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职业幸福的心理学思考

2009-10-14陆春庚

中国教师 2009年16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挫折心态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都会不断地追求幸福。费尔巴哈说:“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1]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育的应然追求是人的幸福。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就不会有学生的幸福和对教育本真追求的实现。[2]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缺乏职业幸福的体验与感受,觉得从事教师职业没有多大意思。究竟什么是幸福?如何唤醒教师的幸福感受?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教师职业幸福的含义

幸福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话题,不同的教师必然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幸福的渴望却是人人相同的。幸福是善待自己的普遍原则,是一种主观心理体验。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稳定的、和谐的、自由的愉悦状态。

1. 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

是否幸福并不依赖于他人或外界的准则,而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3]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教师感知到教育的乐趣,体验到“桃李满天下”的那种快乐、满足的心理状态。

2. 一种乐教的职业境界

当教师将职业角色纳入生命体验时,教育就成了生活享受,而不是谋生的手段。这时候,教师就会把职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来追求,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去热爱学生、去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乐教的职业境界会使教师体验到3种快乐:一是自己生命智慧得以延续之乐;二是学生认同之乐;三是自我完善之乐。

3. 一种创造幸福的过程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它既是教师感受幸福的过程,也是教师创造幸福的过程。职业幸福是一种生存状态,需要教师不懈地去努力创造。用创造的态度对待教育,才能在重复的教育活动中获得生命的发展和专业的提高,才能体验教育的意义,享受教育的快乐。

二、教师职业幸福的意义

把教师比成春蚕和蜡烛过于悲壮,果真如此,教师谈何幸福?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1. 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自我实现的最好阐释

幸福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意识并践行自己作为教师的使命,将幸福追求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体验作为教师的内在意义和欢乐,实现自己的价值。教师拥有了幸福也就会拥有自我实现的动力,才会以最大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活动中去,才会不断完善自己,产生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2. 教师职业幸福是学生健康发展不竭的源泉

幸福可以独享,也可以以积极的情感为媒介与他人分享。教师的幸福会转化成一种教育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幸福的追求。教师的幸福也会促使自己给予学生无条件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体验到作为学生的幸福。

3. 教师职业幸福是实现教育终极目的的有力保证

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活动,需要以人的幸福为其起点与最终归宿。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中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缺乏幸福感受的教师当然无法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育这一应然的追求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三、教师职业幸福的唤醒

据2005年10月12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有47.6%的教师认为压力大,38.5%的教师心理状况不太好。很多教师都希望改换工作,教育职业的幸福感受到了压抑和排挤。叶澜教授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4]幸福不可能唾手而得,幸福需要教师亲身行动,努力追求。

1. 保持乐观心态,善待生活

正如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样,幸福随处可见。罗素说:“种种不幸的根源,部分在于社会制度,部分在于个人心理。”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教师才能享受职业的幸福。西班牙作家左林说:“不论我们所做的是什么,主要是带着一种强烈的感情去做。”教师对于教育工作更应如此,对工作充满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学会荣辱不惊,学会享受生活。教师不是苦行僧,要学会休闲与放松。读书、听音乐、钓鱼、旅游、打牌、网上冲浪、运动锻炼等都可以减轻压力、消除疲劳,让教师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2. 保持宽容心态,善待学生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爱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不能为师。[5]由此可见,失去爱的教师就会盯着学生的缺点,看不到学生在不断发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若对学生没有宽容之心,对幸福的追求只能南辕北辙。教师应看到,或许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但对人很真诚;或许学生行为习惯不好,但有艺术体育天赋;或许学生文化水平不高,但动手能力很强。教师要学会用好的心态去欣赏学生,要彻底改掉一味指责、向学生抱怨的毛病。卡耐基也曾说:“指责和批评收不到丝毫效果,只会使别人加强防卫,并且想办法证明他是对的。批评也很危险,会伤害到一个人宝贵的自尊,伤害到他自己认为重要的感觉,还会激起他的怨恨。”

3. 保持知足心态,善待需求

人的很多困惑来源于欲望太多,作为教师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知足才能常乐。况且国家日益重视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教师可以适当降低物质需求,不攀比,调整心态,多看看自己已经拥有的,要为拥有的而高兴;少去想自己没有的,不要为失去什么而悲伤。

4. 保持进取心态,善待教研

一个业务水平不强的教师很难在教育过程中品味到乐趣,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教育活动是最灵活、最有弹性、最需要机智、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一种活动,[6]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刻苦钻研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这样论述教师的学习与发展: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不学习只能做“教书匠”,当然疲倦,没有乐趣;坚持学习则会成为教育专家,岂能不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5. 保持豁达心态,善待挫折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教师遭遇挫折的情况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一般来说,教师遭遇挫折的范围主要有:尊重需要受挫、成就需要受挫、交往需要受挫、公平需要受挫、生存需要受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教师只有拥有豁达的心态,才能预防挫折感的产生,方可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森田疗法与挫折和平共处。概括为一句话就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既然挫折是难免的,教师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接受它,不要刻意地去抵制、反抗和回避。遇到挫折后,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可把注意力集中在挫折上。不然,就会产生精神交互作用,强化自己的挫折感受。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RET)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于人对所经历事情产生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事情本身。根据RET理论,挫折本身并不能使教师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对挫折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要学会同不正确的观念作斗争,消除自损思维。[7]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43.

[2]高洁.论教师的幸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3]方红. 幸福:教师职业的本真体验[J].教学与管理,2007,(8).

[4]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2004,(6).

[5]许燕.教师健康人格促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81.

[6]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6.

[7]陆春庚.职业学校教师良好职业心态的自我调整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江都市江都职业教育中心校)

(责任编辑: 乐闻)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挫折心态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保持心态,踏实学习,轻松迈入清华园
Holism in Education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挫折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教师职业认同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