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谈校长课程领导力

2009-10-22汪卫平

中小学校长 2009年9期
关键词:愿景校本教研

课程领导是课程改革赋予校长的新的职责,也是校长的课程思想和专业水准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校长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和实施,创造性地有效实施新课程。

一、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概念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领导力是领导者为实现共同理想或目标而影响和改变群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能力。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团队在明确的课程思想指导下,通过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调控课程管理行为,实现课程目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

二、校长课程规划的内涵

新课程管理体制要求学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将国家提供的课程框架转变成学校的课程规划,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因此,制订和实施学校课程规划是校长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学校课程规划是指学校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要求,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对本校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进行全面的规划。它包括:学校愿景、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和评价、课程管理制度、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社会沟通等。

1、确立学校愿景

学校愿景是指学校未来发展的理想或目标,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学校发展是学校愿景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愿景是统整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它需要与学校教师的个人愿景形成有机的“愿景链”。

校长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确立学校愿景,形成新的学校文化。一要以正确的价值思想和办学理念为教师确立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并且使学校的发展愿景和课程改革的理念保持一致。二要引导教师正确理解和认识课程改革的宗旨和学校发展的目标,让教师以新的观念理解课程改革、以新的视野观照课程改革、以新的角色参与课程改革、以新的行为实施课程改革。三要重视开发教师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源,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和课程规划的制订和完善。四要将学校愿景贯穿于教师的愿景、将教师的愿景融于学校愿景之中,使个人愿景与学校愿景和谐一致,使课程改革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成为教师共同的自觉追求。

2、制订课程方案

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计划和学校实际而制定的一学年内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程门类、课时分配、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和评价等内容。学校课程方案是学校课程思想的直接体现和具体操作,是课程规划的核心内容。

校长要在对学校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学校现实为基础,形成符合课程改革发展方向的,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要求的课程方案。一要明确学校课程目标,包括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师专业成长目标。二要明确学校课程结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探究型)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架构。三要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学校中实施的全部课程,从提高课程适应性和资源整合出发,进行通盘的设计和安排,把握布局和节奏。四要在实施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力求开出更多的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全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五要体现课程发展特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开发及教学方式和方法策略等。六要根据课程发展特征,制订实现课程目标的原则、策略、方法和保障体系。七要提出课程管理和评价的指导意见,包括在某些学科实行学分制管理,实行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改革等。

3、课程实施和评价

课程方案只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一个总的蓝图,关键是真正落实课程方案,切实保证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方案的一致性。

校长要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特别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课程评价的改进,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一要按课程方案设置的领域和科目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二要按课程方案规定的学时开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严格控制课时总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三要按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教学和评价,不得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和评价要求。四要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并让学生在自我定位的基础上自主选修课程,不得以教师安排代替学生选课。五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不得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和占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六要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确保教师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

在课程评价中,一要以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改进、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校本课程不断完善为目的,对学生、教师、学科进行综合评价;二要建立由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的机制;三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形式对学生、教师、学科进行综合性的发展性评价。

4、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必须有一个相应的基于课程标准的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

校长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完善各项管理规范和制度,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畅通无阻的运行机制,为顺利、有序地实施新课程创造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运行环境。一要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制度,为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确保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发展权。二要建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制度和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考评制度,形成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制约、激励机制,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三要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形成质量管理制度链,确保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与自身所处阶段相适应的发展。

5、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以学校教师为课程开发主体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

校长要在执行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合理规划、开发、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使课程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一要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满足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二要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组织,编制《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建立课程审议、教学管理、课程评价等制度。三要整体构建校本课程的体系,体现课程的多样化、乡土化、个性化和综合化,为学生搭建多元学习的平台。四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满足学生的当前需要和未来需要相结合,尊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个别差异,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发展。五要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中丰富课程知识,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实现专业成长。六要紧密联系本校实际,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办学传统,重视抓住学校的优势项目,形成特色课程。七要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特别是学校和社区的各类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并通过多方面的合作来建设课程。

6、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教研基地,以教师为基本研究主体、专业人员共同参与,以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实际教学问题为核心,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

校长要创设良好的校本教研环境,建设良好的教研文化,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民主、开放、合作的氛围,为每一位教师创设发展的机会、条件和空间。一要健全教研制度。要完善各科教研组织,制定符合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和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实现教学、研究、培训的“研训教”三位一体。二要凝聚教研力量。要以本校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和骨干,同时利用教学研究部门和高等院校的资源,通过“专业引领”、“团队合作”、“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来有效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要加强同一地域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进行校际教研或联片教研,实现人力、设施、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三要聚焦研究主题。要求教师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从常态中的教学行为、教学现象、教学细节出发,善于把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实践问题,转化为富有个性特色的校本教研课题,通过攻克研究课题,寻求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四要优化教研机制。要对校本教研工作过程与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定期检查制度运行情况,不断提高校本教研工作质量,

