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罗民意 不同凡响

2009-10-16

浙江人大 2009年9期
关键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网民

与以往历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相比,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创造了一个亮点——2009年8月26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环资委部分委员及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网民在线交流,共议“应对气候变化”。同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财经委部分委员就“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问题与网民开展了对话。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次通过网络在线问答的形式与网民进行交流。

近年来,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在公开化方面频出新招。如实行公民旁听常委会会议制度,让群众亲身感受常委会会议上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对于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议题,允许新闻媒介进行现场直播,便于群众直观地了解人大审议全过程……人大神秘的“面纱”正在逐步被揭开。此次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你问我答”的形式亮相网络,无疑是一次创举。对于破除公民对人大的神秘感,加强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有3亿多网民,他们活跃在论坛、留言板、博客、聊天室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参政议政,他们的声音在社会生活中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有人说,某种意义上,有多少个网民,就有多少个编外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络的及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为公民的言论自由、民间对政策及执法的软监督提供了交流和信息放大的平台。网络被称为“离中南海最接近的地方”。

作为民意机关的全国人大,首次利用网络与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自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中,网友们将“低碳经济”、“全球气候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三农”、“社保”等“五花八门”的问题抛向7位委员和专家。简单的问答,却拉近了网民与人大常委会委员的距离,在普通民众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之间搭起了沟通与互动的桥梁。而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毋庸讳言,以往,常委会会议多在“高墙内”的封闭会场中举行。常委会组成人员发表了哪些意见、如何审议各项决议等等,都是仅限内部知晓。由于缺乏外部的监督,个别组成人员的发言往往隔靴搔痒,轻描淡写,转弯抹角;对成绩赞赏有加,对问题避而不谈;甚至东拉西扯,天南地北、不着边际地泛泛议论。“说不到点子上”,成了个别组成人员发言的通病。人大议事不公开,群众便难以实施监督。只有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发言、讨论情况公布于众,群众才能了解他们是如何代表人民的,他们是否称职。通过网络在线问答的形式与网民进行交流,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当前群众对人大代表监督缺失所带来的不足。

随着常委会会议的逐渐“阳光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言行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在这次的网络对话中,网民们并没有因为“首次”而对委员们“口下留情”,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备感棘手。网友们的“拍砖”、“挑刺”,都对委员们的综合素质、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了人大的常委会委员和财经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我只有一票的投票权,但是我更看重我在人大会议上的发言和投票能否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在被网友问及“到人大以后是不是觉得担子轻了,工作少了,没有什么权力了”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这样回答。相信,这也代表了众多委员的心声。

通过网络在线问答的形式与网民进行交流,体现了人大的沟通诚意,也拉近了网民与民意机关的距离。我们期待地方各级人大能够向全国人大学习,进一步拓宽与公众交流的渠道,在公开化的道路上跨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猜你喜欢

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网民
重磅官宣!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开展房地产税试点!(附重点解读)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让可再生能源发展更有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开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
目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