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备课: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

2009-10-22吕树芝

中小学校长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例教案研讨

吕树芝

随着素质教育实施的逐步深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高效课堂的基础是“有效备课”,而“有效备课”是相对于无效备课或低效备课而言的。

何谓无效或低效备课?是指教师在没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课标,掌握学生学情的情况下,照抄照搬缺乏思考没有创新的备课。通常表现以下几种形式:

“拿来主义式”备课,就是照抄照搬名家或教学参考书教案,敷衍了事,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考核,备课内容与具体教学实际严重脱节;

“所谓共享式”备课,就是教师过分依赖网上的共享资源,“鼠标一点教案即来”,一网网天下,纯粹复制“共享备课”的教案或课件。有的甚至完全依靠“共享备课”实施教学,平时不去认真备课,靠搜索一些现成的教案或课件实施教学;

“现炒现卖式”备课,备课缺乏计划性,课前看看教科书,翻翻参考书,设计一下教学过程,编写一个简单的教案。

“重复昨天故事式”备课,就是一些相对年长的教师,认为对所教的内容已经教过或者还不止一遍,不去备课而是使用过去的旧教案 ,“穿新鞋走旧路”,有的甚至仅凭着经验与感性认识上课,课堂上缺乏有效控制,教学随意性大。

什么样的备课是有效备课?有效备课是相对以上无效或低效备课而言的,是指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课标、备学生、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力争达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如何实施有效备课?现结合我校开展的“周课例研讨制”活动,(“周课例研讨制”活动就是每周开展的“三个一”活动,即备一节精品课,上一堂优质课,研讨一节典型课例),谈谈自己对有效备课的看法。

一、自主备课是实现有效备课的前提

自主备课就是教师独立完成的备课,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广大教师实现自我发展,走专业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一个教师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要求每一堂课都备成精品课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一周至少备一到两节精品课。精品备课的要求是教师必须完成“三次”备课,实现“三个层次”的突破。第一次备课,即教师拿到教材后,凭自己的认知水平,凭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分析、挖掘进行备课,称之为第一次备课。然后查阅参考资料、教学参考书,对照自己的备课进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真正读懂编者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掌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在反思的基础上再进行修改备课,为第二次备课。然后去上课,通过课堂上教学的实践认识和亲身体验,总结上课中的成败得失,再反思总结,进行第三次备课。同一堂课备三次,每次都有收获,每次都有提高,在备课中反思,在反思中突破。

教师自主备课要达到“三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是基础层次,即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课标要求。其次是发展层次,即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教材,深挖教材特有的本质,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第三,是创新层次,即跳出教材教教材,能恰当充分利用好电视、电影、网络、现实生活这部大教材,以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备精品课,设计一篇精品教案,是教师通过对教材、对课标、对自己、对学生的分析,再经过深思、反思后的创造性劳动,对一个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既是一种检验,又是一种锤炼,必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二、合作备课是实现有效备课的关键

合作备课类似于集体备课,但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集体备课,为了防止合作备课的表面化、浅层化、形式化,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合作备课变得扎实有效,我们从“小组合作”和“周课例研讨”两个环节入手在合作备课上进行突破。“小组合作”,即把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根据年龄、资历、学历相互搭配组成备课小组,每小组一般3—4人为最佳,一是便于分组讨论互相学习,二是有利于相互检查自主备课情况。这一环节要求教师首先是独立自主备课,在自主备课的基础上相互检查和交流。“小组合作”大家能平等地相互检查自主备课,发现问题积极主动互相交流。“小组合作”贯穿备课的每一个环节,要求每一堂课都要合作交流,由小组长签字落实。通过“小组合作”基本达到明确所备课的内容在本册,本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突破关键点的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有所创新。统一设计合理的习题、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

“周课例研讨”,大家都知道集体备课的确有很大好处,能集中多人的智慧和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也能促进教师间的团结协作。但是集体备课组织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费时费力,时间一长往往流于形式,很难长期坚持 。为能真正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有效开展了“周课例研讨”活动,主要教给教师一个如何备课、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授之以渔”。具体做法是:①选定课例,每一周每一个教研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定一个典型课例。②确定主备人,每一个课例明确一个主备人,主备人首先进行精心自主备课。③研讨,由主备人先说课:即说课标要求、内容特点、学情分析、目标确定、教学过程、教法学法、教学资源,全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讨论,要求每一位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教师敢于对别人的不足提出问题,在思想上真正地交锋碰撞,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最后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对主备教案进行修订,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最佳的、教学方案。④执教,小组选定一位教师执教,执教人不一定就是主备人,一般小组内轮流执教。⑤再研讨,在小组全体教师共同听课的基础上进行再研讨,总结本堂课的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进一步互相切磋、互相启迪、相互提升。让教师真正掌握教材处理方法,教学过程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创新等,以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我校在反思研讨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一案、三性、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

三、反思备课能实现有效备课的提升

反思备课就是我们平时讲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贯穿于备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前面谈到的自主备课中的“三次备课”其中就有两次反思,第一次备课后的反思是第二次备课的基础,课堂教学后的反思结果就是第三次备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成败进行归纳、整理、反思,撰写“教后感”。通过反思,体会,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应现代教学的、控制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本领。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再认识,经验的再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能促使自己教学思想、教学特色的生成。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有效备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随着新课程实践向纵深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也必然发生巨变,谁来备、备什么、怎样备,这些都是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备课也不能太注重形式,应该“不拘一格”,要张扬个性、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有效”核心的统领下,发挥集体智慧,强化备课环节,走到学生中去,了解情况沟通思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挖掘教材、探讨教法学法上,真正落实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作者:山东省汶上县第二实验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课例教案研讨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触摸春天》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