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的若干操作策略与教学原则

2009-10-22王吉春

中小学校长 2009年9期
关键词:笔者作业作文

王吉春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努力使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作文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激发学生观察、收集、积累、交流、研究的心理冲动,进而提高其运用各种写作技能去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近两年以来,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现介绍一些具体操作策略和教学原则如下,以抛砖引玉。

一、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的若干操作策略

1、把写作技能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和学习各种写作技能

任何作文教学指导,最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能运用各种常见的写作技能和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改变一味灌输的方式,把各种写作技能或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或渗透在情景教学中、或渗透在多媒体演示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和学习各种写作技能,最终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设计悬念,吸引读者”的写作技巧时,笔者要求学生阅读《感受生命之美》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在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然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开头的写作技巧——设计了一个悬念以吸引读者:“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使读者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再如当学习“突出矛盾,渲染气氛”的写作技巧时,笔者要求学生阅读《班级的风波》这篇文章的开头部分:“‘你这班长趁早别当了,半点用也没有!从家里风尘仆仆赶来的我,离班级门还有百来米远,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听到了‘难兄小林对班长的呵斥声,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袭上我的心头。‘炮筒小林也是多事,班长干什么她都要干预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班长宰相肚里能撑船,任凭一阵暴风骤雨过后,才用几句绵里藏针的话收拾残局。今天不知又为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写记叙文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班级的风波》这篇文章在一开头就抖出一个矛盾冲突,其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通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善于“动眼”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去获取和收集可写作的内容素材,积累情感体验

学生在写作中必须借助具体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态度,这就是写作的内容素材。这些东西犹如库存的货物,如果不留心积累,真正到写作时必然陷入窘境。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是要引导学生养成立足平凡生活、关注生活细节、勤于“动手”收集、善于“动眼”关注的良好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最好借助于一些精心设计的、灵活多样的写作小课题来进行,让学生自始至终以兴趣作浆,以新颖为舟,使他们真正能够“动手”和“动眼”去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笔者在党的“十七”大隆重召开期间,就通过“焦点访谈”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和“动眼”;在北京奥运会期间,通过“侃奥时空”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和“动眼”;在“神七飞天”期间,就通过“问鼎苍穹”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和“动眼”……以此使学生心怀天下,胸有八极,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并保持旺盛的写作兴趣。

3、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与交流,学会从同龄人身上反思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长期以来,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关系主要以竞争为核心,这就使得学生之间严重缺失学习方法与心得体会的交流。这种状态使学生的思想陷入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怪圈。思想得不到碰撞,智慧不可能交锋,也就不能从同龄人身上反思自己,因而也就不能借助于“榜样”的力量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就是要引导学生研究彼此间的关系,调整彼此间的关系——有竞争也有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训练中乐于分享经验和所得,取长补短,以他人之矛攻自己之盾,以他人为镜正自己衣冠,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形成独特成熟的写作风格。

那么如何从同龄人身上反思自己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呢?首先是要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需“三遍法”:首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和病句;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三遍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二是批改作文要抓关键,抓重点。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当然每次批改作文侧重解决一两个问题)。其次要求学生在批改作文时写好眉批和总批。教师要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准确性;总批要简明而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总的要求是多表扬少批评。再次是让学生分小组互改作文。可把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四人一组,任命一组长负责本组的作文批改;作文批改时,教师将学生自己批改过的作文分发给各小组互改。两人共同批改一篇作文,写好眉批和总批(评语由一个写字好的执笔)。学生各自批改完作文后,与本组同学交换批改作文,发现错批、漏批或批语不当的及时转告主批同学。每个学生对自己所批改的作文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打分,接着由组长集中四个人的分数进行平均打分,随后又是由组长将平均分写在作文本上,并分别签名。学生在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同学的作文时,教师要要求学生边批边记,即把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以便与自己批改的作文比较。最后学生各自把妙语佳句、新颖的开头结尾、好的写作方法记下来,为以后写此类作文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第四是要求学生写批改作文的后记。也就是让学生谈批改作文的体会。第五是将批改作文的情况反馈给学生,也就是反馈给作者本人。作者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看批语,改正错字和病句,甚至重写,然后对照笔录的别人作文的优点,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进而使自己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4、通过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和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感悟生活和提炼生活的能力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笔者想说的是: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对“美”的发现,而是缺少对“美”的分析思考。如果你不知道何为“美”,任“美”云集在身边,你也不能够发现她。由此可见,对“美”的分析和思考至关重要。不善于对“美”的分析思考,就不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反观人生,也就得不到人生的真谛,因而也提升不了思想认识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努力使学生有一双以分析思考为探头的慧眼,去追寻生活中闪光的思想,去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在感悟生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去提炼生活,把日常生活中平淡、琐碎、死板以及难成作文的材料加工成闪亮的金子,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提炼生活的能力。

