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2009-10-12毕延威

师道 2009年10期
关键词:老同学人性化以人为本

毕延威

记得许锡良老师在广州省级校长培训班论文答辩时,问许多去参加培训答辩的校长,什么是学校文化,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有人解释为学校的校训、标语口号、规章制度,但少有人提及,是教师的自身修养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的社区文化。

我还清楚地记得1999年秋季开学,我由原来的教导处副主任提升为教导主任,带一个班的语文课。有一天我接到电话,说自己远在澳大利亚海洋科技研究院当研究员的老同学,回老家看望他生病的父亲,顺便到母校来与我聚聚旧。

那一天,我一忙完课,就到教导处处理日常事务。想到有时间和老同学多聊聊,至少能从他那里知道外面的世界,我格外精神。不一会儿,校长找我了,说有事让我处理。原来是一个和我相熟的老师因前一天请假回老家取米(每个月交给食堂),早上迟到了5分钟(学校规定7∶40签到)。学校要罚他5元钱,并要他写出书面检查。

接受了任务,我只好找他谈了。他解释说:他当天出门的时间比之前都要早,奈何乘坐的车在半路上坏了,没办法,他只好背着米到学校,没说得到表扬,罚5元钱不说,还要写出书面检查。说着说着,他哭了。正在这时,海外的同学来到我办公室,我忙着接待老同学,让同事先走了。

带着同学到了我的寝室,同学半开玩笑地说:“你怎么把人家说哭了?”听我解释原因后,同学说:“这样的情况,在澳大利亚是不会有的。不说人家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就说上班,大家一般都是去得老早。比如说,八点上班,大家都是八点前去。也有去晚的,迟到10分钟到30分钟的都有。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明确分工,只要能完成任务,单位也就没有什么具体时间限制,其他工种和单位也都是这个样子。”同学建议我,应该给校长提个意见,不说给这位同事表扬,至少不能批评。时代在发展,整个地球是一个地球村,电脑网络是将要走的路。所以,我们的文化应该通融,实行人性化的管理。

当时的我对“地球村”的概念并不了解,听他介绍的都是全新的名词,什么“整个地球是一个村里的人,电脑网络是交通渠道”,什么“人性化管理”,什么“文化要交融”,我懵了。后来,我就找了校长。但校长不但没有取消批评,还再教训了同事一顿。校长说:“你说,外国有人性化管理,那你到外国去呀!”当时我就想,虽然去不了外国,至少人家好的东西咱要学习。尽管我们当时的学校没有电脑,没有全球视野,也不知道什么是“网络”,但是社会要进步,我应该默默地学习。从此我就踏上了漫漫的学习征程路。

2001年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我才在报纸上看到素质教育和人性化管理等新名词,于是,开始默默地学习和猜摸,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了。同事也知道我因“人性化管理”和校长有些不愉快,因为我常给老师讲述同学传回的外面世界的新观点,而校长多持反对意见。可能是因为我分管业务,和老师们打得火热,当时的领导班子都把我说成是“校际文化交融”的人。课余我经常组织老师到其他乡镇学校观课学习,或者是到别的县、跨省乡校举行篮球比赛,这些活动不但凝聚了老师群体,也促使大家走上了充电之路。

实际上,大家在得到共识后,会努力朝着一个方向拼,我把这种文化叫做研究文化。因此我安排的活计,大家都乐意接受。而校长则固执于传统守旧的治校观点,平日老师们虽有不满和想法,也无处申诉。结果校长和老师的关系处得很冷,表现在他安排的任务,大家虽然接受了,却很少有人认真完成。

没想到的是,那一年秋季开学,我被推荐当上了校长。于是,我决心实现我同学提出的“人性化管理”。什么是人性?怎么去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我在雾里。也正好那一年秋季开学,我们县是我们省三十八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区。

同样,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和如何去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一样,大家真是雾里看花。前无古人,也无经验可取。当时想到老同学说的话,应该去实现“文化交融”。然而,中国的老师自身素质有局限,学科之间也有清规戒律,知道这个学科的教学,就不能关注其它学科的教学,如果关注了,就被视为不务正业。后来,我从亲戚在加拿大对孩子的教育,以及我在巴西的同学反馈的巴西的教育情况分析看,他们的国语老师是要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的,比如科学、社会、美术或者是音乐。比较之下,我想在我们学校里实现“文化交融”谈何容易?唯有的办法是做好眼前的工作,慢慢加强老师研修,通过培训和学习,提升老师自身素质。

我选择一个突破口,大胆地实施课程改革,承担了国家级课题《会学——学会教学思想论》的子课题研究任务。我学习,也鼓励老师们,常常利用星期天请专家到学校给老师们办讲座,开设课改沙龙,校长课改论坛,课改茶座,送老师和班子成员到外地的兄弟学校挂职学习。在大家学习别人好的经验时,我思考,好的传统不能丢,又在假期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修改了过去的学校管理制度,增添了同学给我讲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见,在和老师们共同学习、修改这个管理意见时说:制度是制度,意见是意见,这些都是死的东西,只要大家能圆满地完成工作,大家都是在一个大家庭里。死的东西不能把活着的人捆死了。

后来的日子里,我认为“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遇到大事,大家议,不要一人专断,大多数老师要求怎么办就怎么办;学校财务要公开,财务领导小组可以否定学校领导班子不合理的开支;教师家庭有事,学校应前去问候,由教代会为代表;年关开学,学校租车去接老师们到校;期末放假,还要租车把老师送回家;领导班子要经常进课堂听课,坐下来倾听老师们的声音,一起议课,从来没有什么权威说话算数的工作作风。

一段时间里,老师们都觉得学校的条件宽松了,福利待遇也高了,都满意地去干好自己的活。一年、两年……过去了,到了第五年,我提醒老师们要有自己的生命意识和要实现自我价值,但我没有注意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需要建立在大家团结合作、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没有考虑到私心和杂念等个人想法,更没有引导他们遇事要多替他人想想等。也正赶上我当校长的第五年,课程改革做出了一点成绩,要忙于去总结成绩,无暇顾及眼下的矛盾。有的人,你敬他一尺,他反而要一丈,甚至什么事都要以他的意见为主,一不满意就生事端,导致很平静的学校也不安静了。

当有事情执行不下去的时候,唯一的办法是对制造事端的人进行处理。结果引来了异议和上访。也由于自己只顾埋头拉车,没有处理好一些关系,我的校长被免职了。

2008年秋季,我澳大利亚的老同学又回来了。我告诉他这个故事,他告诉我:外国很少有公务员用批评这个词。日常生活中,各干各的。完成不了任务或者拖拉者,雇用期满实行解雇,并不留有余地。这时,我才想起来我们的管理制度,你一个校长又能解雇谁?

于是,我不再浮躁了,变得冷静了。思考到在眼前的中国,并不是任何有利于大众发展的事都可以做,唯有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眼前的工作,去感染周围的人。我期望着有那么一天,大家的素质都提高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也就可以实现了。

(作者单位:河南罗山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赵霭雯

猜你喜欢

老同学人性化以人为本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老同学妙怼
老同学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防不胜防