7、教师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是课程改革的目的,又是课程改革的动力,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校长要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改变课堂,改革教学,使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一要建设学习型团队。要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教师自主学习,把学习引入工作,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使学习逐渐成为教师群体的一种生活方式,进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高教师的学习素质和在团队中的沟通、合作和经验分享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和文化知识。二要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位教师的能力、水平、个性、风格、优势、劣势的基础上,帮助教师认清、确立并突出其优势发展区,围绕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目标,确立长期、短期和近期个人发展计划,使教师的成才与课程改革和学校发展有机结合,使教师的课程素养、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并形成独有的风格。三要增强教师个人的专业自觉。要强化教师的内在需要、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内驱力、自信心和坚持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锻炼自己,做到“自己改变自己”,提高发展效率和能力。

8、建立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渠道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新课程的价值需要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同,而且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教学也必须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和合作。

校长要强化家校合作的意识、提高家校合作的技能,在学校、家长、社区之间构建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引导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支持和参与课程改革,构建“课程共同体”,形成课程改革的合力。一要培训家长。要向家长宣传课程改革,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认同、支持课程标准,逐渐改变对新课程的看法、对孩子的评价方法,学会用课程标准去判断教师教育行为的价值,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和促进者。二要开放教学。要开放学校、开放课堂,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情况,了解学习内容的变革、“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评价方式的转变,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配合学校实施校本课程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三要开发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要尽可能地挖掘家长和社区教育资源的潜力,不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以请“客串教师”的家长和社区人士上课和评价;要与社区共同建立课程实践基地,丰富课程资源,为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创造条件,为学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广阔的平台。四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改革。要让学生了解新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主动转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自主性;要让学生掌握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了解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三、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保障

校长课程领导力需要有上位的机制予以保障。课程改革是体现国家意志的强制性改革,是以政府推动为开端的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各司其职,为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现实动力。因此,必须以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领导力来保障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课程改革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对课程改革的领导是至关重要和责无旁贷的。一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领导课程改革的职能,不能仅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承担课程改革的责任,更不能由学校独立完成。二要确立正确的课程改革导向,用正确的课程改革理念来统领课程改革工作,保证课程改革的价值体系得到具体落实,让政府的公权力为推进课程改革服务。三要建立课程改革推进机制,为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的整体工程,所以要统筹和协调编制、人事、财政等有关方面,加大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并动员社会各方支持、参与课程改革。四要以课程改革为导向,建立对课程改革的专项督导制度,不仅要督学校,更要重视督政府,从而规范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课程管理行为。

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部门,对课程改革负有完全的管理权力和责任。而且,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者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和课程领导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课程实施。一要确立责任意识,主要行政领导要亲自抓课程改革,对区域课程改革负总责,并要理清课程改革的思路,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来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二要强化课程意识和执行意识,严肃课程的政策和法规,严格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职责和权限行使课程管理职能,对区域的课程改革做出全面、科学的规划,确定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运作机制,并组织各方力量落实。三要制订以新课程为核心、与课程改革具有一致性的配套政策和制度,促进课程改革走向常态化管理。四要明确课程改革的质量评估标准,落实课程改革的保障措施,有针对性地为课程实施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帮助学校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课程实施中的成功经验。

需要指出的是,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所以,校长课程领导力可以有基于不同视角的多端解读,以上论述仅是一孔之见。但不管如何解读,都不能违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尤其要防止有意无意地“窄化”课程领导内涵的倾向。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3]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崔允漷.学校课程规划的内涵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5(8) .

[5]汪卫平.学习型学校建设刍议.学校品牌,2005(11).

[6]尹后庆.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J].上海教育科研.2007(9).

[7]戴斌荣,张旺.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心理的调查研究[J]. 教育研究. 2007(11).

[8]汪卫平.课改三问:兼谈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J].教育发展研究. 2007(11 B).

[9]潘永庆.课程——学校教育的直接产品[J]. 人民教育.2007(12).

[10]陈夫义.课程设置与管理[J].网络科技时代. 2007(17).

[11]陈珍国.提升校长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领导力是当务之急[J].上海教育. 2008(6B).

[12]潘裕民.倡导基于共同体的校本研修[N].中国教育报. 2008-04-22.

[13]翁乾明.校长对高中课程领导的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 2008(12).

[14]王月芬,徐淀芳.学校课程计划与课程领导力的实现[J]. 教育发展研究. 2009(2).

(作者: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干部)

责任编辑:樊平军

猜你喜欢

愿景校本教研
一起向未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