有一次,学习委员交给班主任一份一周内未交作业的学生名单。笔者向班主任索要了这份名单,发现有几位学生是头一次未交,有几位学生是多次未交。于是,笔者在上作文课时,先讲述这件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然后提出这么几个问题:这些同学为什么不交作业?是因为作业难或是作业多,还是缺少老师的关爱等其它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些不交作业的同学?有些同学是好几次未交作业,为何依然如故?有些老师怎么对待这件事?有些同学多次未交作业又能考出好成绩,你有何看法?问题提出后,笔者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在班里叙述讨论的情况。学生在讨论中谈了许多自己提炼出来的奇妙而多彩的生活见解,并写出了不少精彩作文——有的学生以“一次和大家”为题写道:“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次未交作业的‘我行我素与某些同学的自由主义何其相似,其结果都是影响集体形象,损害集体利益,损害了大‘家。”有的学生以“作业与多一点宽容”为题写道:“对不准时或迟交作业的同学要理解、谅解甚至容忍,因为这样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的学生以“作业与多一点关爱”为题写道:“对有缺点或犯错误的同学,老师和同学都要多一点关爱,不能放任,也不能嫌弃。”有的学生以“作业、成绩及其他”为题写道:“对什么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对作业是这样,对人更是这样;老师不能以成绩取人,更不能将人看扁了。”有的学生以“一次与多次”为题写道:“作业一次未交,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有些事情如果一味地迁就,也许所付出的代价将十分巨大,所付出的损失将十分惨重,‘不以恶小而为之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学生以“不能因小失大”为题写道:“未完成作业似乎是小事,但这与设计上少写一个符号,造成国家、集体财产受到损失没有什么两样,像美国‘挑战者号升空爆炸的教训太多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学生以“呼唤责任心”为题写道:“作业迟交或未交是因为同学们缺乏责任心,但有的老师起先管了管,后来对个别学生迟交或未交作业的现象就听之任之、充耳不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也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类似的现象还有窗户玻璃破了没人理、乱扔垃圾没人管等等。”……

笔者只罗列了一些精彩作文的小片段,但足以从中窥见学生对身边各种现象的提炼能力是多么令人刮目相看!像这样的写作训练,笔者有时还以日记的形式每周一练,并进行每周一评,以期学生提炼生活的能力能更快提高。

二、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应当遵循的教学原则

笔者从近两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应当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作文写作指导方式的多样性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其指导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写作方法为主,长期使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乃至于排斥心态。中学生正处于充满创意和活力的阶段,作文写作指导应该根据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结合写作知识体系的特点,从教材、报刊、电视节目等其他领域汲取有价值的东西,灵活地设计一些教学方式和内容,并通过作文训练方式的多样化进行指导,尽可能地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乐写作文、写作文乐。这样一来,何愁学生不会思考、不会领悟、不会发现和创新呢?何愁作文水平不提高呢?

2、作文写作指导对象的普遍性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必须注意对象的普遍性。尽管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但在基础、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着不可抹杀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提出了挑战。毫无疑问,指导学生作文写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不同基础、能力的学生的作文水平都能得到发展。这种发展应当因人而异、各有侧重。例如笔者在学生同一次的作文训练中,在总的教学目标统一的前提下,力求让不同学生有所侧重地练习写作:欠缺文采的学生可以在语言上下工夫,结构安排上比较呆板的学生可以从结构上来些突破,表达方式单一的学生可以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每一次作文训练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收益,有所长进。那种一个班级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有所收获的作文训练应当被摒弃。

3、作文写作指导安排的活动性原则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要使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一种基本而重要的策略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为此,教师应当适当地创设一些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中去发现可写作的内容素材,让学生在“动中写”、在“做中写”。例如笔者在对学生作文训练时设计了故事会作文课。围绕作文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先讲给大家听。在此过程中,笔者抓住故事情节或人物特点,或评析、或总结、或过渡,同时穿插自己知道的相关故事加以串联。在这之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故事加工写成作文。结果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4、作文写作指导内容的生活性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其写作的内容应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对现实生活的排斥,观照现实生活,把作文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注意拓展学生作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时也能多角度多层面地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学生一旦体验到写作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作文教学课堂就成了生活的再现,作文的魅力也就应运而生了。所以在采用这种作文教学方法时应引导学生打破作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作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让学生不与生活剥离。例如笔者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设计了“感谢师恩”、“感悟生命”、“体验人生”、讴歌“神七”、“我要歌唱(集美诗歌节)”、“校园科技节”、“迎新春”等几个主题,并在笔者的启发下,使学生感到可以写作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5、作文写作指导内容的渗透性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其研究的内容既要体现语文课的特征,同时要尽量联系其他学科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要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资源,纵横延伸,引进与语文相关的信息,为学生情感的体验、作文能力的训练架设桥梁,构成认知框架,最后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和发展写作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笔者在写事写人的作文训练时,就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历史,了解和某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通过阅读地理,了解该人物所在时代的生活习惯、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通过阅读政治,了解该人物所在时代的社会环境。这些方面的内容都能帮助学生塑造血肉丰满的主人公,写出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

6、作文写作指导过程的交流性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其写作的过程要注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传统的作文教学鼓励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作文学习”则强调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和交流,促进全体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能与他人资料共享,方法互用,智慧互补,学会和别人在交流中比较鉴别吸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凸显个性。

以上是笔者在近两年以来指导学生写作写作的一些具体的操作策略和遵循的教学原则,其目的在于更快地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性大,特别是写作能力有较大差异,要大面积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写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行各种尝试。笔者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多探索、多指导、多点拨,学生作文水平就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笔者作业作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