦”精神的载体,赋予广大草根群体对抗规训社会的力量。数字化、虚拟现实和互联网的普及,大众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作为“沉默的大多数”受到意识形态霸权的操纵,大众的文化消费行为演变成一种自发的抵制。安徽新华学院中文系主任张器友教授提交的论文《日常生活的审戋呈现》探讨了消费主义文化对当代文艺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力,他认为,当下盛行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扩大了文学艺术表现的范围,拉近了文学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距离,从而为最广泛的大众接受提供了便捷之路。但是,它的消极面在于刺激人的单一的物质欲求,放逐高尚的道德理想,消解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人导向“单面人”。这种负面的文化症侯和审美症侯所显示的是文学的资本化,“人学”的异化。东南大学博士生张泽鸿对消费主义文化这一命题的成立与否提出了理性的质疑,认为在当下中国的文学发展现实中,谈论消费主义似乎为时过早,因为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国内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尚不明朗,应谨慎对待。安徽师范大学方维保教授认为对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应该进行辩证分析:一方面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崛起为大众社会制造了一种梦幻,其中有道德和操守的沦落,一些知识分子也出现社会责任感的丧失,追求所谓的娱乐至上原则;但另一方面,从文化背景的定位上来看,消费主义文化来自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消费行为,它与当下中国社会的现状之间还是有所差异的,中国是否已经全面进入“消费社会”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夏国荃认为,纯粹宣扬消费主义的文艺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他热切期望有良知的文艺工作者不要去喧嚣消费主义,希望他们创作那些能够塑造伟大灵魂的作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艺作品。

安徽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吴家荣教授论析了,消费主义文化与当代文学创作的“颓废主义”之间的关系,他指出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兴起已经促使文学从创作到接受的过程呈现出低俗化倾向,文学创作和接受开始受制于经济杠杆的约束,传统的价值观与道德准则在文学消费成为一种“产业”的状态下被彻底颠覆。文学创作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成为一种世俗化、平面化、粗制滥造,在语言上带有感官刺激和下流挑逗的怪胎,所以应该抵制这种消费主义文化所带来的“颓废主义”,对当下的文艺创作进行规约。使之在精神内涵上有所收敛,重新回归文学创作的正途。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四平教授的发言也颇具代表性,他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自身着手,阐述了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喧嚣语境中,文学自身的独立性与求索性。他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学创作应该坚持自主性与公共性相结合的原则,消费主义文化的语境使得当下的文学研究呈现出自主性的偏差,要克服个人主义的思维定势,要有历史与社会的眼光,要建构一种新的知识视野,要有大众文化理论批评的武器,还要有制度化的保证,确保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自主性与公共性。而安徽新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新闻教研室主任柴巧霞认为,在消费主义社会中,受众的阅读行为被“异化”,阅读成了一种文化消费,受众的阅读目的从获取新知转变为消遣娱乐,不能静下心来进行深层次阅读。巢湖学院中文系褚春元博士指出,消费主义在影视剧创作中“异化”了消费欲望,走进了玩弄历史、玩弄审美的误区。应该推崇一种新的“三结合”来对待当下的影视剧创作,即艺术创作与唯物史观相结合,艺术虚构与历史真实相结合,艺术消遣与寓教于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文艺作品。

此次研讨会上,大家对消费主义文化与左翼文艺传承的问题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认为消费主义时代,更应该坚持左翼文艺思想,左翼文艺思想应该是有所传承而不是受到消解。安徽大学刘秉书教授的发言以《艺术生产为了人民大众,艺术消费面向人民大众》为题,指出文艺创作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人民大众生产具有审美精神的文化消费产品,并创造出懂得欣赏美的人民大众。新华学院中文系主任助理吴海红老师,从左翼作家叶紫的一部典型的知识分子文本《星火》的“跨文本解读”着手,探讨了小说和电视两个文本中农民革命的历史性与当下性、女性命运与社会解放、跨阶级叙事策略的矛盾性等内容,她指出,《星火》的电视剧本改编表现出知识分子话语叙事空间在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挪移,“左翼话语”的出路在于使主流意识形态与朴素的民间价值观达到一种柔性的调和。霍山县交通局的张宏雷先生则严厉抨击在文艺领域一些打着娱乐的旗号+不问高雅与低俗,以消磨时间甚至低级下流为目的文艺作品,否定了作品厚重严谨的内容,忽略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只顾眼前利益与自己享受,作品像手纸一样被消费之后扔进垃圾堆。他强调文艺工作者是因整个社会的需要而创作的,而左翼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应当自觉抛弃消费主义的文艺观,有责任有义务坚持发展和传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思想,发扬“五四”精神,创作出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来。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左翼文艺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1942,文艺之春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造凶猛
最高衣橱
软性电影
《文艺复兴》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与接受
郭松棻哲学追问与文学创作中的左翼坚守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